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董明珠大举增持格力股票 何享健悄悄减持美的 美的掌门人缘何减持自家股票)
中国空调行业两大巨头也是对头的格力和美的再度成为人们用来对比的对象,而这一次二者被聚焦的则是两家企业掌门人对自家公司股票的买和卖上。不久前格力电器接连发布公告,显示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不断增持格力股票;而昨天美的集团发布的公告却显示,美的实际控制人何享健家族在悄悄减持美的集团股票。创始人减持本身就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而何享健家族的减持动作还相当低调,更是引发了外界关注。不过昨天美的集团方面回应称,何享健的减持是合乎证券法规的。
何享健减持3000多万股美的股票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昨天的数据,上市公司美的集团创始人、实际控制人何享健于5月12日通过大宗交易方式,以34.68元/股的价格减持了3232万股自家股票,套现11.2亿元。而就在去年4月份,他曾通过大宗交易两次增持美的股票共4845.17万股,耗资约14.97亿元。有人计算称,一年前何享健买入股票的价格大约是30.78元/股至30.98元/股,这次卖出价格是34.68元/股,假如把这次卖出的3000多万股股票算成是去年买的那批的话,意味着何享健短短一年间就赚了12%,盈利超过1.2个亿,“有钱人的钱也太好赚了吧!”
尽管是先买后卖,而且当初买的比现在卖的多,但是何享健的减持还是对美的股价产生了影响,昨天一开盘曾出现接近3%的跌幅。对于这次减持,昨天美的方面紧急回应称,“此次减持是何享健先生的个人行为,他通过公司和个人共持有美的集团约34%的股份,这次卖出的只是持股非常小的一部分,没有任何本质的变化产生。”美的集团的一季报显示,何享健在一季度末持有美的集团约34.02%的股份,本次减持后,该比例下降至33.52%。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何享健减持前的几天,美的股价曾在5月8日创下了36.49元/股的新高。“赶在这个时候减持,何享健难道是在赚差价?”有投资者这样提问。
何享健大宗减持未提前披露是否违规?
对于何享健此次大规模减持美的股票只是事后4天才予以披露,而根据证监会在去年1月份发布的《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中,对二级市场减持做出过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大股东计划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应当在首次卖出的15个交易日前预先披露减持计划。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计划的内容应当包括但不限于:拟减持股份的数量、来源、减持时间、方式、价格区间、减持原因。”
那么何享健的这次减持没有提前“预告”是否属于违规?对此,北京青年报记者在采访中得到了证券行业从业人员的不同解读。有人根据上述规定认为何享健的做法肯定不符合相关条款。但也有人强调,规定中是指大股东“计划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时需要遵守这一规定,而何享健采取的是“大宗交易减持”方式,不属于须强制提前披露的范围,但确实算是“打擦边球”。
“当初证监会之所以强调事先预告就是要把大宗减持对市场的冲击平缓释放,而大宗交易基本对市场没什么影响,所以也就不再强制披露范围内了!”一位证券分析师这样表示。不过他也补充,当然如果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也能提前预告,肯定对投资者是更负责任的表现,“至少不会出现一开盘就大幅下跌的局面”。
董明珠对自家股票接连“买买买”
与何享健家族的悄然减持不同,国内另一大空调巨头格力电器的掌门人董明珠却一直坚持对自家股票“买买买”。就在本月里,董明珠已经连续两次增持格力股票,虽然买得不算很多,但由于格力股价持续上涨,她账面上已经小赚了一笔。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 京东金融回应“挤兑”传闻:称相关言论完全失实,资金安全受监管保护
- 光刻机巨头阿斯麦业绩爆雷,股价遭重创拖累全球股市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