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苏舒
编辑 | 杨博丞
题图 | IC Photo
10月18日,号称“国产大数据基础软件第一股”星环科技在科创板挂牌上市。挂牌当日,星环科技报收每股 76 元,较发行价上涨 60.54%,市值约为 91.84亿元。
股价一面向红的走势的确说明了星环科技的竞争力,且已经成功的走上国产替代之路。但上市后的星环科技仍面临不少问题——一是“流血”上市之下自身的企业运营问题;二是放眼整个大数据市场下竞争,和国际大厂的竞争,和国内同赛道玩家的竞争。
至于星环科技能否一路向上,还有带时间印证。
“国产替代”
“国产替代”这个已经被各行业公司用到泛滥的词,其背后的承重并不是所有行业和公司都能够扛起的。
但星环科技在上市时,无论是其内部还是外界视角,都用上了“国产替代”一说。先抛开单个的公司,大数据行业的近几年动作,的确可以称得上在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把时间拨回到五年前,“国产替代”这个词更多的还是出现在公司的宣传稿件中,至少业内人士并不认可。就数据库而言,2015年前后,Oracle(甲骨文)、IBM以及微软这三家国外数据库厂商在中国市场拿下来近80%的份额。
当时,即便是金融、电信等行业数字化发展走在前列,对数据库等大数据基础软件有着高要求,大需求的关键行业,第一选择还是IOE(IBM、甲骨文和微软)。
2013年,棱镜门事件的爆发引起了全球各个国家对信息安全的重视。此时,数据库国产化的呼声愈来愈多,愈来越大。
也正是这个时间点,除了传统国产大数据厂商以及互联网大厂外,一批创业公司开始冒出来,坚持自研或在开源代码上“自研”,星环科技、青云科技、云和恩墨等都是那一个时期成长起来的。国产数据库自此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
曾有一个在“IOE”外企相关岗位工作数十年的大数据老兵选择在2019年加入国内大数据创业公司。彼时的他曾发出感慨:“我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进入国产数据库领域发展。整个行业蒸蒸日上,让我意识到这是个机会。”
也是这一年,被业内人士称为“国产数据库元年”,众多国产替代产品在那一年迸发并进,华为GaussDB、阿里OCeanBase、腾讯TDSQL还有部分创业公司的数据库产品都如雨后春笋般在国内市场冒尖。
即便是有了数据库,但曾经在IOE提供的大数据软硬件上运营数年的银行、企业还是面临一个很大问题。如果用了国产替代的数据库,那此前的数据如何能够迁移过来。
2021年6月,中国邮政银行公布了一则采购成交公告,价值高达1.45亿元,投标人和中标人都只有一家:甲骨文。当时,面对外界的质疑,邮政银行对此解释称,当前多个核心生产系统使用甲骨文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和处理,无法替换。
类似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此外,随着国内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电商、短视频等新行业的兴起,用户激增,数据呈现指数级增长,IOE的产品拓展性不高但维护成本却居高不下。
在这样的困境下,国产数据库厂商开始加速“国产替代”的进程,做起了延伸业务,包括数据兼容与迁移、数据分析处理平台以及相关业务应用解决服务。
当然,“国产替代”的背后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时代大背景,一方面,数字化转型加快,对大数据软硬件产品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另外一方面,大数据企业的发展也是乘上了政策的大风。无论是数字化转型,还是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各大政策也都在推动着大数据产业的发展。
不过,当前,国内数据管理软件仍被甲骨文、IBM和微软为代表的国外关系型数据库厂商主导,国产软件产品渗透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这是整个行业的大背景。再说回企业,就目前来看,“国产大数据基础软件”这个标签,星环科技的确是担当地起的。
从具体产品上来说,在星环科技的招股书中,将产品具体分为了三类,一是大数据基础软件业务,包含基础软件及技术服务,即大数据与云基础平台软件、数据库以及数据开发与智能分析工具;二是应用与解决方案;三是其他与硬件产品。
更简单来看,星环科技围绕数据的集成、存储、治理、建模、分析、挖掘和流通等数据全生命周期提供基础软件与服务,的确是大数据基础软件国产化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根据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代码扫描测试报告,星环科技大数据平台TDH 的1200万行代码里自研代码率超过70%,ArgoDB代码自主率(行数)分别超过90%。
如此来看,星环科技的发展脉络与产品路线,其实和整个数据库“国产替代”的路径是吻合的,少不了时代机遇与政策东风,但也不乏企业自身以及产品优势。
“流血”上市
尽管担得起“国产替代”一词,但星环科技还有不少内功有待修炼。
从星环科技的招股书中,也能发现不少问题。最明显的问题,莫过于“流血”上市。当然,这里不仅仅指向亏损。
招股书显示,星环科技2019年、2020年及2021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74亿元、2.60亿元和3.3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11亿元、-1.84亿元和-2.45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2.31亿元、-2.22亿元和-2.82亿元。
2022年上半年,星环科技营收为0.98亿元,同比增长18.2%;净利润为-1.66亿元,同期增加11.63%;扣非后净利润为-1.83亿元。
图源:招商证券
这些数据背后,说明了一个问题,营收增长变缓,亏损在不断扩大。从2019年到2022年上半年,三年半的时间,星环科技亏损超过8亿。
持续亏损的背后,是星环科技研发和营销费用双高。2019年到2021年,星环科技研发占营收的当期营收的62.66%、42.11%及42.46%,营销费用占当期营收的85.59%、59.75%及 61.42%。
图源:招商证券
研发费用和营销费用在同时期几乎不相上下。当然,这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说,研发是产品的第一原生力,销售同样如此。双高的境况,还需上市后星环科技着力去改善。
此外,星环科技产品的整体毛利率也有所下滑。从2019年到2022年上半年,星环科技的毛利率为60.69%、58.02%、58.94%和48.23%。
还有更多的财务信息需要重视。伴随着逐年的亏损,经营性现金金流量每年都净流出两个亿左右,总资产也从2020年末的9.5亿元减少到今年上半年末的6.4亿元。
同时,由于业务的属性以及客户行业属性,导致其回款周期相对较慢,季节性收入表现明显。2019年到2021年,星环科技应收账款分为别0.76亿元、1.2亿元以及1.73亿元。由此来看,资金回收过慢,财务风险也会相应增长。
竞争之下,等待未来
除了财务数据呈现的问题之外,星环科技还面临的最大一个问题,是竞争。
这里的竞争可以分为两点,一点是和国际大厂“IOE“的竞争。但这里就不得不提及目前国内盛行的一种观点,是分布式数据库是未来大势所趋,甚至一度将分布式数据库视为国产数据库追赶世界级数据库的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
但在此之下,国外大厂依旧较为坚持的是集中式数据库。受“IOE”市场份额影响(2020年国内市场占比已久超过50%),数据库呈现出的竞争格局依旧是集中式遥遥领先。
星环科技的技术架构也是在分布式上。创新下的分布式数据库和集中式数据库之争众说纷纭,但究竟未来如何,还有待时间的印证。
另外一点,则是星环科技和国内厂商的竞争。
根据中国信通院预测,到2025年,中国数据库市场总规模将达到688亿元,市场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23.4%。虽然增速很快,但放眼全球,国产数据库整体的市场规模占比却很小。
根据中国信通院最新数据,2021年全球数据库厂商有363家,其中中国有116家,占比32%;而在全球7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中,中国市场只有47亿美元,仅占5.2%。用5.2%的市场养活32%的数据库企业,其实就是玩家多,蛋糕少的问题。
目前,国内在大数据基础软件赛道上的玩家分为四类,分别是主流数据库厂商、云服务厂商、初创型厂商以及跨界厂商,星环科技除了面对创业公司的竞争之外,更大的对手还在于大厂,包括华为、阿里、甚至股东腾讯的竞争。
当然,随着国内数据库等大数据基础软件的发展,出海也成了这类公司发展的必选路径。但这可以走向世界获取国际市场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竞争。
如此看来,刚刚上市的星环科技,只是站在一个新高度上重新开始,未来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比亚迪上半年研发投入超200亿元,比特斯拉多出约40亿
- 英伟达第二财季营收300.40亿美元 净利润同比大增168%
- 知名特斯拉投资人“心灰意冷”:持仓已砍半,AI和机器人都救不了它!
- 腾讯音乐Q2持续高质量增长:总收入71.6亿元,付费用户数1.17亿
- 微软Q4营收647亿美元净利220亿 盘后一度大跌7%
- 英伟达市值接近苹果 高增长可以持续吗?
- 优信发布财报:零售量环比同比均增长 预计2025财年业务量增长超200%
- 36氪Q4季报图解:营收1亿同比增7% 净亏1766万
- 联想控股2023年净亏损38.74亿元同比转亏,营收下降10%
- 腾讯音乐Q4及年报:在线音乐强劲增长,持续促进产业共赢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