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尔街见闻
4月12日讯,联航“暴力逐客事件”轰动全球,引发股价动荡,最大股东巴菲特损失惨重。这不禁让人想起老人家钟爱了20多年的富国银行去年爆出“假账户丑闻”,一度导致巴菲特财富缩水14亿美元。深谙投资之道的巴菲特两次“栽”在了“执迷不悟的”CEO身上。
据华尔街见闻此前介绍,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是美联航的最大股东,根据四季度持仓报告,伯克希尔在四季度增持2442万股美联航股票,持股比例高达9.2%,共计2895万股。
巴菲特同时拥有富国银行大约10%左右的股份,是该银行最大的股东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富国银行是股神巴菲特最喜欢的银行,巴菲特从1989年起就开始投资这家银行。
在投资中,巴菲特十分看重公司管理层的能力和品质,而他所投资的公司在短短时间内陆续陷入丑闻,暴露管理问题,这令投资者讶异,巴菲特如何看待美联航此次事件也让人好奇。
火上浇油的CEO
美联航事件持续发酵,而以美联航首席执行官奥斯卡·穆尼奥斯 (Oscar Munoz)为代表的公司高层在这次公关危机中的应对方式可以成为公关反面教材,不仅没有平息事态,反而火上浇油。
据媒体报道,在“暴力逐客事件”发生之后,穆尼奥斯不但没有及时站出来承认错误并承担责任,反而在给员工的一封电邮中对这种行为表示支持,称员工的处理方法符合既定操作守则,还形容这名乘客是“具有破坏性和好斗的”。
穆尼奥斯对员工错误行为的容忍,与当年富国银行首席执行官约翰·斯顿夫(John Stumpf)对其手下一位高管不当行为的纵容如出一辙。
《洛杉矶时报》评论认为,“员工缺少话语权”是导致这两起丑闻发生的共同原因。
富国银行之业绩第一
去年9月,美国最大银行被爆出假账号丑闻,自2011年以来,富国银行员工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以他们的名义秘密开设超过两百万个虚假银行账户。这些虚假账户用来骗取费用,使富国员工得以提升销售业绩和多赚奖金。
富国银行零售银行部门负责人Carrie Tolsted对一线柜员采用的激进的开卡数量考核机制,使员工承受巨大压力,一旦不达标将面临失业,因此员工大量造假以达成销售目标。
据此前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Tolsted所主管的零售银行部门的平均每月人员流动率在2011年和2015年之间高达30%。一些管理层领导向下属施加极端高压,一天多次电话查岗员工是否完成销售指标。
Tolsted直接向当时的CEO斯顿夫汇报工作,据媒体报道,斯顿夫曾向董事会承认Tolsted的领导方式存在问题,但其部门高压之下产生的靓丽业绩还是让斯顿夫称赞她为“全美国最好的银行家。”
富国银行因此事被罚1.85亿美元,并在事件爆出一个多月后迎来高层大洗牌,CEO斯顿夫宣布退休。
美联航之守则第一
据媒体报道,美联航因为机位“超卖”,暴力驱赶一位亚裔乘客下机,好让四名员工乘机,随着事件发酵,暴露出美联航以及美国航空业的诸多问题。
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美联航“非自愿拒绝登机率”为43人/10000,高于达美航空10人/10000,夏威夷航空5人/10000。
美联航收到的投诉数量也位居美国航空公司最高之列。今年1月,美联航乘客向美国联邦当局提起174次投诉。
此次事件引发众怒,有网友称对待乘客不友好,选择中国、亚裔旅客下飞机,是美联航一贯的歧视行为。
评论认为,此次事件还反映出了航空公司员工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权限的不足。
航空旅行网站Ask the Pilot 负责人史密斯(Patrick Smith)在接受《洛杉矶时报》采访中表示,“此次事件中,美联航员工没有一位有勇气或者有能力提出妥善解决方式,他们仅仅是跟着流程走,当流程行不通时,叫警察变成了最简单的方式。”
史密斯补充说道,“这就是大型航空公司的典型文化,一切都是按脚本和程序来操作。工作人员在面对问题时,没有被允许有创造性的想法。”
巴菲特的态度
美联航股价在昨日下跌81美分,这意味着,如果巴菲特对美联航的持仓不变,预计将亏损2350万美元。值得注意的是,美联航股价日内最大跌幅为4.4%,即3.16美元,更令巴菲特瞬间亏损9150万美元。
巴菲特去年底大幅增持航空股,其所持美国四大航空公司的股票则增加了七倍。
去年富国银行深陷丑闻期间,股价也大幅下滑,曾一度导致巴菲特的财富缩水14亿美元。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巴菲特并没有卖出富国银行股票,目前富国银行股价较去年丑闻期间已有大幅反弹。
目前巴菲特还未就美联航事件发表任何看法,去年他在富国银行丑闻爆出初期也保持沉默,直到一个多月后才表示,富国银行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他认为富国银行以销售目标为主的考核体系非常可怕。
当被问及为什么不抛售富国银行股票时,巴菲特表示,他很肯定他所投资的公司中,富国银行不是唯一家有问题的企业,他并不负责管理这些公司。
巴菲特的这一反应与25年前对待所罗门兄弟公司(Salomon Brothers)债券交易丑闻大相径庭。当时巴菲特曾义正严辞地说过:“如果公司亏钱了,我会理解;如果公司失去声誉,我会决不姑息。”
巴菲特对待公司丑闻截然相反的态度一度引起争议,评论认为他损害了自己作为价值投资者的声誉。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