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张 宇
编辑 | 杨博丞
题图 | IC Photo
10月25日,高通公司召开2023骁龙峰会,正式发布了全新第三代骁龙8移动平台、骁龙X Elite、第一代无线音频平台S7系列,以及跨终端制造商和操作系统(OS)实现多终端无缝协作的Snapdragon Seamless。
作为峰会重头戏,骁龙8 Gen 3基于台积电N4P工艺制程打造,采用了1+5+2的全新架构设计,包含1颗Cortex-X4超大核、5颗Cortex-A720大核和2颗Cortex-A520小核。GPU采用了新一代Adreno GPU,值得一提的是,骁龙8 Gen 3的AI性能提升了98%,能效提升40%。
图源:高通公司
此前,高通公司宣称骁龙8 Gen 3是首款专为生成式AI而设计的移动平台,也是市场上最强大和功能最齐全的移动平台,并表示骁龙8 Gen 3将会“挑战主机”和“高端级别”。
全新的智能PC计算平台骁龙X Elite也是一大亮点。骁龙X Elite基于定制的Oryon CPU核心,相同功耗下CPU性能可达到x86处理器竞品的2倍;峰值多线程CPU性能比Arm处理器苹果M2芯片高出 50%。GPU方面,算力达到4.6 TOPS,支持4K、120Hz、HDR10显示,支持三个4K或者双5K输出。AI算力方面更是达到了45 TOPS,相较2017年性能提升了约100倍。
不难发现,芯片行业已行至十字路口,拥有更强大的性能或许只是基本功,而拥有强悍的AI能力,才能承载起引领下一个时代的重任。
一、押注混合AI,掌握话语权
自2007年的骁龙S系列处理器问世,到后来的“骁龙+数字”系列,再到2022年11月发布的骁龙8 Gen 2,高通公司的芯片已被广泛应用在国产高端旗舰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建立起了举足轻重的话语权。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的数据,2021年全球安卓智能手机芯片市场,高通公司在中高端(300-499美元)的智能手机细分市场,占据了高达65%的市场份额,在500美元以上的高端市场,也占据了55%的市场份额。
尽管地位一直很稳固,竞争对手也几乎难以撼动,但对于高通公司而言,在单纯比拼参数的时代结束之后,如何继续掌握行业话语权,仍是不得不 思考的难题。
高通公司将2023年骁龙峰会主题定为“让AI触手可及”,其解决方案已经摆在台面上:无论是骁龙8 Gen 3,还是骁龙X系列,AI性能才是核心竞争力,“AI能力”将成为芯片行业的角力点。
事实上,从骁龙8 Gen 1开始,高通公司就已十分重视芯片的AI算力,骁龙8 Gen 1的AI算力可以达到9 INT8 TOPS(每秒万亿次操作),而在骁龙8 Gen 2上,AI算力提升了4.35倍,约为39 INT8 TOPS。
AI算力仍在持续提升中。高通公司在《混合AI是AI的未来》白皮书中提到,高通已经在移动端运行超过10亿参数的AI运算。
随着生成式AI的飞速普及和计算需求的日益增长,混合处理的重要性空前突显,AI处理必须分布在云端和终端进行,才能实现AI的规模化扩展并发挥其最大潜能。
与仅在云端进行处理不同,混合AI在云端和边缘终端之间分配并协同处理AI工作负载。云端和边缘终端(如智能手机、汽车、PC和物联网终端)协同工作,能够实现更强大、更高效且高度优化的AI。
高通公司认为,混合AI将支持生成式AI应用开发者和提供商利用边缘侧终端的计算能力降低成本。混合AI架构或仅在终端侧运行AI,能够在全球范围带来高性能、个性化、隐私和安全等优势。
2023年2月,高通公司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段视频,演示了在Android手机上本地运行生成超10亿级数据的AI图像,整个过程不到15秒,向外界展示了高通公司在混合AI方面的成就。
在2023骁龙峰会上,高通公司CEO克里斯蒂亚诺·安蒙表示,第三代骁龙8移动平台率先支持多模态通用AI模型,现已支持运行超100亿个参数的大模型。
AI时代已来临,高通公司正打算借助自研架构的优势,将混合AI推广到更多产品上。不过,理论距离实际落地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混合AI究竟会不会成为高通公司向上的突破口,还有待时间和市场的检验。
二、骁龙X能否变革PC行业?
手机芯片之外,高通公司决心以骁龙X Elite为切入点,加码PC市场。高通公司预测,“2024年将成为PC行业的转折点,骁龙X计算平台将带来更高水平的性能、AI、连接和电池续航。”
高通公司对骁龙X Elite寄予厚望:一方面,近年来传统PC行业主要升级点集中在硬件性能的提升,通过堆叠更多的硬件来实现设备体验的升级,AI能力缺失;另一方面,PC行业正在逐渐向智能化、生态化方向演进,并逐渐成为智慧终端设备生态体系中的一个关键节点。
加码PC市场,不仅能扩展芯片的应用场景,同时还能缓解智能手机出货量逐年下降而带来的危机。
虽然PC出货量比不过智能手机,但依然是个巨大的市场。根据市场调查机构IDC的统计数据,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PC出货量环比增长了11%,出货量为6820万台,尽管全球经济依然低迷,但过去两个季度的PC发货量均有所增长,表明PC市场已经走出低谷期。
与此同时,PC行业也亟需一场变革。根据《2020年笔记本电脑九大消费新趋势》报告,消费者购买笔记本电脑时除了关注综合性能和整体外观设计之外,智慧交互成为消费者购买时新的关注点,移动化办公成为常态之后,不同设备间的信息流转、交互,已成为消费者的刚需。
有观点认为,高通公司此时推出骁龙X Elite,是在直接对标苹果M系列芯片,“骁龙X Elite强调的性能、功率,以及神经处理功能,这些都是苹果M系列芯片的强项,如果骁龙X Elite真能提供与M芯片相近的体验,那Windows用户或将迎来全新的PC体验”。
不过,在智慧PC领域,苹果仍是当之无愧的霸主,其先后从系统和硬件两个方面切入,其有着完整的底层系统和完整的生态设备,通过账号打通了智能手机、平板和PC之间的数据通道,同时也实现了不同平台应用的跨平台使用、随航、隔空投送等功能。相比之下,高通公司仍有所欠缺。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骁龙X Elite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创新,尤其是其AI处理能力是竞品的4.5倍,异构AI引擎性能可达75 TOPS,为PC行业带来了更高效、更智能的计算体验,有望在英特尔、苹果等竞争对手的围追堵截下,带来PC行业的变革。
三、开拓汽车领域,布局第二曲线
一直以来,智能手机芯片都是高通公司的核心业务,但随着智能手机市场增长放缓,市场空间趋于饱和,高通公司近年来正从智能手机芯片向汽车芯片转型。
汽车行业已成为高通公司重点发力的领域。2023财年第二财季财报显示,高通公司的总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出现了同比下降的情况,但来自汽车芯片业务的收入却十分亮眼,财报显示,汽车芯片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至4.47亿美元。
此前,高通公司在投资者日活动上表示,未来十年内,围绕芯片和软件的市场规模将达到约7000亿美元,其中汽车市场占据1000亿美元,主要分布在车联网芯片相关的160亿美元、智能座舱的250亿美元以及智能驾驶的590亿美元这三个领域。每辆汽车在以上三个领域所需的芯片和软件费用从基础的200美元起步,到高端的3000美元。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飞速发展,汽车芯片早已成为高通公司的潜在市场。高通公司首席执行官Cristiano Amon在慕尼黑IAA车展期间表示,高通预计到2026年其汽车业务的收入将达到40亿美元,到2030年将增至90亿美元,“我们一直关注于寻找新的增长领域,而汽车就是其中之一。”
为了实现第二增长曲线,高通公司在智能汽车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布局,比如恩智浦、瑞萨等传统汽车电子巨头仍采用22nm工艺时,14nm的智能座舱芯片骁龙820A已经完美兼容QNX、CarPlay、Android Auto等主流座舱系统,车企可以通过OTA向车主发送最新固件,而车主可以像升级智能手机一样获取最新最强大的车载系统。
不只是智能座舱领域,高通公司也在不断往智能驾驶方向渗透。2021年10月,高通公司联合纽约投资机构SSW Partners,以45亿美元的最终价格收购了汽车技术公司维宁尔,获得后者软件部门Arriver的100%控制权。
收购完成后,高通将Arriver的计算机视觉、驾驶策略和驾驶辅助资产与Snapdragon Ride平台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可扩展的产品组合。2023年5月,高通公司还公布了其面向自动驾驶的骁龙Ride系列芯片,包含自动驾驶芯片Ride SoC、舱驾一体芯片Ride FlexSoC,算力进一步增强。
从智能手机芯片到汽车芯片,再到将混合AI融入旗下所有产品中,高通公司正试图从一个智能手机芯片制造商,转变成为一个多元化的半导体供应商,但不容忽视的是,转型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 京东金融回应“挤兑”传闻:称相关言论完全失实,资金安全受监管保护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