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家零售店,如何做到单店年平均销售是星巴克的3倍?)
终端零售商是一个门槛不高的生意,只要有一定的资本,你也可以在街边开一家餐饮店、服装店,或者洗发店和便利店。虽说门槛不高,但要将这些线下的零售店开成连锁,那可没那么简单。
不过有些服装店,即使成了连锁,因为产品特性以及消费升级,很可能兵败如山倒、关门关店只是短短几年间的事,比如达芙妮与都市丽人。
还有一些零售店或餐饮店,即使成了连锁并且有了品牌,但单店增长的极限、店铺扩张的瓶颈、成本的上涨,让企业的盈利能力不断下滑,甚至长期处于盈亏平衡线,最终走向关店整合甚至创始人出局的局面,比如美国零售店SuperValu和香港的翠华控股(HK:1314)。
即使是餐饮连锁的王牌—大家乐集团(HK:0341),这几年也遇到增长的瓶颈,成本不断走高,净利润不断下滑。可能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相比与2014年的净利润,大家乐集团今年的净利润实际上是在下滑。
说了那么多,无非是想说明终端零售连锁商并不是一个好惹的主。
这是一个“不增长就变差”的行业,即使你不开新的店,如果你不提高运营效率,提高单店销售,那么员工成本和房租的增长就会吃掉你的净利润,让一些之前的店变成亏损。一亏损,可能就要关店。如果开新店的速度跟不上关店的速度,那么整个生意就会变得越来越糟糕。
很多人可能要反驳我了,美国的终端零售连锁企业中,不是诞生了非常多的牛股吗?
30-40年前是美国零售的扩张期,当时这些企业在验证模式可行的情况下,要做的是攻城略地占坑,然后做好每一家店的运营,提高运营效率,尽量保证新开的每家店都能赚钱。
在这种情形下,股价当然一飞冲天。但是,你能保证你今天买的是30年前的沃尔玛,而不是现在的沃尔玛?或是20年前的大家乐,而不是现在的大家乐?
为了回答以上问题,这里不妨再问一个问题,买零售商的股票是看零售商的什么因素?品牌效应+扩张能力,表现出来的就是营业收入增长和净利润增长。
对于终端零售连锁商而言,要保持营业收入增长和净利润增长,无非是两种形式:1.每年不停的开新店,新开的店铺数量大于关店的数量;2.提高运营效率,增加单店销售。
所以,看零售店,最核心的是看能否新开店,以及能否提高单店销售。当然,很多时候这两者是同时提高的,也是同时下滑的。
不过,今天要探讨的这家公司是个例外,在店铺数量保持不变甚至轻微下滑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提高单店销售和运营效率,最终公司获得相当不错的业绩。这个公司叫Foot Locker(NYSE: FL),是耐克在美国最大的零售商之一。
Footlocker是美国最大的运动服装、运动鞋零售商,创办于1974年,总部在纽约曼哈顿,门店遍布北美、欧洲和亚太市场23个国家地区,截止2017年1月28日,FL在全球拥有3363家零售店。
在FL的零售店中,主要销售的是Nike、Adidas 、 Puma、VF以及Under Armour这5大品牌的产品,这5大品牌的产品占公司运动品牌销售的91%,而在FL的运动品牌销售中,Nike独占68%。
每年FL的销售总额达80亿美元,耐克贡献的销售额可能达到50亿美元(耐克出厂价可能在30亿美元左右),因此,在耐克的300多亿销售收入中,超过10%以上的收入都是FL帮其卖出的。所以,分析Foot Locker就不得不分析耐克。
I.耐克产业链的组成
有关耐克的历史,在文章耐克创始人奈特:《用54年熬一碗价值851亿美元的鸡汤中》已经详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在耐克的产业链中,我们可以分成三个组成部分,上游是代工厂,下游是品牌商(耐克)和零售商。
先说上游的代工厂业务。
裕元集团和泰丰企业都是耐克的代工厂,这个生意模式比较简单,就是赚取代加工费用,没什么议价权。
从裕元集团的年报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代加工业务的毛利率比较稳定,一般都在20%附近,这一点我们在文章《内衣界富士康到底是怎样一门生意?》中也已经探讨。当然,也有些公司是个例外,像半导体行业的中芯国际(HK: 981)等。
所以,像裕元集团这类的代工厂,在耐克产业链的地位,与维珍妮在LB的产业链中的地位是一样的。本身并没有太多的看点,业绩完全取决于品牌商的订单。当然,代工厂的订单可能来自不同的品牌商,逻辑上讲可以分散投资单个品牌商带来的风险,但是没有议价权是致命的硬伤。
II.零售商在耐克产业链中的地位
如果说代工厂是品牌商的上游,那么零售商实际上是品牌商的下游。在耐克的产业链中,零售商(对于耐克,称之为批发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为我们看到,在耐克一年300亿美元的销售额中,超过225亿美元的销售是第三方的零售商(批发商)卖出去的,比例超过75%。所以,我们看耐克在全球虽然有1000家直营店,但是销售的主力还是来自第三方的零售商。
Foot Locker是耐克零售商的代表,一年销售耐克产品营业收入超过50亿美元,是耐克当之无愧的的最大的零售商。
在文章《耐克中国区最大零售商,财务造假使执行董事和CFO都丢饭碗》中,我们分析了耐克在中国区最大的零售商—宝胜国际。
我们惊奇的发现,宝胜国际的毛利率与Foot Locker几乎相当,都在34%附近。当然,宝胜国际的净利润率与Foot Locker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要不是因为宝胜国际具有造假的历史,说不定宝胜国际的净利润率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虽然Foot Locker的运动品牌中,68%的销售收入是来自耐克,不过非常令人诧异的是2009年以来,FL的股价的涨幅是超过耐克的,更超过UA的。
所以,运动品牌产业链中,虽然大家都会优先买品牌商的股票,但结果是代工厂、品牌商、还是下游零售商的股票涨的好,看来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
III. 耐克中美最大零售商的主要区别
在文章的开头,我们已经探讨了零售商的种种问题。Foot Locker虽然是耐克产业链中的一员,但本质上还是一家零售连锁企业。
不过不同于都市丽人,Foot Locker的品牌效应远远强于都市丽人。Foot Locker的品牌效应一方面来自于耐克;另外一方面则是FL在运动零售中多年积累的口碑。这两点都市丽人都是无法匹敌的。
即使如此,最终FL要获得增长也只能来自开新店和提高单店收入。从2013年到2016年,Foot Locker经营总的店铺数量从3,473下降到3,363家,但营业收入从62亿增长到近80亿美元。
营业收入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单店收入的增长,最近几年,单位面积的销售每年都在增长。单位销售的增长使得经营的毛利率在不断提高,同时互联网销售(Direct-to-Customers)也贡献一定的增长。
当然,单位面积的销售也是有极限的,公司给出的长期目标是600美元/sq,按照过去几年的增速,可能短短的2-3年就达到了。而且,耐克的产品在北美的销售已经达到一个瓶颈,FL在不开新店,单店销售又将达到瓶颈的情况下,未来的营业增长点来自哪里,这点我也非常困惑。
不过,FL出色的经营还是让我想深入对比一下宝胜国际和Foot Locker的差距。
宝胜国际在毛利率略高于Foot Locker的基础上,净利润率却显著低于Foot Locker,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Foot Locker77.66亿美元的销售是由15,761个全职员工和34,407个兼职员工贡献的,如果一个全职员工顶一个兼职员工,那么Foot Locker的32,965个员工贡献了77.66亿美元的收入,而宝胜国际28,600个员工贡献了24.44亿美元的收入。对比星巴克,全年213亿的年销售由全球25.4万名员工贡献。
Foot Locker的每个员工贡献23.56万美元的年销售,费用是4.47万美元;宝胜国际的每个员工贡献8.55万美元的年销售,费用是2.32万美元,这一块费用的占比分别为18.95%与27.21%。星巴克的每个员工贡献8.4万美元年销售,单店年销售85万美元。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比亚迪上半年研发投入超200亿元,比特斯拉多出约40亿
- 英伟达第二财季营收300.40亿美元 净利润同比大增168%
- 知名特斯拉投资人“心灰意冷”:持仓已砍半,AI和机器人都救不了它!
- 腾讯音乐Q2持续高质量增长:总收入71.6亿元,付费用户数1.17亿
- 微软Q4营收647亿美元净利220亿 盘后一度大跌7%
- 英伟达市值接近苹果 高增长可以持续吗?
- 优信发布财报:零售量环比同比均增长 预计2025财年业务量增长超200%
- 36氪Q4季报图解:营收1亿同比增7% 净亏1766万
- 联想控股2023年净亏损38.74亿元同比转亏,营收下降10%
- 腾讯音乐Q4及年报:在线音乐强劲增长,持续促进产业共赢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