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园
2月17日讯,在中国央行加强比特币监管的背景下,曾经发生过比特币“黑天鹅”事件的日本已经成功取代中国,成为全球比特币第一大交易市场。
据加密数字货币信息网站Crypto. News报道,全球比特币交易数据显示,2月12日,日本单日的比特币交易量已经达到全球交易量的48.27%,而中国占比21.86%,日本是中国交易总量的2倍有余。日本的比特币使用量目前已大幅增长。日本交易所Coincheck的用户数量大增,实现了从去年4月的14,000名到今年1月的76,400名的转变。同时,能够接受比特币支付的商家预计将在今年翻五倍达到2万家。
在此前,中国一直是全球比特币交易的第一大市场,市场份额占到90%左右。而日本之所以能取代中国成为全球比特币第一大国,除了中国遭遇严格监管这一外在因素之外,还与日本当局和民众的积极推进大有关联。
“血的教训”
没有教训就没有成长,日本比特币市场就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2014年2月,总部位于东京的交易所Mt. Gox(昵称:门头沟)在承认丢失价值约5亿美元的比特币之后,迅速倒闭,CEO马克•卡普勒斯(Mark Karpelès)被捕。MtGox巅峰时期,曾经处理大约80%的全球比特币交易。
这一大型交易所的倒闭直接打击了日本比特币行业的士气,一直处于低谷。直到2016年情况才发生了转折。
不过也正是由于“门头沟事件”,使得该国监管部门开始考虑为比特币设定管理条例。
有利有弊的日本Bitlicense
整个监管框架的构建花了两年多的时间。这个法案的最初版在去年3月提交到国会。同年5月,政府对《支付服务法》和《防犯罪收益转移法》进行了修订。目前,这个包含监管细则和指南的草案已经正式通过。
这个即将在2017年4月生效的新法案旨在保护消费者权益,帮助他们区分安全的(也就是通过官方批准的)和不正当的交易所。
这个法案同时还定义了几种特定的加密货币为合法支付方式,防止用户掉入传销币、虚假数字资产和IOU代币的陷阱。
监管部门的这一举动还建立了消费者的信心,自2016年起,日本比特币市场已经正式走出低谷,比特币用户大幅增加,交易量也大幅增长。
但是正如Bitlicense在美国经历两种极端看法一样,日本新出台的这一监管既有利也有弊。此前纽约推出的Bitlicence就被大部分比特币社区成员认为其表现出极强的官僚主义本质的同时,还为小型初创公司设定了过高的门槛,因此会危及该地区比特币初创公司的发展。日本也有相同的打算。
在该法规中,比特币初创公司必须提交3年内的商业计划、分离基金管理,必须符合KYC/AML规定,接受外部审计,并且向有关部门进行定期汇报。
这么算下来,专家预计成立一个合规交易所需成本在30到50万美元之间。这还不止,除了交易平台,任何涉及加密货币业务的公司都必须承担额外的费用和大量的文书申请工作,因此,这项新规还会影响到P2P去中心化交易。最终,这项新政会给初创公司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终有一天会迫使他们不得不宣告破产。
即便如此,监管还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先在法律上承认地位,再后续修改细则。
百变比特币
出了官方在监管上做出一系列努力,比特币交易商也没闲着,积极扩大比特币的应用范围。
比特币在日本的实际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这使得比特币在日本不仅有投资、投机的价值,还具备流通交换的价值。美国《华尔街日报》1月的报道称,目前在日本有5270个商家及网站接受比特币作为付款方式,1月比特币的支付额较去年12月大幅增加8900%,而且月支付额还将继续保持高增速。
同时,比特币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除了在各种商店和店铺的应用之外,比特币应用还扩展到公共事业。如比特币交易商ResuPress与日本能源公司达成合作,使用户可以通过ResuPress用加密货币支付电费。稍后还会很快扩展到水和煤气缴费,并希望在2017年接受比特币的商家数量增加到20,000。
日本最大的比特币交易所BitFlyer推出可接受比特币付款的电子商务购物网站。自2016年4月推出以来半年,销售额增长了十倍。
甚至可能还将应用在2020年夏季奥运会当中……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 京东金融回应“挤兑”传闻:称相关言论完全失实,资金安全受监管保护
- 光刻机巨头阿斯麦业绩爆雷,股价遭重创拖累全球股市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