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视觉网
11月29日讯,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可能在25万亿。显然,移动支付将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然而,其支付安全成为每个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移动支付渐成生活常态生物识别引发安全风险
相信每个用手机的人都有上述的体验。在2016年的一季度,仅仅是国内的第三方的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就已经突破了6万亿。而且预测,仅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不包括商业银行和银联),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可能在25万亿。显然,移动支付将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然而,其支付安全成为每个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手机一旦丢失,那我们就需要费尽心思去改密码:手机账号密码、登入密码、支付密码、微信密码……不仅费去大量时间,安全性有可能还是不能保障。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成为最大隐患,生物识别大显身手的机会来了。
生物识别与支付之间的故事:
生物识别支付方式具有传统身份验证手段(如:密码、令牌等)无法比拟的优点。由于生物识别支付方式是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物特征(如:人脸、指静脉、指纹等)来进行个人身份鉴定从而支付的方式,所以具有高安全性、随身性、唯一性、稳定性和方便性等特点。
2014年4月,瑞典初创公司Quixter推出手掌支付,手掌扫描开始登上了身份识别和移动支付的全新舞台;
2014年7月16日,支付宝联合三星宣布,支付宝钱包和三星GALAXYS5一起推出指纹支付服务。使用三星S5和支付宝钱包的用户在进行网络购物和相关消费时,只要用手指在指纹传感器上轻轻一按,就能实现在线支付;
2015年3月16日,在德国汉诺威IT博览会开幕式上,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首秀“刷脸支付”,现场网购一枚1948年的汉诺威纪念邮票。一时之间,“刷我脸”要来取代“刷我卡”成为一个新的浪潮;
2016年4月8日,由蚂蚁金服和旷视科技合作研发的刷脸支付功能(Smiletopay)在杭州西湖文化广场亮相。这次公开亮相让现场观众亲自体验了人脸识别支付的快感。
生物识别支付的隐忧与趋势
就目前而言,我们熟知的就是指纹支付和人脸支付。但却存在着易被复制、识别不稳定等问题。据小编了解,虹膜识别、静脉识别、脑纹识别也开始望风而动,涉及支付领域。
生物识别确实是传统密码解锁之外的另一蹊径,各种生物识别方式也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难以简单判定孰好孰坏,但这几大趋势是不会变。
一是多重保护,组合防卫。目前而言,不同生物识别各有长短,多重生物识别组合使用是趋势。指纹、刷脸方便,但是可复制性强,虹膜识别精准但是便捷性欠缺。因为生物识别支付需要代替传统密码,其独一无二性、便捷性以及设备成本都需要具备。当实行小额交易时以简易可操作性为准。涉及巨额交易,极高精确度为上,就需要多种生物识别组合,确保安全系数。
二是生物识别生态系统的完善。芯片开发、银行、支付、操作系统,以及行业标准兼容性领域的需要共同开发可靠的、跨多种平台的实用安全程序都是生物识别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目前,以“杀死密码”为口号的FIDO联盟正在努力制定生物识别认证系统标准。中国的阿里巴巴、联想等中国企业已经加入该联盟,致力推进生物识别支付。
三是人机的沟通不断加强。过去消费者对设备的要求只是更加直观和易用,但现在需求正在增加,用户希望设备更加人性化,甚至可预测。那就要求每个智能设备达到以下这些功能要求:知道你在哪,知道你在写什么,知道你是谁,知道你在做什么,知道你的感受等等。生物识别支付不仅是满足需要,还能提供人性化体验。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