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独家丨GE全球副总裁陈向力离职,中央研究院人员动荡中)
受到通用电气(下称“GE”)全球业务转型的影响,GE中国的研发一把手、科研开创者之一---陈向力日前低调辞职,此举震动业界。可想而知,未来的GE中国研发部门也将有一系列变化。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隶属于GE中国研发中心的中央研究院上海分支如今就在裁员。
陈向力突然去职
今天下午,第一财经记者向GE中国研发中心公关部总监杨琳珠求证并确认,GE全球副总裁、GE中国首席技术官及GE中国研发中心公司总裁陈向力已在近日辞职。就他本人的离职,杨琳珠称确实没有对外发布过任何新闻,“陈向力本人对GE来说十分重要,但他的辞职较突然,而我们公司也没有确定接任者的名单。通常而言,GE会将卸任者、接班人一起公布,因此陈向力的离职信息没有对外公布。”她也表示,陈向力是自己提交辞职报告的,并不像外界所传的那样“被裁员”。第一财经记者获悉,他是今年1月4日离开GE的。但该说法没有得到陈向力及GE的确认。
已效力GE中国16年的陈向力,毕业于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曾在GE全球研发中心工作。2000年,陈向力向GE总部申请,最终获得了筹建GE中国研发中心的批准,其也回到国内工作。在其领导下,GE中国的科研领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人员迅速增加,与各大学院、机构展开了多个研发及合作项目。公开数据显示,GE中国研发中心是GE公司的九大全球基础研发中心之一,在中国有近3000名研发人员,于上海、北京、成都、西安和无锡等地设立了150多个拥有世界一流设备的实验室,为GE中国及全球业务提供技术支持。
作为GE中国的研发第一掌门,他个人选择离开GE的举动意味深长。而GE中国研发部门也正在变动中。曾有消息称,约70%的GE中国研发人员会在近期离职,但杨琳珠否认了这一猜测,“70%的数据是不准确的,但目前我们也无法给出确切的数字。”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外界所传的GE研发部门将被裁员70%之说不准确,但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这次研发部门变化最集中的地带是隶属于GE中国研发中心的中央研究院上海分支,该部门人员主要进行多领域的基础性研究。中央研究院的部分员工除了辞职之外、还有转岗及回美任职等方向,有不少人是科学家。目前,GE中国各大实验室的研发人员尚未受到很大牵连。
GE全球总计拥有5万研发人员,而中央研究院全球各地的总人数约3000人,占比为6%。杨琳珠也表示,中央研究院上海分支的人员变动是GE中央研究院全球战略变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是GE中国一家的事情。
GE研发调整事出有因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中央研究院的人员之所以变动更大,可能与两件事有关:首先,GE全球首席技术官进行了更替。
2015年年底,服务GE有着37年之久的首席技术官Mark Little退休,继任者是Vic Abate,他曾有过发电业务集团总裁兼CEO的经历,且熟悉风能业务、热能动力等。上任后,新的CTO也展开了一场针对研发部门的改革,裁员和削减中央研究院的人员就成为了改革的核心工作之一。
而GE也正在由一家擅长传统工业制造的公司中逐步变身,希望成功转型为一家多元化的数字工业集团,也促使了研发部门的大规模调整。
GE公司全球董事长兼CEO杰夫?伊梅尔特(Jeff Immelt,下称“伊梅尔特”)就曾表示,GE将在2017年中期之前,出售其30亿美元的工业解决方案业务以及水务业务,预计净收益为40亿美元。在考虑出售水处理业务之前,GE也打算将其旗下的石油天然气业务与油田服务公司Baker Hughes合并成立油田服务集团。而水处理、石油业务都属于GE的传统领域。
更早之前即去年1月15日,GE也以54亿美元将旗下家电业务卖给了来自中国的企业青岛海尔。去年11月,第一财经也独家报道了GE照明中国区正在规模化裁员的消息,一些员工在被裁时就GE的不公待遇也曾向记者投诉。当时的GE照明中国区总部就位于上海张江高科园区,约100名员工,其他几个办事处加起来总计数百人规模。
伴随着GE全球化战略的变化,GE中国研发中心也在转型。它着力于研发机器互联、实时控制、数据分析、新材料等领域的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从而针对本地市场需求,来帮助医疗、航空、能源、水处理和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客户提升生产率和运营效率。因此,更注重基础研究的中央研究院科研人员也就面临着转岗或离职的问题。“这一部门确实会做相关的人员调整。” 杨琳珠说,“此前这一部门会有包括水处理、新材料、化学材料等研究方向,但现在部分人员会做出删减调整,转而集中于人工智能、机器人等。”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