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健康峰会|医疗领域一级市场投资结构变革 机构“被迫转移”早期项目投资

《科创板日报》(成都,记者 张海霞)讯,10月11日-13日,第六届中国大健康产业升级峰会召开,会议上资本市场如何赋能大健康产业发展成为讨论的热点。《科创板日报》记者从现场获悉,随着港交所18A、科创板以及北交所的陆续落地,医疗领域的机构一级市场投资正在往更早期项目转移。

“我们现在大概已经投了四十多个早期项目了,我们在医疗领域基本都是早期投资,包括互联网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前沿技术以及创新药等,我们目前投资比较侧重于有品牌的前沿生物科技。”一位从事医疗投资领域的投资人士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机构投资“被迫转移”更早期项目

“我们明显感觉到市面上的绝大多数机构都在往更早期走,早期的估值也在系统性地提高,意味着现在想要之前那样较高回报水平,可能系统性的不大存在了。”一位投资机构的创投人士表示。

上述创投人士分析认为,随着科创板、北交所等资本市场融资渠道的完善,就早中期的投资机构的投资方向等可能会面临结构性的调整;他认为第一轮甚至是C轮的投资人投资机会已经被港股十八A、北交所等覆盖,对应投资机会可能会大量消失。

(图注:第六届中国大健康产业升级峰会现场,《科创板日报》记者摄)

《科创板日报》记者现场了解到,上述投资结构性的调整趋势下,投资机构也正在从自身变革,一方面正在提高自身专业度,另外正在提高与创业者之间的互相帮助及支持力度。“往后的投融资市场,我个人认为,不管是对投资人还是创业公司,可能会更加专业地聚焦于长期价值。”

不过,对于创业型企业而言,是个较大的机遇。“医疗类企业成长周期较长,资本地助力尤为重要,北交所等的设定,为我们这种类型的企业打开了二级市场融资渠道,也让一级市场投资人能更快更明确地找到退出渠道。”强联智创董事长秦岚在会议现场表示。

医疗领域一级市场投资节奏加快

值得注意的是,医疗行业不同于消费等领域,该领域投资回报周期较长是行业共识,在该特性下,企业与资本如何找到平衡点也是一大难题。一位创投人士表示,医疗领域目前的融资节奏正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投资节奏正在加快,更多资本关注长期投资价值。

“以前,尤其是2015-2016年,TMT项目中医疗项目两年能够融资一次就很不错了,我们现在很多医疗公司可以一年融资两次甚至三次,现在来看融资的轮次及时间间隔确实越来越快了。”上述一级市场投资人士表示。《科创板日报》记者从一家刚完成C轮融资的医疗类企业创始人处获悉,确实当前医疗行业融资频率越来越快。

(图注:第六届中国大健康产业升级峰会现场,《科创板日报》记者摄)

“市场热度起来了有好有坏,好在更多资本关注到长期投资价值型的领域。但是融资节奏过快,也可能产生估值泡沫,可能透支了长期价值,比如港交所18A的一些企业便面临价格调整,部分企业估值下调幅度已超过40%了。”上述人士表示

不过在泰康一位内部人士看来,传统服务类医疗更适合保险公司来做,“寿险公司拥有长周期的负债,我国的头部的寿险公司负债在20年以上,另外我们资金很充沛,可以做些长期的布局。”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1-10-14
直击健康峰会|医疗领域一级市场投资结构变革 机构“被迫转移”早期项目投资
《科创板日报》(成都,记者 张海霞)讯,10月11日-13日,第六届中国大健康产业升级峰会召开,会议上资本市场如何赋能大健康产业发展成为讨论的热点...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