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和讯网张冰
3月23日讯,银监会年初发布了《2016年银行业运行情况快报》,数据显示,2016年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6490亿元,同比增长3.54%。不良贷款余额为1512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4%,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在整个银行业的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资产证券化产品亦为金融行业提供了大量相对安全的资产包,而金融科技公司在资产包的提供上又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银行转型必经之路 大资管时代到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消费观念的不断变化,消费贷款的数额和比重在不断攀升,促生了众多提供消费贷款服务的机构,主要包括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电商系消费金融平台及小贷公司等。其中,消费金融公司、电商系消费金融平台及小贷公司由于不能向公众吸收存款,寻找低成本资金来源就成为他们的一个重要话题。
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民营银行牌照逐渐放开、互联网金融等金融创新的冲击造成金融“脱媒”加剧,商业银行传统利润空间逐渐收窄,主动寻求经营转型已成为银行业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向大资管转型、实现综合化经营则成为了商业银行转型的重要方向。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末,商业银行资产托管规模已经超过120万亿元,较2015年末增长39.03%。其中,兴业银行托管资产净值达到94423.07亿元,较年初增长30.89%,托管收入43.51亿元。
与此同时,作为传统金融的补充,希望能在金融领域分一杯羹的金融科技公司,也瞅准了这个市场,尤其是拥有自己大数据和消费场景的诸如京东、阿里等巨头。
金融科技公司频发资产证券化产品 ABN产品优势更甚
资产证券化作为我国金融行业的后起之秀,经过数年发展,就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产品而言在2016年第四季度发行规模已达到了591.56亿元,消费金融公司作为传统金融业的补充,不但在普惠金融的道路试行,而且随着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开发亦奠定了其在普惠金融市场上的地位。
对于资产证券化的尝试,在2013年阿里小贷就已经开始了,2013年,阿里和东证资管就推出了“东证资管-阿里巴巴专项资产管理计划”。
到了2017年,金融类资管业务更是从年初就如火如荼的展开了,2017年3月16日,上市银行中的江苏银行(600919.SH)与德邦证券在上海宣布共同发起设立——“江苏银行—德邦证券消费金融ABS创新投资基金”。
2017年3月21日,京东金融对外宣布推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资产云工厂底层资产管理系统,目前,其已帮助消费金融服务公司落地到京东金融的资产云工厂业务中。
而京东近期发布的ABN产品则是将金融科技公司融资的能力进一步放大。
2017年2月24日,“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年度第一期京东白条信托资产支持票据”(以下简称京东白条ABN)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发行规模为15亿元,成为国内首单消费金融信托型ABN。
据了解,此单ABN产品不仅是银行间市场消费金融类的首单支持票据,也是京东白条资产证券化产品在银行间市场的首次发行,基础资产为“京东白条应收账款”债权,发行规模为15亿元。产品原始权益人为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基础资产受托机构为平安信托,交易场所为银行间债券市场,由银行间市场的机构投资人参与购买,以京东白条应收账款带来的相关收益作为其收益来源。
强者恒强的世界更关注基础资产质量
同样作为传统金融补充的小贷公司则与此类业务无缘,无论是来自地域的限制,还是金融杠杆的使用以及业务类型,还是灵活便捷性都决定了金融科技公司的崛起速度远非其他机构能及。而在金融科技公司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恐怕还要属于那些拥有自己的大数据和消费场景的互联网巨头。
虽然市场渴求资产证券化产品,但是对基础资产质量及风险的关注使得能够成功利用资产证券化进行直接融资的公司并不多。2016年小贷公司乱象频生,市场的不信任和7月份监管的收紧给消费金融ABS发行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产品发行更加集中于某几个资质较好的电商系金融平台。据了解2016年下半年以来,除京东、阿里外,其他主体发出的ABS产品数量仅为个位数。
中信证券债券研究首席明明指出,在这发展过程中,只有令评级机构、承销机构认定足够优质的资产,才会得到拿到低成本资金的机会。由于发行主体需要对入池资产进行严格的风险洞察,确保资金能通过SPV运作、实现真正的破产隔离,这就要求发行者具备成熟的底层资产选择和风险控制能力。和现有的趋势一致,消费金融资产支持产品的发行可能会集中于有资质、有背书的“大公司”。但在选择产品时,还是应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基础资产的质量上,关注交易安排,而非用发行主体的信用判断来替代对产品的判断。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