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Snap的上市只是一次寂寞的狂欢,这些年独角兽们的日子都不好过了)
摘要: 估值过高未必是好事,凡事都要量力而行。
本月初,Snapchat 的开发商 Snap 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招股说明书,计划通过 IPO 募集最高30亿美元资金。本次 IPO 预计会在 3 月份完成,估值约为 250 亿美元,如无意外,Snap 将成为继阿里巴巴在 2014 年以 1680 亿美元在美上市后全美最大规模的 IPO。
但换个角度来看,如果没有这次 IPO,我们或许也不会注意到,经过了近三年的积淀,整个硅谷仅有 Snap 一家迈出了这关键性的一步,许多同一时代的科技企业似乎并不好过。
CB Insights 最近针对 2016 年科技创投圈进行的分析数据显示,去年全球共有 98 笔 IPO 上市交易,但在规模上却远远不及 Snap。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近几年只有 Snap 一家独大。相反,在这三年里,估值十亿美元以上的科技企业比比皆是,独角兽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稀罕了。
当初阿里巴巴的成功上市,除了让马云名声大噪,成就了众多千万富翁,同时也打开了风险投资的龙头,资本市场就像吃了兴奋剂一样,纷纷涌向互联网科技领域,积极地寻找着下一个马云。
随着大批非传统投资机构携带巨额资金疯狂涌入各个初创企业,一个又一个独角兽就这样简单而迅速地被“造”了出来。据不完全统计,2014-2015 年全球共计新增了 63 家独角兽企业,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独角兽企业已经达到了 183 家。
估值虚高造就纸独角兽泛滥
最初,估值 10 亿美元是衡量初创企业自身实力与潜在价值的含金量较高的一道门槛,然而在资本市场过度乐观的情况下,短短一年时间,蠢蠢欲动的独角兽数量已然翻倍,当初的高含金量也因为稀缺性的流失而不复存在。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现在的独角兽公司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纸制”的。
在“纸独角兽”泛滥的背后,大量的估值溢出是主要原因。为了捧红这些初创企业,投资者们给出了更高的估值,有意无意地抬高它们的市场价值。
来自以色列的投资分析公司 Zirra 结合了 85 项授权和可用的公共数据库,对众多独角兽初创公司的收入、支出、投资历史等指标进行计算。他们表示,与《华尔街日报》给出的估值数据相比,目前创投市场内排在前 26.5%的独角兽公司都被高估了,其中甚至不乏一些名气大噪的公司:
小米——《华尔街日报》估值:460 亿美元;Zirra 估值:324 亿美元;
Airbnb——《华尔街日报》估值 300 亿美元;Zirra 估值:138 亿美元;
WeWork——《华尔街日报》估值 169 亿美元;Zirra 估值:91 亿美元;
Space X——《华尔街日报》估值 120 亿美元;Zirra 估值:82 亿美元;
Dropbox——《华尔街日报》估值 100 亿美元;Zirra 估值:48 亿美元;
其中我们可以看出,根据 Zirra 的分析,不少独角兽企业的估值溢出已经超过 100%。但正所谓打肿脸充胖子,这种“虚胖”状态显然无法长期支撑起投资者乐观的预期。
自去年起,资本市场开始冷却,美国股市经历了 7 年的牛市后终于显露颓势,中国股市也在反复震荡,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总体有所下降,同时也有大批独角兽公司被打回原形,这一波由资本市场推动的独角兽群如今正面临退潮的困境。
国外媒体 VentureBeat 透露,去年独角兽疯狂增长的趋势终于有所抑制,全年只有 12 家新增独角兽企业,相比 2015 年的 40 家减少了 70%。与之对应的是,去年规模超过 1 亿美元的风险投资交易数量也从 2015 年的 77 笔降至 41 笔。
根据硅谷法律公司 Fenwick & West 的调查数据,去年拿到融资的独角兽公司只有 31 家,数量比 2015 年锐减 50%,投资者也开始寻找退出的渠道。公司相关负责人还表示,许多在前几年拿到超高估值的独角兽在去年几乎没有进一步地攀升,不是在原地踏步就是被其他企业收购。
以智能手机厂商小米为例,在阿里巴巴完成 IPO 后仅 3 个月,小米就以 460 亿美元的估值完成最新一轮融资,成为此次独角兽浪潮最大的获益者之一。但随之而来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市场,小米从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龙头一路跌至第四位,当初 460 亿美元的估值如今或许比 Zirra 预计的还要低上不少。
上海纽约大学助理教授 Clay Shirky 预测,小米如今的实际估值可能不足 100 亿美元,他将手机市场份额与小米相当的联想集团(市值约 70 亿美元)作为对比,认为小米的估值不可能达到联想集团的 6 倍。
而至今为止,小米仍未透露出有新一轮的融资或上市计划,难道真的是因为担心估值过高而迟迟不敢采取行动?
盈利能力才是关键
2017 年,独角兽企业或将继续面临清洗,而其中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就是企业的盈利能力。科技互联网创业一直倡导规模经济效应,都想踏上平台风口,扩大用户规模,认为市场大了,盈利能力也就有了。
但一方面,平台机会永远都是供不应求的,如果你没有赶上这趟列车,却仍旧想跟在后面拼命奔跑,即使再多的融资,再高的估值都只是在做无用功。另一方面,即使站在了平台的风口,也并非意味着高枕无忧。
在近年来全球最高估值创业公司排行榜中,Uber 以 620 亿美元位列第一,滴滴出行则以 280 亿美元排名第三,凭借着共享经济的浪潮,二者已经顺着风口起飞。
只不过在过去两年里,滴滴与 Uber 火拼时的补贴策略着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经典案例。在不优先考虑盈利的情况下,独角兽企业只能依靠广圈用户、快速拓展业务规模来支撑超高的估值。
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的逐渐扩大,客户拉新的边际成本也在迅速提高,这时烧钱补贴就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方式,滴滴与 Uber 的规模效应也初步成形。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发布会后股价重挫,市值单日蒸发超4700亿元
- 爱玛科技董事长被留置,股价大跌市值缩水
- AMD股价下挫 发布新型AI芯片但未带来投资者盼望的信息
- 比亚迪上半年研发投入超200亿元,比特斯拉多出约40亿
- 英伟达第二财季营收300.40亿美元 净利润同比大增168%
- 知名特斯拉投资人“心灰意冷”:持仓已砍半,AI和机器人都救不了它!
- 腾讯音乐Q2持续高质量增长:总收入71.6亿元,付费用户数1.17亿
- 微软Q4营收647亿美元净利220亿 盘后一度大跌7%
- 英伟达市值接近苹果 高增长可以持续吗?
- 优信发布财报:零售量环比同比均增长 预计2025财年业务量增长超200%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