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40天12亿资本疯狂入局,共享充电宝再创烧钱纪录)
在这场战争里,商业模式已经被忽略,能否快速扩张成为最关键的决策点。
共享充电宝的火正在越烧越热,资本驱动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据公开数据统计,今年3月31日以来,共享充电宝行业宣布获得融资的有Hi电、来电科技、街电、小电等等。40天时间,11笔融资,近35家机构入局,融资金额约为12亿元人民币,是2015年共享单车刚出现时获得融资额的近5倍。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融资场面,”共享充电宝公司来电科技的COO黄云告诉《财经》杂志,黄云在加入来电之前在另外一家创业公司负责项目融资。
这是一轮共享经济的资本狂欢,但过快的融资显然会带来问题,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朱啸虎曾经公开表示,如果融资太容易就意味着商业模式足够简单,也意味着有很高的可复制性,同时他也提到:“创业公司需要控制融资节奏。”
而他本人以及金沙江创投在短短十天,投资了共享充电宝公司小电科技的两轮融资。
商业模式不清晰,融资背景成为最大筹码
在过去的40天里,小电科技完成了3轮融资,最新一轮融资3.5亿人民币,由红杉资本领投,具体估值还未透露。
根据《财经》记者了解到的消息,目前早期投资领域里的投资人和融资顾问(FA)最追捧的项目就是小电,主要原因并不是小电的商业模式更加突出,或是创始团队背景更强,“目前主要被大家考量的因素是融资背景,小电的天使投资人里包括朱啸虎和滴滴的天使投资人王刚,带动效应明显。”一位参与充电宝项目的融资顾问告诉《财经》杂志。
据了解,像小电这样的小场景充电设备,一台机器的成本为800元人民币,可以容纳6台充电宝,充电宝的成本在50到80元不等,投放地点为餐厅,由于这项服务可以作为餐厅的增值服务之一,目前还没有餐厅对此进行收费,而未来这项机器上的电子显示屏还计划搭载代驾、餐厅排队取号等第三方服务。
与小电切入的小场景不同,另一家共享充电宝创业公司来电科技切的是“大场景”——商场、车站、医院等公共场所。接近两米高的充电宝设备可以容纳40台充电宝,除去充电宝,一台设备的成本在1万2到2万元人民币之间,搭载一个更大,操作性也更丰富的电子显示屏。而目前在北京,这样一台大型充电宝设备需要支付每月1000元的租金。
来电创始人袁炳松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台充电宝平均45天就可以收回成本,但是前提是不考虑柜台成本和场地费用。但同时,共享充电宝公司更大的成本来自于人员、地推、营销和后期维护等费用。“如果把所有的成本都算上,短期内是不可能实现盈利的。”另一位融资顾问告诉《财经》杂志。
怕错过的投资人们愿意赌一把
九合创投的投资经理许妙成是最早关注到共享充电宝项目的人之一,2016年的圣诞节,他在北京朝阳大悦城的来电充电宝设备旁边蹲了半个小时,看到了5、6个人真的从那台设备里租借了充电宝,他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投资机会。
他找到来电科技,并且考察了当时能找到的10来家充电宝项目,春节前迅速决定投资来电科技,甚至在公司估值还没定下来的时候,就打了200万人民币的预付款过去。
会这么着急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作为早期基金,九合创投错过了共享单车刚刚崛起的那一波浪潮。
随后,腾讯、阿里巴巴,以及IDG资本、红杉资本等一线投资方的入局,让更大范围的投资机构和投资人不得不开始紧急做决策。
上述融资顾问在走访投资人时,很明显的感觉到,很多投资人都抱着赌一把的心态在投资这个领域。“这个行业火了之后,冒出来很多新的项目,早期投个几百万对于这些投资机构来说问题不大,他们考虑的不是未来公司的价值,而是在博未来并购收购的退出机会。”他说道。
想赌一把的不仅是投资人,创始人也在赌,他们的筹码是手里的股权。
能不能借助资本的力量把量级迅速铺起来是所有投资人最关注的地方——这是决定这样一家公司估值的关键因素,也只有这样才能迅速爬升到行业头部的位置。但这导致了共享充电宝公司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融资,而在估值无法得到迅速增长的情况下,创业团队的股份被迅速稀释。
袁炳松表示这也是无奈之举,他和其他公司一样,选择的应对方式是严格控制投资方的董事会席位。而在完成3轮融资之后,小电创始团队手里的还剩30%左右的股份。
一个新的烧钱轮回
战火越烧越热,过高的热度也让一些投资机构开始思考这样的模式是否真正有价值,一家投资机构在见完几家共享充电宝项目之后,随机做了一个200人的调查问卷,问卷结果显示有75%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并没有租借充电宝的需求,拿到这样的结果,这家机构选择暂时观望,并不入局。
星翰资本投资总监赵豪认为,在投资人看来,充电宝属于有快速扩张潜力的项目,损耗率和回报周期都低于共享单车,因此吸引了不少投资方。但他同时又表示,“也有可能没到高峰期就下滑了。”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 京东金融回应“挤兑”传闻:称相关言论完全失实,资金安全受监管保护
- 光刻机巨头阿斯麦业绩爆雷,股价遭重创拖累全球股市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