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Lendit有感:中国金融科技弯道超车,但还有这些“成长的烦恼”

文| 馨金融 洪偌馨

3月9日讯,作为一个覆盖面最广、关注话题最为前沿的专业论坛,Lendit更像是一个行业风向标。而这些微妙的转变背后,是近年来中国新金融市场的快速崛起,中国的金融科技企业也更多的从“学习模仿”开始了“独立创新”。

01

美国当地时间3月6日,2017美国Lendit峰会在纽约拉开帷幕。作为全球最大的网络借贷和金融科技行业峰会,每一年的Lendit都会聚集不少行业领军企业,聚焦当年最热的行业话题。

今年也不例外,来自40个国家的800多家企业参与了峰会,150多个分享环节涉及了在线借贷创新、金融科技投资及应用、银行科技、地产金融等金融科技行业的主流议题,以及数字化财富管理,区块链应用,保险科技等新兴的热门话题。

这是我第三次参加Lendit,每年的会议是对上一年的总结亦是对未来一年的前瞻,对比了一下这三年的峰会议程和参会过程,我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转变:

2015年4月,此前一年,P2P网贷在中国步入巅峰时期,互联网金融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但作为一个“舶来品”,P2P的标准仍由英美企业主导。西风东渐,国外的模式、技术、人才都被打上了“先进”的标签。

当时,中美两地金融创新的概念界定、发展阶段、市场组成都存在不小的差距,比如,在中国叫互联网金融,在美国只有Fintech。再比如,当时美国网络借贷市场已有大量机构资金参与,但中国仍已散户资金为主。

2016年4月,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网贷市场,金融科技替代互联网金融成为新的风口。中美两地的行业差距快速缩小,海外的专业人才加速回流,“中国模式”越来越多的被世界关注。去年Lendit大会上,中国市场成为最受关注的话题。

2017年3月,得益于国内金融服务不足,以及金融监管不完善所留下的市场机会,中国企业开启“逆势”模式。不管是金融科技公司的业务增速,还是融资规模都遥遥领先于世界其它国家。

除了支付、借贷等几个发展时间较长的细分行业外,在区块链、人工智能、保险科技等金融科技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中美两地的差距也日益缩小,甚至中国企业在一些细分领域有反超之势。

作为一个覆盖面最广、关注话题最为前沿的专业论坛,Lendit更像是一个行业风向标。而这些微妙的转变背后,是近年来中国新金融市场的快速崛起,中国的金融科技企业也更多的从“学习模仿”开始了“独立创新”。

02

如前所说,在金融科技领域,中国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积极应用完成了一次成功的逆袭,中美两地的差距日渐缩小。当然,两边所面临的未来趋势和现实问题也越来越趋同。

1. 监管话题升温

在此次峰会上,来自监管部门的嘉宾,以及关于监管的话题明显增多。而与大家印象中不同的是,美国机构以及监管部门对于自己在金融科技领域的监管方式和体系并不满意。

美国货币监理署(Office of the 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OCC)署长托马斯·库里认为,美国立法机关的观念太过落后,并没有及时了解创新的需求,也没有了解创新的意义。

在他看来,不像其他国家,美国并没有建立合理的机制,缺乏金融科技相关的立法,缺乏完善的金融创新环境。在这方面,美国应该向英国等其他国家学习,它们已经建立了诸如沙箱监管(Regulatory Sandbox)、创新中心(Innovation Hub)等促进金融科技发展的政策。

2. 金融科技崛起

尽管包括网络借贷、金融科技的概念在美国发展多年,但它也是近几年才渐渐走入主流媒体和广大用户的视线。而随着金融科技企业技术和服务的不断优化,它们开始越来越多地人们所接受。

用“大数据”重构信用体系,为小微网商企业提供“贷款”的美国网络借贷公司Kabbage一度与其它网络借贷公司一起被归类的“另类借贷”,游离于主流金融体系之外,属于小众群体。

Kabbage CEO、联合创始人Rob Frohwein在峰会演讲中提到,UBER让你感受不到是在坐出租车,你只是在乘坐一个交通工具出行。所谓的“另类借贷”也改变了借贷、甚至金融服务方式,它已不再另类而是主流。

“数据和技术是驱动金融科技公司发展的唯一方式。” Rob Frohwein认为,那些靠提高运营成本、扩充资本金来增加收入的企业并不是真正的金融科技公司。应用好了数据和技术,应该可以保持利润和业务的同步增长。

3. 开放共赢成主流

越来越多的金融科技公司开始开放自己的技术资源,以期链接更多的合作伙伴,建立更好的行业生态。

除了已经开始技术输出战略的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公司外,中国首家上市P2P公司宜人贷也在此次峰会上发布了宜人贷科技实力共享平台(Yirendai Enabling Platform,简称YEP 共享平台)。

据其CEO方以涵介绍,该平台将共享包括数据、反欺诈和客户获取的能力。在数据、定制化产品、场景金融、精准营销、金融机构、客户资源以及企业金融服务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合作。

4. 新技术的应用

前两年,区块链、保险科技、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新技术还作为前沿话题被探讨。但在今年的峰会上,这几个话题不仅专门设了分论坛,不少企业还分享了自己在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成果。

以区块链为例,点融网就在峰会上宣布,它和富士康旗下金融平台富金通将推出一个名为“Chained Finance”的区块链金融平台。目前,这一平台已在电子制造业的供应链上成功试运行,并通过区块链技术在线上成功发放多笔借款。

此外,花旗在一份最新的金融科技报告中表示,在亚洲以外的地区,2016 年是保险科技发展最快的一年,VC 投资份额达到了 41%,相比之下,信贷行业则只有 28% 的份额。

5. 抢占牌照资源

与国内的情况极为相似的是,美国的网络借贷平台、金融科技公司也在积极获取相关的牌照资源,尤其是与之业务相关联的金融牌照。

比如,2005年上线的平台Zopa,在上个月宣布,他们将推出一家数字银行。虽然,申请必须经过漫长的监管批准程序。另外,SoFi也曾表示正在在积极申请银行牌照,他们在接受一次采访时提及,“2017年,你将能拥有一个SoFi银行帐户。”

Lendit联合创始人、主席Peter Renton认为,这些信息都显示,在美国,传统银行和金融科技平台之间的界线会越来越模糊。这样的改变已经开始发生,许多平台最终成为银行,将会是一个自然进化的过程。

6. 机构资金介入

在前几年,包括P2P在内的国内互联网金融企业资金来源主要为个人,而美国则有大量机构资金的参与,而基于P2P资产的证券化产品也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出现。

尽管前几年阿里小贷也曾试水过ABS产品,但机构资金一直未能大量介入该领域。但在2016年,互联网金融公司掀起ABS发行大潮。 截至目前,至少已有 10 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发行 88 期 ABS 产品,总规模共计 1244.48 亿元。

帮助ABS投资者管理资产,评估资产风险,以及提供ABS定价等服务的PeerIQ,其CEO Ram Ahluwalia在峰会上表示,美国的网贷规模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增速,而其中很大一部分资金都要通过ABS的方式来解决。

Ram Ahluwalia认为,ABS一方面可以给借贷者提供更加低成本的资金,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借贷机构更好的管理流动性等。但目前来看,美国的ABS产品也有20%的累计损失,主要由于缺乏足够的数据而无法准确判断资产风险。

03

当然,从这次的峰会来看,中美两地的金融科技行业发展有趋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

包括花旗、毕马威、麦肯锡等多家机构都曾发布研究报告和统计数据提到,2016 年中国Fintech市场它开始接替日渐萎缩的西方市场成为全球Fintech投资人最关注的地区。

例如,花旗的报告中就显示,亚洲已经取代北美作为Fintech第一投资重镇的地位,成为 VC们最青睐的Fintech创新地区。花旗估计,同比 2015 年,2016 年中国FinTech风投增长至少一倍,相比之下,美国与欧洲则分别约下滑 38% 与 27%。

而根据此前,零壹财经发布的《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融资与指数报告》,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领域共发生504笔投融资事件,获投公司累计融资金额达1135亿元。

其中,中国金融科技投融资共281笔,总额为875亿元;国外共有223笔,总额为260亿元。按照融资笔数,中国金融科技投融资占全球的比例为56%;按照融资金额,中国金融科技投融资占全球的比例为77%。

现场多位演讲嘉宾在谈到金融科技投资时都提到,由于中国的市场潜力巨大,相较于其它很多国家和地区,中国的金融科技企业更具有投资吸引力。并且,由于中国在大数据、移动支付、基础设施等方面已有良好基础,这也对金融科技企业的发展更为有利。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03-09
三年Lendit有感:中国金融科技弯道超车,但还有这些“成长的烦恼”
作为一个覆盖面最广、关注话题最为前沿的专业论坛,Lendit更像是一个行业风向标。而这些微妙的转变背后,是近年来中国新金融市场的快速崛起,中国的金融科技企业也更多的从“学习模仿”开始了“独立创新”。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