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变传销,谁该负责扶正大学生的“网贷观”?

文| zora

2月27日讯,“校园贷”作为网络借贷的校园版,已经进入了许多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如今大学生用手机轻轻松松完成贷款流程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然而令人寒心的是,大学生对网贷的认识并没有随着网贷的普及而提高,相反,“校园贷”俨然已经成为诈骗者的温床。“校园贷”问题不仅折射出大学生消费观念扭曲,金融风险教育缺失的现状,还反映了大量网贷平台的失职问题。

最近一年的时间里,与“校园贷”挂钩最多的字眼儿就是“诈骗”。在业内人士看来,诈骗集团的套路着实简单可笑,但由于这些人将目标定为了涉世未深的学生党,以至于这些诈骗伎俩屡试不爽。

日前,《人民日报》发布的一篇名为《12省市150余名大学生身陷信贷诈骗 校园贷莫成校园害》的报道再次成为网贷界的焦点。一个简单的骗局竟然能让150余名大学生深陷其中,诈骗团伙再一次用低级的传销骗术证明了学生是多么容易上钩。

在诈骗过程中,诈骗者令学生提供身份证号、手机号和辅导员的联系方式,通过“名校贷”和“优分期”两个平台来申请贷款,事成之后,当事人贷款所来的钱大部分都转给所谓的“介绍人”,自己则可以留下2000元作为报酬。骗子集团自称在贷款平台“内部有人”,从而可以屏蔽贷款者信息,只贷不还。面对不劳而获的诱惑,一些学生便“出卖”了自己的身份信息,成为了骗子的贷款机器。

其实骗子所谓的“内部有人”只不过是利用学生的身份信息在校园贷网站上了改了用户名而已,学生见自己无法登录便真的以为贷款信息被屏蔽了。从而开始放心大胆的加入了这场传销活动。

传销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教唆成员发展下线,毫不例外的,被传销洗了脑的大学生陆续拉着周围的同学和朋友入了伙。从几千块到几万块,丰厚的收入加上级领导的奖励,这些大学生以最轻松的方式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甚至开始做起了创业梦。直到接到贷款公司的催收电话,他们的创业梦才宣告破碎。

在这个案例中,涉事大学生不仅毁了自己的信用,欠下一屁股债,同时也成为了别人眼中的骗子。案件曝光后,一些人将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的缺失成作为了主要的思考问题。然而,尽管这些相信“天上会掉馅饼”的人非常愚蠢,难道网贷平台就能不承担任何责任,可以全身而退吗?

虽说传销组织看上校园贷只是个例行为,但大学生的盲目的申请消费贷款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而这种现象的发生与贷款平台铺天盖地的线下推广脱不开干系。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2015年大学生消费信贷规模已经超过4000亿元。到2015年,全国在校大学生约为3000万左右。而在这些大学生中,超八成有资金短缺情况,潜在市场规模达近千亿元。目前市场已经涌现了趣分期、分期乐、优分期等数十家互联网分期购物和借贷平台。通过校园代理线下推广的方式,校园贷在过去几年经历了野蛮生长。

以趣分期为例,该平台在2014年8月份开始一改此前保守的获客方式,雇佣大量地推人员进行地毯式推广,迅速从全国10个城市扩张到300个城市,这一策略带来了可观的用户增长并引得竞争对手纷纷效仿,也开启了整个行业的过山车之旅。直到去年的裸贷风波令“校园贷”站到了风口浪尖,校园贷才稍微低调下来,一些平台甚至放弃了在“双十一”冲击全年的销售额。

“裸条事件”涉事公司借贷宝反映出的问题不仅是学生的自尊自爱问题,还有网贷平台本身如何监管的问题。

一些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将“先执行,快速扩张,再快速纠错”的互联网法则运用在金融领域,这必然会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难题。与传统的金融机构相比,这些平台为达成业绩,在线下推广中“不择手段”,以致于在后续还款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本应该是从平台的风控策略上规避的。

相比于几年前学生贷款还只是贫困家庭的选择,许多人如今已将其看做是一种主流的消费方式。社会上在大力宣传的“提前消费”的价值观满足了一些人的虚荣心,让本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学生提早开始了“借钱消费”的生活。

如今,各大互联网公司都针对学生群体推出了自己的消费金融产品,例如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这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解决了一些学生党的燃眉之急,在购置电脑或手机这些在学生眼中的“大物件”时也提供了很多的方便。然而,市面上并不是所有的校园贷产品都能切实的做好风控,在介绍产品时也没有向学生明确说明可能面临的还贷风险,由于这些人不具备足够的风险意识,最后无力还贷便成为了家常便饭。

去年8月份,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了全国首个针对“校园贷”的地方性自律规范文件《关于规范深圳市校园网络借贷业务的通知》。根据该通知,校园贷只能用于助学和创业,不得用于消费;严禁裸体、暴力催收贷款,严禁线下销售和校园代理。校园贷大肆地推的竞争局面或得到有效控制。

此外,《通知》表示,贷款需监护人知情并面签,同学担保需班主任或辅导员见证。

此次的校园贷诈骗案就暴露出了高校对学生信息的掌控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如果不是申请助学贷款,一般的消费性贷款很有可能被辅导员制止,因此涉案大学生在填写信息时都是用的假的辅导员资料,这也导致学校没有及时发现监管。

学生贷款的正规化需要高校、借贷平台和监管机构三方的努力,任何一方责任的缺失都将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此外,大学生在借贷之前应全面了解网贷的风险,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这样才不会给诈骗者可乘之机。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02-27
校园贷变传销,谁该负责扶正大学生的“网贷观”?
校园贷诈骗案层出不穷,除了大学生自身辨别风险能力不足以外,网贷平台也从中脱不了干系。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