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登陆创业板近半年之后,便携储能品牌华宝新能的股价于2022年10月12日冲至历史最高峰后便一直在下坡路上加速狂飙。
2022年9月19日,华宝新能正式在创业板上市,成为“便携储能第一股”,其股票发行价为237.5元/股,然而在上市首日,华宝新能便跌破了发行价,截至当日A股收盘,其股价最终跌去11.37%至210.5元/股,对应总市值为202.08亿元。
华宝新能上市首日即破发,直接原因指向了其超高的发行价。值得一提的是,华宝新能的发行价是2022年A股市场上第二贵新股,即便在整个A股市场上,其发行价也能排在第六高的位置,而高发行价的股票一旦破发,带来的亏损会导致不少投资者难以承受。
事实也的确如此,华宝新能的高发行价吓退了不少投资者,近两成散户中签后拒绝缴款,弃购221万股,占新股发行数量的9%,弃购金额达到了5.25亿元。对此,投资者纷纷吐槽,“一个做大号充电宝的,这个发行价还不跑路?”“疯狂割韭菜,恐怕会打击投资者对便携储能行业的信心”“技术含量太低,小作坊就能生产,撑不起高发行价”。
招股书显示,华宝新能致力于锂电池储能类产品及其配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便携储能产品、太阳能板、充电宝。其中,便携储能产品为公司的核心产品,可应用于户外旅行、应急备灾等场景,为客户提供绿色低碳的能源解决方案。
2022年,由于储能产业的定位与商业模式日渐清晰,使得储能行业持续火爆,多家储能企业在2022年业绩均实现了翻倍增长,而蹭上储能风口的华宝新能,凭借便携储能的概念也成功登陆了资本市场,然而问题在于,便携储能也算储能吗?借着储能的东风,华宝新能究竟还能飞多久?
从资本市场的反应中似乎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截至3月1日A股收盘,华宝新能的股价最终较发行价跌去27.37%至172.5元/股,创下自上市以来的历史新低,对应总市值仅剩165.60亿元,近40亿元的市值灰飞烟灭。
根据招股书,华宝新能在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的总营收分别为3.19亿元、10.70亿元、23.15亿元和13.1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0.36亿元、2.34亿元、2.80亿元和1.60亿元。
客观而言,华宝新能的总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虽然同比增速在2021年以后有所降低,但仍然强劲,不过,技术壁垒不高,是投资者对华宝新能没有信心的主要原因。
2019年至2021年,华宝新能的研发费用分别为904.04万元、2343.34万元和6451.20万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2.83%、2.19%和2.79%,相比之下,同行业同期竞争对手的平均值均在5%以上。
而与研发费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宝新能的销售费用却在不断大幅上升。同一时期,其销售费用分别为0.84亿元、2.27亿元和5.65亿元,销售费用占总营收的比例均超过20%,并且远远高于同行业同期竞争对手的平均值。
这意味着,自2011年7月成立至今,华宝新能仍未形成核心竞争力,作为一个对研发实力有着巨大要求的储能企业,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但其研发费用投入比重却没有提升,因而为了提升品牌影响力及产品销量,华宝新能只能通过增加销售费用的支出,在这种本末倒置的情况下,未来华宝新能如何应对来自四面八方的竞争,以及如何保持现有的盈利能力,将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此外,华宝新能还面临着过度依赖海外市场和单一平台的难题,也为其埋下了不小的隐患。
按照区域划分,华宝新能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海外市场,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境外销售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87.27%、90.09%和92.55%,超过九成的收入由海外市场贡献,导致华宝新能的业绩在国际关系变化的影响下具备较大的不确定性。
按照销售渠道划分,华宝新能主要通过亚马逊、日本乐天、日本雅虎、天猫及京东等国内外知名电商平台销售产品,其线上销售额约为七成。其中,来自亚马逊平台的销售收入分别为55.62%、54.75%和51.81%,是华宝新能最主要的销售渠道之一。
过度依赖亚马逊平台,使得华宝新能的抗风险能力变得越来越差,华宝新能的主要销售渠道掌握在亚马逊手中,意味着前者基本失去了大部分的话语权,而一旦亚马逊平台出现任何波动,华宝新能的业绩也会随之受到波及。可以预见的是,高度依赖亚马逊的经营模式,或导致华宝新能因为平台提高“垄断费用”进而造成各项成本大幅上涨。
招股书显示,华宝新能聚焦消费级便携储能市场。公司2011年成立时的业务以充电宝代加工为主,2015年转向便携储能业务,并打造两大自主品牌,其中“电小二”品牌面向中国市场,“Jackery”品牌面向海外市场。
便携储能,即一种内置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可提供稳定交流/直流电压输出的电源系统。从现有使用场景来看,便携储能普遍容量为1000Wh至3000Wh之间,主要为户外活动时小型电器供电。
便携储能行业虽然是储能行业里的一个细分领域,但却是一条不折不扣的黄金赛道。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的调研数据,全球便携式储能行业的市场规模已由2016年的0.6亿元快速提升至2021年的111.3亿元,年均复合增速高达184%,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82.3亿元,年均复合增速将维持在51%左右。
事实上,便携储能行业不仅增长速度极快,而且想象空间巨大。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户外市场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中国每年约1.3亿人参与户外休闲活动,占总人口的9.5%,与美国53%的参与率相距较大。
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野餐、户外露营作为首选的户外休闲活动,将进一步促进便携储能产品的销量增长。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便携储能产品出货量为483.8万台,其中用于户外活动的便携储能产品出货量为210.8万台,便携储能在户外市场的渗透率仅为2.3%,预计2026年渗透率将提升至15.9%。
不过,行业前景光明的另一面意味着竞争激烈。现阶段,华宝新能不得不面临着诸多竞争对手的围追堵截。
比如德赛电池、拓邦股份、安克创新、骆驼股份均推出便携储能产品,希望借此找到业绩的新增长曲线,此外,华为推出了户外电源产品移动“小电站”,宁德时代发布了“田园时代”应急电源,小米也发布了米家户外电源1000Pro以及太阳能板等产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主流的户外电源厂商已经超过30家,推出的便携储能产品多达上百款。
不容忽视的是,便携储能行业存在着技术壁垒不高、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导致华宝新能一直难以打造坚固的护城河,而从技术积累和品牌号召力上看,华宝新能的竞争对手均实力不俗。与此同时,华宝新能的产品结构还极为单一,2021年,其便携储能产品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接近八成,随着入局者数量进一步增加,华宝新能的利润空间势必会遭到挤压,并且面临着业绩增长难以持续的风险。
储能市场被认为是下一个即将爆发的蓝海市场。
一方面,借助“双碳”东风,储能产业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和投资热潮,2021年国家与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300多项相关政策,产业链投资计划已经超过了1.2万亿元;另一方面,各类电池的应用成本大幅下降,储能行业因此驶上了“快车道”。因此,投资者更愿意给储能概念股更高的估值和增长预期。
然而问题在于,被调侃为“大号充电宝”的华宝新能究竟算不算储能概念股?
有观点认为,华宝新能只是蹭上了储能风口,因为目前所讨论的储能概念是基于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与开发,寻求降低损耗、提高能效率的技术方法,技术门槛较高,且主要应用在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而以华宝新能为代表的便携储能,其实就是户外移动电源,不仅技术门槛低,而且电芯等材料主要依靠采购,与储能的概念并不一致。
尽管华宝新能算不算储能概念股仍存在争议,但并不妨碍券商对其青睐有加。
华福证券在研报中指出,2022年至2024年,华宝新能的收入将分别达到39.96/72.70/107.41亿元,同比增长73%/82%/48%,而归母净利润达到3.39/7.57/11.63亿元,同比增长22%/123%/54%。该券商还认为,基于便携储能行业较高的成长性,华宝新能现有品牌优势、渠道优势,产能释放后有望快速成长。
中泰证券也认为,随着锂电池技术升级以及国内外户外活动市场规模的扩大,便携储能产品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加之华宝新能募投项目建设的逐步落地,有利于打造优势产品集群,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不过,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华宝新能的成长性或许不如预期:一方面,欧美、日本等国家的户外市场已趋近饱和,华宝新能将面对市场需求不足的难题;另一方面,便携储能产品在中国的受众面较窄、需求仍然较低。
即便蹭上了储能的风口,但在内忧外患之下,华宝新能或许也飞不了多久。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