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电商跨入“千亿元时代” 实体零售业还有啥机会?)
日前,“双十一”购物节再次引爆中国消费市场。数据显示,11月11日全天,天猫“双十一”全球狂欢节交易额达1207亿元,超过去年的912亿元,创下新纪录,正式进入“千亿元时代”。而就在当天,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正式发布。专家指出,在“双十一”当天发布《意见》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这对网络零售及实体零售都有着独特的意义。未来,实体零售如果能够充分把握住这一契机,推动内部结构调整,加强线上线下融合,那么实体零售这一轮的创新转型或将开辟整个零售业高质量快速发展的新局面。
内外交困发展受阻碍
相比于网络零售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实体零售显得相对黯淡。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6.1%,传统零售业态零售额同比增长7%,其中超市和百货店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0.2和2.1个百分点。
《意见》指出,近年来,我国实体零售暴露出发展方式粗放、有效供给不足、运行效率不高等突出问题。当前,受经营成本不断上涨、消费需求结构调整、网络零售快速发展等诸多因素影响,实体零售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据了解,近几年,不少实体零售店迫于业绩下滑、成本增加等经营压力选择关闭门店。乐购上海中兴店、百盛北京太阳宫店、永旺淄博张店西区店均于10月31日当天对外停止营业,北京华堂商场十里堡店也于11月1日关店停业。而这已经不是乐购、华堂等零售商第一次关停店面,过去3年,北京华堂门店已从9家减少至2家。
“众多门店关停从侧面反映了当前实体零售面临的困境,发展瓶颈正困扰着整个行业。从内部来看,除了经营成本的上涨,市场同质化也十分严重,而且近年来零售市场网点趋于饱和,很多一二线城市已经出现了过剩的局面;外部市场更是挑战不断,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改变显而易见,电商平台的出现迅速得到了消费者青睐。”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高玉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千店一面”现象需改变
为了破解实体零售困境,推动其创新转型,《意见》打出5招:从“调整商业结构、创新发展方式、促进跨界融合”3方面明确了9项主要任务,从“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政策支持”两方面提出7类政策措施。以调整商业结构为例,《意见》提出支持设施资本向三四线城市发展、丰富体验业态、引导企业改变千店一面、千店同品现象等。
“就结构转型而言,《意见》从区域、业态及商品三方面进行布局,针对上述提到的市场饱和、产品同质化及品牌力不够等问题都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同时通过减税降费、财政金融支持等具体政策提供保障,这些都将为实体零售转型提供明确方向与积极的指导作用。”高玉伟说。
同时,面对当前充满活力的网络零售,《意见》特别提出要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引导实体零售企业逐步提高信息化水平,鼓励线上线下优势企业通过战略合作、交叉持股、并购重组等多种形式整合市场资源,培育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型市场主体。
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研究员张莉表示,当前,市场消费模式已转为消费者为主导,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权,线上线下融合就是要最大化地利用电子商务这种新模式来实现实体零售更加便捷化的发展,从而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便捷化的消费需求。
线上线下融合求发展
面对“寒冬”,实体零售没有选择“坐以待毙”,不少企业都在努力寻求转型。近日,广百股份等16家实体百货零售企业共同发起“2016年全国百货联盟正品购物狂欢节”、山姆会员商店及沃尔玛国际旗舰店均已选择在京东上线、北京首航超市与小e到家等平台合作送货上门以及时尚精品零售商连卡佛等借助云平台提升顾客购物体验……
可以看到,众多实体零售商正不谋而合地开始选择线上线下融合。商务部副部长房爱卿指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可以优势互补,是零售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相比于线上,实体店在物流、服务和体验方面具有优势。由于没有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实体店的物流成本比网购要低得多。此外,还有服务、体验,都需要面对面,实体店优势明显。如果能够把线上优势和线下优势结合起来,零售业的优势就会非常大,就会真正发生“流通革命”。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 京东金融回应“挤兑”传闻:称相关言论完全失实,资金安全受监管保护
- 光刻机巨头阿斯麦业绩爆雷,股价遭重创拖累全球股市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