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消息(田小梦)“探星计划发现22颗脉冲星。”
“TI-ACC训练加速性能较原生框架提升超30%。”
“发布国内首份金融AI白皮书《价值共生·2022金融AI发展研究报告》。”
……
接连不断的好消息,从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腾讯论坛上传出。
这些成果放在腾讯身上,不足为其。作为一家科技公司,腾讯在服务10亿级用户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自研技术。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腾讯正在打造自主可控的底层技术,不断探索创新。
从本次论坛发布的内容来看,项目和应用的落地,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正如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优图实验室总经理吴运声所言,“随着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人工智能的发展不再局限于算力、算法、数据等方面的技术突破,而是从行业应用、社会需求的角度逐渐深入,展开一场‘双向奔赴’的范式变革。”
(图: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优图实验室总经理 吴运声)
日前,科技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创新 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明确,以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 融合为主线,以推动场景资源开放、提升场景创新能力为方向,加速人工智能技术攻关、产品开发和产业培育,探索人工智能发展新模式新路径,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那么,腾讯将人工智能技术植根于哪些应用场景,又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呢?
人工智能,打造新场景、新应用
用“追星星的人”的人来形容腾讯最合适不过,但腾讯的“追”是通过AI、算法实现追赶的加速度。
在去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腾讯与国家天文台合作正式启动“探星计划”, 基于优图实验室计算机视觉技术、腾讯云领先的计算及存储能力,用“腾讯云+AI”帮助中国天眼FAST处理每天接收到的庞大数据,并通过视觉AI分析找到脉冲星线索,在同等算力下处理效率提高了120倍。
经过一年的合作,腾讯首次对外披露“探星计划”进展。
“截至目前,优图AI天体探索方案已从巡天观测数据中找到22颗脉冲星。其中,包括在天体物理中具有较高观测研究价值的高速自转的毫秒脉冲星7颗,具有间歇辐射现象的年老脉冲星6颗。”吴运声说道。
在天文方向的探索并未停止。据介绍,优图动态谱AI模型还首次探测到了某磁陀星射电脉冲。2022年腾讯与国家天文台共同开启对M31仙女座星系的射电信号处理,这也是天文界对该星系中脉冲星类致密天体的最 完整探测。
除天文外,腾讯也一直通过向各行业提供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高水平应用,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技术创新层面,腾讯云TI平台持续升级,通过“最佳实践”不断优化升级平台性能,更好地助力各行各业实现降本增效。在TI平台公有云版本,腾讯推出全新的AI加速功能TI-ACC,其训练加速性能较原生框架提升30%以上,模型推理加速比达2倍以上,这也是腾讯首个面向开发者开放的一站式机器学习平台。
在工业领域,腾讯通过优图自研的AI质检算法,助力立铠精密解决工业质检难题,实现用AI替代原有的目视检测,帮助“立铠精密”实现漏检率接近于0。吴运声表示,腾讯的工业AI基础技术集中在工业成像、基础算法、高效学习以及仿真生成四个方面,通过这四部分能力已打造超过10个细分领域外观检测的解决方案。结合规模化落地经验,腾讯云推出工业质检训练平台。作为面向工业外观缺陷检测场景,零基础工程师也能轻松使用的AI质检平台,拥有算法精准、部署灵活、简单易用、功能完备的特点,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工业AI质检算法落地的技术门槛。
在金融领域,腾讯将多模态融合应用于计算机视觉研究,为交通银行提供多个场景下的视觉AI解决方案,可快速处理用户上传图片不清晰、用户证件照片识别、资料印章模糊干扰、用户证件PS鉴伪等问题,实现降本增效。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论坛上,腾讯发布国内首份金融AI白皮书——《价值共生·2022金融AI发展研究报告》,全景呈现在数实融合加速的时代背景下,金融与AI 融合创新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趋势洞察。
此外,腾讯还在传媒、能源、农业、文化等领域进行深耕细作。如在传媒领域提供独家标签权重引擎,支持标签按照核心度排序,助力媒资库智能高效检索;在能源领域,助力操作员实现远程巡检设备、实施运维,减少“高危作业”;在农业上,通过AI识别病虫害,让果农也能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在文化上,通过视觉AI识别甲骨文破译线索,进一步推动文化保护与传承。
吴运声表示,在数字化的进程中,腾讯优图将持续修好内外功,和宽广的、辽阔的互联未来去融合。截止目前,腾讯人工智能中国专利申请超过5600件,AI领域专利申请总量位于国内互联网公司第一。
数字孪生,助力实体业实现精细化管理
在数实融合的背景下,将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做了紧密连接的数字孪生技术,也成为腾讯发力的重点。
今年7月份,腾讯内部曾发文调整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组织架构和部分管理干部,宣布成立地图产品部和数字孪生产品部,同时撤销智慧空间产品部和交通平台产品部。
就数字孪生技术前景而言,腾讯数字孪生产品副总裁万超表示,数字孪生作为复杂技术的代表,已经进入一个产业爆发期,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拓展推动了产业互联网的蓬勃发展。
(图:腾讯数字孪生产品副总裁 万超)
全球著名IT研究机构Gartner曾连续三年(2017—2019年)将数字孪生列为十大新兴技术之一。有数据表明,在市场规模方面,2020年全球数字孪生市场规模为31亿美元,预计全球数字孪生市场将以58%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6年将达到482亿美元。
针对数字孪生所能发挥的效能,万超表示,通过推演、分析和预测最后要落到服务物理世界,实现干预和控制,腾讯的愿景是让C端用户、B端企业、G端政府都能有获得感、价值感。腾讯基于在CIM、BIM、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AI、模拟仿真等领域有深厚自研技术积累,同时在产业端也有一批创新实践,已经在交通、建筑、园区、城市、工业、水务等领域打造出数字孪生创新应用。
在交通领域,腾讯通过毫米波雷达感知交通流信息,以车机和手机为载体,为用户推送服务信息,将交通信息实时孪生呈现,在可视条件不佳的天气情况下,为交通参与者创建更完整的“上帝视角”,提供及时和准确的交通引导服务。同时在自动驾驶测试环节,路侧感知设备实时感知交通状况,在云端生成孪生交通场景,实现虚实融合自动驾驶测试验证。
在建筑领域,腾讯从2013年就开始打造微瓴产品,能够把建筑内的机器人应用、电梯系统、门禁管理系统、安防监控系统、工位管理系统等做跨系统联动,在用户视角可以做到精准服务,在管理者视角实现基于空间的全域监控、异常事件的及时响应和体验优化的呈现与参考。自2019年微瓴实现商业化以来,已经完成建设项目100+,接入设备100万+,设备类型1000+,交付应用150+。
在城市领域,面对城市规模的快速增长以及公共服务的多样供给,“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等概念被提出,城市的精细化管理趋势更加明显,治理颗粒度更加细小。数字孪生可以参与城市的评估、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等多个环节,融合云、物联网、大数据、AI、GIS、BIM等能力,实现对城市的“诊断”和空间的“可计算”。
“腾讯的数字孪生一直以来打造的开放化、标准化的服务,相当于为产业提供了一套数字化的底座,希望能够帮助合作伙伴的创新应用在这个平台上培养和生长。”万超如是说。
从虚拟走向实体,超级数字生态正在袭来
从人工智能技术的积累,到多个创新场景的应用爆发。AI加速发展,将推动一个线上线下一体化、数字技术与真实世界融合的全真互联时代到来。
正如当下,游戏技术也开始从“虚拟世界”走入实体产业。
腾讯互动娱乐品质管理部总经理、腾讯先锋云游戏总经理荆彦青表示:“超级数字生态浪潮正在到来。数字技术已经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成为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要素。随着科技的发展,超级数字生态也将快速渗透到各行各业,提升产业效率。”
“我们现在处于超级数字生态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进行全面的技术积累,为进入下一个阶段储备能量。而云游戏类似的技术储备,能够作为桥梁连接现实与超级数字生态”荆彦青坦言称。
目前,腾讯先锋云游戏依托独家自研核心技术,构建数字化生态全场景、全球化布局,发挥云游戏多场景、多内容的优势,与行业共创超级数字生态新体验。在人工智能、实体工业、天文科研、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等多个场景进行探索,推动云游戏技术在多行业的外延发展。
腾讯先锋还积极致力于探索虚实互动、无穿戴动捕及表情动画面捕等前沿技术创新和数字健康场景应用研究。基于腾讯先锋自研云端虚实互动技术,实现4K精度的实时抠图,让用户使用普通摄像头或手机即可投射到虚拟场景中,通过连接虚拟与真实世界,为用户带来全新数字场景的互动体验。
在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与实体产业相融合的背景下,数智时代已来。但实现技术与产业实现 融合,并非一朝一夕。在数智时代的未来,腾讯表示将持续精进AI技术与开放平台的产品创新能力,为企业和开发者提供更加丰富的平台化服务。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