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证券报
3月3日讯,多位专家对记者表示,防风险是今年金融领域的一件大事。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如何夯实金融风险“防火墙”、防范交叉性金融风险、推进监管体制改革等话题将备受关注。
关注多领域潜在风险
专家表示,去年以来,监管部门采取多项手段抑制金融风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资金“脱实向虚”、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过度膨胀、大类资产快速轮动和资产价格泡沫堆积等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从国际经验来看,金融风险的形成与爆发基本都是创新带来的杠杆作用引起的。
中国人民银行《2016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高频率提及“风险”和“泡沫”,向社会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2017年防控金融风险被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
谈及哪些风险最需警惕,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一是美联储加息周期启动以后,全球流动性整体收紧,给中国人民币汇率、外汇占款投放带来压力,国内流动性压力加大,这与以往几年有较大不同。二是银行信用风险值得关注。今年去产能、去库存力度将继续加大,“僵尸”企业的出清给银行信用风险带来压力。同时,前期房地产过热也蕴藏风险。毕竟,在今年的调控背景下,房地产是否会“硬着陆”有待观察。三是相当多的金融机构在部分投资领域大力加杠杆,期限错配严重,而今年货币政策变化将对其造成影响。四是金融机构创新步伐加快,混业经营愈发明显,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风险的交叉传染可能性加大。五是新兴金融领域尤其是互联网金融还存在监管真空地带,其潜在风险需要进一步关注。
“防控金融风险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房地产风险或企业债务风险,也包括金融领域内部加杠杆、影子银行和表外业务的风险。”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如是表示。
就股市、债市而言,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二者的风险来自部分投资者激进的高杠杆可能引发价格大幅波动。控制二级市场杠杆率是防控资本市场风险的主要途径。
此外,目前国际不确定因素较多与国内经济运行仍面临诸多困难叠加,如果人民币阶段性贬值幅度较大,可能导致其他金融资产价格波动以及投资信心减弱。因此,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维持人民币汇率在一个相对安全合理的区间波动也是防控风险的重点任务。
推进联手“排雷”
面对潜在金融风险,金融监管部门联手“排雷”、完善监管机制已提上日程。连平说,针对现代金融外部性和传染性较强的特征,必须抓住重要风险点和环节进行防控,排除存在重大隐患的风险点。
随着金融机构混业、跨界发展日趋明显,金融监管的“协同作战”尤为紧迫。例如,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金融综合经营的发展,保险业与其他金融机构以及互联网金融之间的交叉增多,风险交叉传递的可能性加大。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表示,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全面改革必须破题,必须建立统一和无缝隙的宏观监管体系,防止监管套利带来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资产管理产品的统一监管正在酝酿。“目前资管行业是金融领域挑战较大的行业,银行、信托、券商、基金、私募、保险都在做这一业务,但不同的金融机构受到的监管不一样,相同产品的资金流向所受到监管存在差异,这就带来了套利空间。”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短期而言,监管收紧可能会对局部市场产生影响,但只是增量业务的调整。长期来看,监管收紧将遏制监管套利,约束资金空转,有利于资管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曾刚认为,未来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将更加紧密,监管政策储备也相当充足。例如,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约束较多,可能导致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进行交易,借助通道的作用,达到降低监管成本甚至将资金投向银行“禁入”领域的目的。对于资金流向、底层资产,银行业监管部门难以获得及时、真实的信息披露,这不利于中国金融业的长期发展。为了排除潜在风险,“一行三会”需加强协调监管、信息共享。
优化预警机制
在防风险过程中,如何优化风险预警机制尤其重要。刘元春说,应强化金融风险监控和风险指标体系构建,密切注视各种宏观金融风险指标变化,及时优化风险预警体系。短期内应加强流动性监控,高度重视流动性的结构性矛盾。
对于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包括刘元春在内的多位专家均强调适度流动性供给的重要性。刘元春建议,一方面,需适度稳定流动性供给,防止杠杆反弹和累积,保证基建等项目顺利开展,稳定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要保证供给渠道的透明性,引导市场主体进行长远规划,防止人为的短期流动性供给冲击。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认为,国内流动性“脱实向虚”以及资产价格泡沫是目前金融体系脆弱的根本原因。近期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层面的动向本质上是希望抑制国内资产价格泡沫即金融去杠杆,以此减少催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内因。
业内人士预计,未来货币政策将更为稳健中性,既要保持流动性总量基本稳定,又要有一定的倒逼压力,在实施时将更加注重预期管理。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是防范金融风险尤其是平衡维持金融稳定与防范道德风险之间关系的宏观保障。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 京东金融回应“挤兑”传闻:称相关言论完全失实,资金安全受监管保护
- 光刻机巨头阿斯麦业绩爆雷,股价遭重创拖累全球股市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