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华为常务董事、终端业务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再度重申“华为不造车”。“苹果造车”也有了新的进展,近日有消息传出苹果汽车将由奇瑞代工制造,但双方并未做出相关回应。
无独有偶,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1月底在参加蔚来车主活动时,曾透露蔚来手机的进展状况,表示蔚来手机将在今年二季度开启内测,并预计今年三季度正式发售。
一时间,关于智能手机和汽车的跨界交融,再次引起行业内的广泛关注。在职场社区平台脉脉上,相关话题早就被抛出,回答和讨论不断更新。在这场手机与汽车的“双向奔赴”里,不少职场人嗅到了新机遇,关注到科技企业跨界造车释放出的众多岗位机会涌入新的赛道中。
(图片来源:脉脉)
汽车、手机产业,本是两个无关的赛道,为何开启双向奔赴,意图何在?目前发展情况如何呢?
01、车企为何扎堆造手机?
毫无疑问,智能手机行业的凛冬已至。
日前,市场分析机构CINNO Research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 年 1 月中国大陆市场智能手机销量约为 2766 万台,同比下降 10.4%。此外,据市场调查机构IDC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仅为12.1亿部,同比下跌11.3%,创十年来新低。
众所周知,手机市场已经是一片“红海”,以蔚来、吉利等为代表的车企们为何还要“逆向”造手机?这要回到汽车革命的“下半场”——智能化。
近年来,汽车行业驶入高速路,在激烈的竞争中,车企寄望智能化实现弯道超车,不少车企盯上了汽车的那块智能化中控大屏。不过,无论车企的花样如何多,仍有一套手机支架摆在车里。大部分车主习惯将手机摆在支架上,借助手机来完成导航、听歌等需求。
如果不想把智能化的“钥匙”拱手相让,车企只能自己掌握智慧入口——造手机。值得一提的是,在智能化“长驱直入”的当下,车企开始围绕手机账号体系以及相对应的出行空间场景,并就此开展各种更智能的增值服务。
也就是说,占领用户入口,创造出更大的市场想象空间,这正是车企最感兴趣的地方。于是,从造车新势力蔚来到特斯拉,再从国有企业上汽到民营企业吉利,车企玩家们接连不断的切入手机赛道。
02、手机厂摸着汽车“过河”
与汽车逆向造手机相比,手机厂商造汽车,更像是主动进攻。
从汽车单体价值量来看,汽车市场的蛋糕更大。据IDC、国际汽车制造商组织的资料显示,相较于智能手机的5000亿美元市场规模,汽车市场规模是其3倍以上。
智能手机市场的红利期已过,手机厂商亟需寻找到第二增长线。随着智能时代的加速到来,汽车与手机设备之间的生态连接被进一步打通,商业逻辑也就此走通,于是,手机厂商都跑去“造车”。那么,手机厂商的“副业”咋样了呢?
手机厂商进军汽车领域,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条是选择造整车;另一条则是切入汽车产业链。
作为智能出行造整车者的代表,小米造车的进展备受关注。在不久前的小米投资者汇报日上,雷军也分享了小米造车最新进展:小米正在北京亦庄自建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最快预计2024年首车将下线并实现量产。
此外,以软件赋能汽车生态,是众多手机厂切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个重要路径。手机厂商将自己的软件、系统、服务等,提供给整车厂,以供应商的身份间接参与造车。
华为曾发布内部公告称,(华为)不造整车,而是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自2021年传出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以来,华为的鸿蒙系统、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以及各种零部件,快速“上车”,先后已与长安、赛力斯拉、北汽、江淮、比亚迪等十余家车企合作。
OPPO则是推出智慧出行解决方案OPPO智行,基于OPPO硬件、软件技术与互联网服务能力,为用户提供包括数字车钥匙、手机车管家等多项服务。今年2月,OPPO宣布与蔚来完成数字车钥匙的合作,再次引起行业关注。据悉,OPPO的汽车朋友圈不断扩大,相继与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等超过120家厂商达成合作。
03、车机互联成职场“新宠”
无论是车企造手机还是手机厂商造车,在这场跨界融合与竞争的“双向奔赴”里,对职场人来说,则意味着有了更多可能性。毕竟,未来智能科技战争中,人才竞争必不可少。
为了“造一台好用的手机”,天眼查App显示,蔚来去年8 月成立了蔚来移动科技有限公司。有报道称,蔚来手机研发团队的人员规模超过300人,吸收了大量原本来自OPPO、华为、美图等手机研发大厂的工作人员。
2月9日,雷军在分享小米造车的最新进展时,提及在刚刚结束的2022年里,小米在汽车等新业务投入超过30亿元,汽车研发团队超2300人。在脉脉上,小米汽车业务相关岗位的年薪普遍在40万以上。
(小米汽车在脉脉上的职位信息)
伴随手机与汽车产业链的碰撞与融合,将开辟出一块新的业务领域。当企业还没官宣之际,早有职场人就在脉脉上咨询、关注相关岗位的薪资福利、工作环境等信息,不少职场人试图抓住“跨界潮”下的新机遇,甚至有不少网友都在咨询转行的可能性。
变动的行业浪潮,向职场人敞开了更广阔的职业选择空间。脉脉创始人兼CEO林凡曾表示,硬技术周期来临,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芯片等黄金产业孕育新机遇,将引领职场迁徙。
不容忽视的是,当下的手机厂和车企的互相闯入仍未有清晰的图景。车企造手机不好做,手机厂商的造车路也难走,双方交互的最优解,还在路上。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 京东金融回应“挤兑”传闻:称相关言论完全失实,资金安全受监管保护
- 光刻机巨头阿斯麦业绩爆雷,股价遭重创拖累全球股市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