(原标题:菜鸟顺丰“和好”?这部物流界的“宫斗大戏”可还没完呢)
对行业来说,这次争端爆发绝对是利好
(资料图片)顺丰速运一处集散中心内的分拣员。图/CFP
菜鸟和顺丰:事关未来的一战
从“战事”爆发,到熄火,只经历了短短48小时。
6月1日凌晨,顺丰关闭了对菜鸟网络的物流数据接口,导致数据不能回传淘宝和天猫的商家。而菜鸟则在淘宝和天猫平台上取消了顺丰作为物流商的选项。但对事件起因,双方各执一词。
随后,双方各自阵营的“盟友”纷纷发声站队。腾讯、京东、美团、网易力挺顺丰,而苏宁、圆通、国通、全峰快递、易果生鲜等则和菜鸟站成一队。
战事正酣之时,国家邮政局火速出手。6月2日晚间,国家邮政局发布公告称:“国家邮政局召集菜鸟网络和顺丰速运高层来京,就双方关闭互通数据接口进行协调。”
协调的结果是:双方同意从6月3日12时起,全面恢复业务合作和数据传输。
随后,菜鸟方面向《中国新闻周刊》证实,顺丰数据已经实现回传,淘宝和天猫的商家也可以继续用顺丰,“都已经恢复正常了。”
不过,几位受访的业内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事件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化解。
“我们长期观察物流行业,早就意识到必有一战。”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快运分会副秘书长刘建新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争端背后有一个“两权相争”的问题,即:电商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必然会触发网购巨头对货源的控制权和快递企业利益权之争。
“对行业来说,这次争端爆发绝对是利好。”快递研究专家赵小敏非常笃定,这次事件会让整个快递企业、行业协会、监管者都要有一个更新的眼光来看待行业发展。“要跳出快递行业来看整个商贸流通和物流服务的衔接问题。”
多重“罗生门”
争端并不复杂。但到底是谁先挑起事端,又因何而起,事件陷入了多重“罗生门”。
由于事件涉及广大商家和消费者,菜鸟选择首先把事件告知公众,在6月1日下午14点32分发布《关于顺丰暂停物流数据接口的声明》。
这份声明对事件经过做了如下描述:5月31日晚上6点,我们接到顺丰发来的数据接口暂停告知。6月1日凌晨,顺丰就关闭了自提柜的数据信息回传。6月1日中午,顺丰又进一步关闭了整个淘宝平台物流信息的回传。这导致了部分商家和消费者的信息混乱,可能会造成商家和消费者的重大损失。
4个小时后,顺丰集团做出了官方回应,给出了另一种说法:菜鸟单方面于6月1日0点切断丰巢信息接口。
顺丰公关部门给《中国新闻周刊》提供的一份“非官方声明”中还提到,菜鸟曾在5月27日率先邮件告知将在5月31日停用接口,但这份据称是“员工发的”声明中说,顺丰“不会草率公布这封邮件”。
到底是谁先关闭了丰巢自提柜的信息接口?双方自说自话,此为第一道“罗生门”。
而事件背后的起因,双方更是各执一词,此为第二道“罗生门”。菜鸟给出的解释是,因为信息安全而起。在菜鸟的第一份官方声明中解释:“此事发生前,为保护消费者隐私、电话信息安全,菜鸟根据安全团队的建议正在对全网物流数据进行信息安全升级。我们将加强对海淘、快递柜等物流数据的多重交叉验证,但顺丰及丰巢出于各种原因并不配合。”
而顺丰则回应,与信息安全无涉,与商业利益有关。“菜鸟于5月基于自身商业利益出发,要求丰巢提供与其无关的客户隐私数据,此类信息隶属于客户,丰巢本着‘客户第一’的原则,拒绝这一不合理要求。”
到底谁该为数据安全隐患负责?成为第三道“罗生门”。
菜鸟在6月2日以菜鸟总裁万霖的名义发表了一份公开声明,其中第一条就指责,“丰巢快递柜和菜鸟数据对接后,一直大量调取淘宝用户电话号码等信息,并超过合理使用范围,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这是此次事件的核心起因。”
丰巢快递柜随后以“丰巢码农”的名义对菜鸟总裁隔空喊话,把万霖的指责怼了回去,称:“以菜鸟5月27日告知关闭数据接口邮件为例,该邮件提及5月23日调取数据超范围,但我核实后台数据,当日共产生295万单,调用294万次数据进行验证纯属正常。而且其中仅有200万单是淘系订单,您所管理的公司认为我们应将另外94万非淘系订单数据回传菜鸟,据我的师傅讲,丰巢一向注重信息安全和用户体验,菜鸟的要求是不能接受的。”
不过,在前述的顺丰“非官方”声明中,并不否认曾出现过信息泄露:“的确曾出现黑客利用消费者个人密码设置简单特点试图非法获取信息,信息安全无小事,和友商一样,我们也会以分钟为单位修复系统。”
事实上,在整个事件中,还存在第四重“罗生门”,双方互相指责对方将商业利益凌驾于用户利益之上。
在菜鸟总裁万霖的声明中说,“此次事件,即使双方对快递柜的数据安全问题无法达成一致,也只是个局部问题。但令人遗憾的是,顺丰把一个局部问题扩大为面向众多商家和消费者的事件,给客户和消费者带来困扰。”
而顺丰在唯一的一份官方声明中,也指责对方,“阿里系平台已将顺丰从物流选项中剔除,菜鸟同时封杀第三方平台接口,已对商家发货造成困扰,我们对此不顾消费者体验和商家权益的行为深表遗憾。”
数据争端背后是生态摩擦
抛开争执不下的因素,有一点很清楚,双方矛盾的焦点,指向的都是物流数据。
“实质就是争数据,因为现在讲的物流都是大数据驱动的物流。阿里由于庞大的业务单量,需要保证菜鸟的物流数据是全链路的,从上游到下游,包括末端的快递柜,这样菜鸟才有可能去优化整个供应链,实现它作为大数据驱动的智慧物流供应链平台功能,这是菜鸟的诉求。”《现代物流报》副总编、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但事件另一方的顺丰,是一个高度闭环的服务商,有37架飞机组成自己的航空队伍,车1.5万辆,快递柜3.5万个,还有40万快递员。这样的企业,会有高度的自我保护意识。
丰巢在2016年开始跟菜鸟合作。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顺丰有关负责人解释,双方的合作模式是:菜鸟提供消费者手机号信息给丰巢,丰巢反馈快递出入柜信息、丰巢网点推送等相关快递柜物流信息给菜鸟。但这起合作在2017年3~4月续约过程遭遇挑战。
顺丰人士称,菜鸟当时提出续约条件是所有快递柜信息的触发必须通过菜鸟裹裹,取件码信息无条件给到菜鸟,丰巢需要返回所有包裹信息给菜鸟(包括非淘系订单)。丰巢难以接受以上合作条款。
“让顺丰来无偿献血,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快递业研究专家赵小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菜鸟的这个要求是很难实现的,顺丰不可能提供“非淘系数据”,这跟“数据封闭”没有关系,因为这毕竟涉及一个市值2000多亿元的上市公司的利益。
他还判断,尽管目前双方握手言和,但数据开放的问题以后还会爆发,日后在这个问题上菜鸟妥协的可能性更大,“顺丰不可能让步。”
“怎么达成数据的分层次、分阶段对接,双方缺乏合理的沟通机制和管控机制,从而产生了矛盾。”杨达卿则认为,数据争端背后,一个更核心的问题是,双方都在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产生交集的时候,就有可能会出现利益的摩擦。
菜鸟成立于2013年,阿里几乎联合了其电商平台所能集结的所有第三方物流伙伴,组成了菜鸟网络。创始股东包括阿里巴巴、银泰、复星、富春投资、顺丰和三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韵达)等。
菜鸟并不想自己做快递。菜鸟网络CEO童文红不止一次表示,菜鸟不做快递,不抢物流公司的饭碗,要做物流企业想做但自己做不了的事情。
兴业证券研究所交通运输组曾发表一组研究报告,解构“菜鸟模式”:菜鸟根据天猫、淘宝的交易与物流信息搭建起一个数据网络,称之为“天网”,并在分布全国的几大重要物流区域搭建起数个巨大仓储中心,称之为“地网”。最后,“天网”配合“地网”进行“天地联动”,在多个方面提高物流快递转运的效率。
报告称:在“菜鸟物流”这一体系中,阿里仍然保持他们“大平台”或称“大联盟”的风格,将电商物流每个环节中的企业都纳入其中,包括仓储、干线运输、物流地产以及最后一公里的配送。
而这种模式,加以简单化的总结,就是:从大数据入手,菜鸟希望充当整个物流网络的“脑部”,更明确地说,就是规则制定者。
菜鸟就像一个中枢,每个包裹从消费者下单开始就按照库存、地址来分配好路由。比如,菜鸟推出的电子面单,统一了商家、物流企业的接口和标准,实时计算出每个包裹的路由,并实时监控到快递公司所有的分拨中心和站点。
而菜鸟“天网+地网”的仓配模式,也在改变以往的电商物流模式。以往快递公司的业务流程是:收件-快递分公司-区域分发中心-快递分公司-用户。而菜鸟为了使商品离用户更近,转变成仓配一体化模式,弱化了快递企业的揽件职能,使后者只能配送。
其实在最初,对菜鸟的质疑并没有这么大,毕竟,不少快递企业都能从中受益,并且物流效率确实得到了提升。菜鸟2016年双11物流报告表明,从签收时间看,2013年双11包裹签收过1亿用了9天,2014年用了6天,到2015年提速到4天,2016年则进一步提速,只用3.5天。
但随着菜鸟网络的整合能力日益增强,警惕的声音开始出现。
作为淘宝平台最重要的竞争对手,2016年7月,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做客央视财经栏目《对话》时评价,菜鸟网络本质上还是要在几个快递公司之上搭建数据系统,说得好听一点是提升这几个快递公司的效率,说得难听一点,最后,几家快递公司的大部分利润都会被菜鸟物流吸走。
他还预言,“只有一家顺丰是拒绝这么做的,我相信将来只有一个顺丰,能够在独立的快递公司当中,长时间存在下去。”
刘强东的预见性很快被验证。事实上,很多媒体都发现,双方的摩擦早就有迹可寻。
2014年5月,顺丰主动中止了部分与淘宝商户的合作,不再递送价格超低的物流件,转向与其他新兴电商平台合作。
2015年5月28日,是菜鸟网络成立两周年的纪念日,在菜鸟网络总裁童文红举办的菜鸟合作伙伴大会上,顺丰方面称工作繁忙无法参加。
2016年3月,天猫官方宣布,取消“顺丰包邮”服务。
今年5月22日,在2017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台上发表演讲时,观众席坐满了三通一达等中国最主要的快递公司负责人,却没有顺丰的员工及其掌门人王卫。
带头“反水”,顺丰有自己的底气。刘建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对“三通一达”等公司来说,由于淘系订单普遍占其业务量的70%~80%左右,三通一达仍必须与菜鸟合作,具有很强的依附性,“而顺丰业务量中来自淘宝和天猫的不到两成。”
根据国家邮政局数据,2016年中国快递业务量为312.8亿件,收入规模达到3974.4亿元。
顺丰控股2017年初完成借壳上市,其2016年年报显示:2016年度快件业务量25.80亿票,同比增长31.00%;速运物流不含税营业收入571.41亿元,同比增长21.75%。
据此估算下来,顺丰的快递业务量占全行业的8%、收入占14%。顺丰还牢牢占据着中高端快递市场,服务价格也是所有市场化快递企业中最高的。2014年度、2015年度和2016年度的快递业务票均收入分别为23.61元、23.83元和22.15元,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因此有网友感叹,“快递公司分两种,一种是顺丰,一种是其他快递”。
事实上,顺丰的“野心”也不满足于做一家快递公司。除了起家的快递业务之外,顺丰在物流全产业链、电商、生鲜、物业、金融等领域进行了全方位布局。就在此次事件发生前几天,5月26日,顺丰宣布和全球物流业巨头UPS联手,在香港成立合资公司,发力跨境物流。
对于菜鸟这样的“中枢”,顺丰是有戒心的。顺丰在官方声明中把这一点挑明了,并对同行发出警告,“希望所有快递业同仁警惕菜鸟无底线染指快递公司核心数据行为。”
在赵小敏看来,“通达帮”快递企业的老板们那几天内心应该非常不平静,“顺丰这次事件会给他们带来一个重大思考,上市之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
“这次纠纷爆发得非常及时”
对于顺丰的戒心,杨达卿倾向于更中性地看待。他认为,顺丰和菜鸟的摩擦核心在于数据,但在这个时代,“数据并不是核心竞争力,驾驭数据的能力才是核心竞争力。”
在他看来,顺丰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物”的大数据驾驭能力,菜鸟的核心竞争力在“流”的大数据驾驭能力。顺丰卖物品运物品,菜鸟不卖物品不运物品,双方应该是互动共生,而不是互斗。
而在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快运分会副秘书长刘建新看来,快递行业在电商巨头面前,正在变得越来越弱势。
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货源的控制,阿里旗下的淘宝和天猫已经成为中国快递业最大货源供应者,占整个中国快件业务量的70%。尤其是“通达系”中,更高达80%,对阿里电商平台的依存度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电商平台对物流合作企业还存在价格方面的话语权。刘建新对《中国新闻周刊》坦言,他了解到,不少快递企业从阿里电商平台的一些大客户手中获得的快递价格都是“白菜价”,“快递服务价格的成本普遍在8到10元一件,但很多电商的一些大客户采用整体压价,比如3件10块钱,不管是同城还是异地,平均每件都不超过5块。”
刘建新说,就算是“白菜价”,也总有能接受价格的企业,因为巨大的单量摆在这,但最终受伤的还是快递企业自身,“从原来是电商重要的战略支撑,和电商平起平坐,到现在变成给电商打工的了。”
为什么快递价格都低于成本价了,快递企业还能承受?刘建新认为,根源在于行业的过度竞争,“监管者的服务滞后则是另一个因素,没有对快递服务给出调节价和行业指导价,导致快递行业惨烈异常、一片红海。”
在他看来,这次争端虽然暂时缓和,但背后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解决,既要找出电商行业市场发展的合理边界,也要维护快递服务业的合理权益。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