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联上线追踪:抽调近300人 直连模式将终结

文|21世纪经济报道 何晓晴

4月11日讯,备受业界关注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以下简称“网联”)已于3月31日启动试运行,首批仅接入4家商业银行和3家支付机构。试运行期间,将验证网联平台的系统功能、业务规则和风控措施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试运行结束后,将按计划、分批次安排其他银行和支付机构陆续接入系统。

4月10日,中国支付网总编刘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为了保障顺利运行,网联在试运行之前抽调了各大支付公司和银行将近300人。可以说,网联上线是势在必行,其主要目标是终结第三方支付机构直连银行,防止支付机构变相成为清算机构。”

当天,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也称,第一批仅接入少量几家机构,且只能实现少量功能,更多地是为了确保3月底的按期上线。按照其建设规划,后面的批次会接入更多的机构,可操作的业务也会日趋丰富。

对此,蚂蚁金服有关人士回应称,“去年网联平台筹建之初,支付宝就按照共建、共有、共享原则派出了专业人员,提供专业技术和经验支持,支持网联平台的建设工作。作为首批接入机构之一,目前支付宝已经完成相关的开发和联合调试工作。未来,支付宝也将积极配合监管部门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推动无现金社会的建设进程。”

当天,多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认为,“网联”正式启动试运行,取代银行直连、收编清算业务已经成为共识,这也是央行及支付清算协会的目标。同时,网联也将为支付行业带来深远影响,并对现有的利益格局形成冲击。不过,业内预计取代银行直连,“网联”的建立仅仅是第一步,可能还需要2-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直连银行模式面临终结

4月10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网联上线之后,将对现有的第三方支付格局带来重大的变化。

“将来网联一旦正式运行,第三方支付机构不需要也再不允许和银行进行直连。”董希淼如是说,“对中小支付机构而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网联上线之后,能够与大型支付机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网联上线之前,原来一些大的支付机构因为可以和多家银行直连而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将来,第三支付机构之间的竞争将围绕支付场景的丰富和客户体能的提升来展开。”

“对于已经建立起完善的银行直连体系的支付巨头而言,网联上线抹平了其直连体系带来的壁垒优势,打破了因体验优化带来的市场份额的自我强化循环。”薛洪言如是说。

实际上,在“直连”时代,大型支付机构因为手握海量用户和备付金,与银行的合作中往往掌握话语权;同时,它们也因为自建支付结算体系本身在系统搭建、对接技术、用户体验上的高门槛而占据行业优势。

此前,包括支付宝、财付通等在内的大型互联网支付牌照方将客户备付金以自身名义在多家银行开立账户分散存放,借此作为直连银行并获得较低银行通道费率成本,以及实现跨行资金流动+清算的基础,变相行使了网联的职能。

有业内专家认为,过去几年,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主导的第三方支付市场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一方面迎来更多的竞争者和后进入者,另一方面也高速扩大了它们的市场占有率。支付巨头拥有巨量的用户流量和围绕在其周围的海量金融机构,虽然它们为良好的支付体验贡献了绝对的技术和实力,但是以巨头为中心的清算体系,也让支付的“隐患”越来越显著。

当天,刘刚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其实银联之前也有专门发文通知其成员机构禁止直连银行,归根结底是防范风险,做到每一笔资金流有据可查,防风险防洗钱。

而在以往线上支付的直连银行模式下,由于央行的线下清算系统(银联)并未介入其中,央行、各家银行均无法站在宏观的角度实时掌握全部的交易信息以及资金流向,给反洗钱、金融监管、货币政策调节、金融数据分析等央行的各项金融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因此,网联正式投入运营后,将一改监管上的此种被动局面,并有望打破“事后追查”这一现状,转向更为积极的“事中及时处置”乃至“事前预警”,线上支付领域金融监管的效率将得到质的提升。

此外,网联正式投入运营之后,将成为线上支付清算的唯一“中枢”,一举终结我国没有“官方版”线上清算机构的时代,互联网支付牌照方直连银行代替行使网联职能的时代也将一去不复返。

压缩套利空间

对此,前述业内专家认为,作为监管在金融领域放开的一道口子,以往第三方支付机构习惯了监管套利,从套码、套现、备付金利息、T+0等,用种种粗放经营的方式来获取政策红利。如今,央行采取的系列监管措施就是要压缩这些套利空间。

董希淼称,随着网联启动试运行,紧接着于4月17日,第三方支付机构马上将面临一个新的“杀手锏”。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该通知明确,自2017年4月17日起,支付机构应将客户备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该账户资金暂不计付利息。支付机构首次交存的比例平均为20%左右。据估算,截至2016年底,全国267家支付机构吸收客户备付金合计超过5000亿元。

董希淼表示,以往支付机构在多家银行分别开立多个账户存放备付金是普遍现象。据统计,平均每家支付机构开立备付金账户为13个,甚至有一家机构开立的备付金账户多达70个。大量账户分散存放给客户备付金以及日常监管带来了多重风险。

对监管部门而言,部分支付机构突破了经营范围,通过在多个银行开立的备付金账户办理跨行清算。如不少支付机构都有分销理财产品的业务,客户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通过备付金账户自行处理完成资金的转移,变相行使央行或清算组织的跨行清算职能。甚至有支付机构借此便利,为洗钱、恐怖融资等犯罪活动提供通道,加大了金融风险跨系统传导的隐患。

此外,对支付机构而言,备付金账户过于分散的存放,也不利于其统筹资金管理,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另据测算,若上缴的备付金部分不再支付利息,如银行卡收单、网络支付、预付卡发行受理由于其业务流程中的结算周期区别,导致同等年交易流水规模下,日均备付金规模存在较大差异。相比之下,预付卡行业受影响程度最大。

可见,系列行业政策及监管正在逐步将第三方支付引导回“小额便捷、普惠大众”的本质,清理二清业务、“网联”上线、备付金交存等政策的逐步落地,也是在逐渐的归整乱象,引导第三方支付产业回归本质。

上述业内专家预计,随着第三方支付套利空间不断被压缩,转型已是必然。届时,支付转型方向将围绕在细分领域建立金融平台,其商业逻辑为,场景-支付-账户体系-大金融、大数据(平台级服务)。与此同时,行业集中度亦会提高,线上和线下会出现细分领域的支付龙头,进而会演化为专业的金融机构。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04-11
网联上线追踪:抽调近300人 直连模式将终结
备受业界关注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以下简称“网联”)已于3月31日启动试运行,首批仅接入4家商业银行和3家支付机构。试运行期间,将验证网联平台的系统功能、业务规则和风控措施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试运行结束后,将按计划、分批次安排其他银行和支付机构陆续接入系统。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