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消息(郭睿琦)据宝马集团,11月1日,以“绿色征程,每一步都算数”为主题的第二届宝马集团中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在北京举行,全面展示了近期的绿色发展成果。宝马提到,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宝马集团率先提出“360度循环减碳”理念,向汽车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宣战”;同时,宝马集团力推循环经济,最大限度地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并减少资源消耗。细抠每一度电、每一吨水、每一个零件、每一辆车,宝马携手合作伙伴推动全产业链绿色转型。
宝马集团是德国首个加入“1.5度控温目标”的汽车制造商,并率先在业内提出“360度循环减碳”理念,计划到2030年将单车全生命周期平均碳排放量较2019年降低至少40%,以及最迟到2050年完全实现气候中和。
在供应链端,宝马集团与合作伙伴共同寻找有效的减碳途径,已经与全球供应商签订了超过400份协议,明确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绿色电力;在生产端,宝马集团提出全新的BMW iFACTORY生产战略,旨在从“精益、绿色、数字化”三个维度定义未来汽车制造,其中绿色就代表着可持续性、资源效率和循环经济;在使用阶段,宝马集团加速推进电动化。2022年内,量产及试生产纯电动车型达15款,覆盖约90%的细分市场。而在循环经济方面,宝马集团提出“再利用材料优先”原则。目前,宝马集团在制造车辆时使用的回收和再利用材料约占30%,这一比例将逐步提高到50%。
在中国,宝马集团同样围绕“360度循环减碳”理念推进绿色转型。生产方面,宝马沈阳生产基地致力于以“最可持续”的方式生产汽车。今年6月落成的华晨宝马生产基地大规模升级项目(简称:里达工厂)则是BMW iFACTORY战略的最佳范例。
以能源转型为例,2021年9月,华晨宝马于中国首次绿色电力交易中一举达成了27.8亿千瓦时的绿电交易,绿色电力采购量居全国首位,可以保证未来4年沈阳生产基地的绝大部分绿电需求。资源管理方面,通过多种改进措施不断减少水资源消耗,2021年,华晨宝马实现单台生产水资源消耗量仅为1.82立方米/台。循环经济方面,今年5月,宝马集团与华友循环签署协议,共同打造动力电池材料闭环回收与梯次利用的创新合作模式,首次实现国产电动车动力电池原材料闭环回收。
今年,宝马在中国推出“BMW领创绿星”计划,为宝马经销商减排降碳提供科学、全面且可执行的方案。“绿色环境”指通过采用高效设备、绿色家具建材、个性化设计等措施,为顾客营造绿色环保、安全舒适的全新体验;“绿色能源”是实现经销商碳减排的主要举措,要求经销商至少80%的日常用能为绿色能源电力;“绿色运营”结合经销商业务实际,鼓励经销商在日常运营中挖掘减碳潜力;“绿色践行”则围绕“绿色倡议、企业社会责任、绿色传播、可持续发展培训和绿色生活方式”五个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更多的员工和客户参与其中。
预计到2022年底,BMW将向50家经销商颁发“BMW领创绿星经销商”认证,并计划到2025年年底全网经销商都完成“BMW领创绿星”认证。
此外今年8月,宝马集团宣布携手河钢集团打造绿色低碳汽车用钢供应链,将从2023年起在量产中逐步使用河钢的低碳汽车用钢,并在2026年逐渐过渡到基于氢冶金技术生产的绿色汽车用钢。目前,约40%的辽宁省供应商已经开始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到2030年,宝马计划将此比例提高到100%。
宝马还提到,自2023年起,宝马将发布《宝马集团大中华区可持续发展报告》,向公众透明、全面地披露绿色发展的每一步进展。未来,宝马将继续以中国为家,携手中国伙伴,沿着“360度循环减碳”的道路推进绿色转型,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全力支持中国的“双碳”目标。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爱玛科技董事长被留置,股价大跌市值缩水
- AMD股价下挫 发布新型AI芯片但未带来投资者盼望的信息
- 比亚迪上半年研发投入超200亿元,比特斯拉多出约40亿
- 英伟达第二财季营收300.40亿美元 净利润同比大增168%
- 知名特斯拉投资人“心灰意冷”:持仓已砍半,AI和机器人都救不了它!
- 腾讯音乐Q2持续高质量增长:总收入71.6亿元,付费用户数1.17亿
- 微软Q4营收647亿美元净利220亿 盘后一度大跌7%
- 英伟达市值接近苹果 高增长可以持续吗?
- 优信发布财报:零售量环比同比均增长 预计2025财年业务量增长超200%
- 36氪Q4季报图解:营收1亿同比增7% 净亏1766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