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五座环球影城主题乐园进入开业倒计时。
近日,有网友在参与了北京环球影城的试运营后,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北京环球影城一日游Vlog”“北京环球影城旅行攻略”等多方位的用户体验,把还未正式营业的北京环球影城推向高潮。
8月30日,北京环球影城官宣9月20日开园,面向公众开放。此后,北(北京)有环球影城、南(上海)有迪士尼,两大主题乐园是平分秋色还是一方独占鳌头?在疫情之下,主题乐园经营遇到瓶颈,电影帝国又是如何继续开拓其他业务的?
北京环球影城开业在即一票难求
环球影城主题公园是隶属于美国电影制片厂环球影业(Universal Pictures)的一项业务。
环球影业由康卡斯特(Comcast Corporation,CMCSA.US)的全资子公司NBC环球拥有,是好莱坞“五大”电影制片厂之一。其余四大电影制片厂为华纳兄弟(Warner Bros.Entertainment,Inc)、派拉蒙影业公司(Paramount Pictures)、哥伦比亚影业公司(Columbia Pictures)和华特迪士尼电影公司(The Walt Disney Company,DIS.US)。
上述每家电影制片厂都拥有其代表作品,如环球影业的电影代表作为《侏罗纪公园》《速度与激情》系列等,迪士尼则拥有《玩具总动员》等数量庞大的动画电影。其中以环球影业和迪士尼的主题乐园最为出名。
除了北京环球影城外,全球还有四家环球影城主题乐园,包括新加坡环球影城、好莱坞环球影城、奥兰多环球影城及日本大阪环球影城。
即将开园的北京环球影城是全球最大的环球影城主题公园。据康卡斯特第二季度财报披露,康卡斯特拥有北京环球影城30%的权益,建设资金由投资者根据其债务融资和股权出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021年上半年,出自康卡斯特的北京环球影城建造费用为7.04亿美元,上一年同期为7.08亿美元。
(图片来源:康卡斯特财报)
据了解,北京环球影城包含七大主题景区。其中哈利波特魔法世界和变形金刚基地已经受到一众影迷的关注和期待。
为了先人一步一睹北京环球影城的样貌,在试营业期间,北京环球影城的门票价格被炒至上千元,甚至一票难求。
9月1日,北京环球影城公布了门票价格:淡季人民币418元,平季528元,旺季638元。
相比之下,迪士尼的门票定价亲民很多,上海迪士尼官方公布的一日票价格为399元起,在节假日等部分时间,价格会浮动。
再对比亚洲其他两家环球影城的价格,不少网友吐槽北京环球影城的门票定价太高。据公开数据,大阪环球影城的成人工作日一日票的价格约税后8200日元(约合481元人民币),新加坡环球影城的成人工作日一日票的价格约81新加坡元(约合390元人民币)。
从试营业到宣布定价,虽然北京环球影城受到了不少诟病,但是还是吸引了很多粉丝前往,并且热度只增不减。同样的,上海迪士尼在开业后也经过了“搜包”“门票涨价”等舆论风波,但是仍然获得了消费者的喜爱。
在两家主题公园热度不断攀升的背后,是环球影业和迪士尼打造的整个电影产业。
门票太贵物价太高?环球影城业务收入垫底
据康卡斯特的财报,NBC环球的三大业务部门为媒体、工作室和主题公园。主题公园的收入来源主要是游客消费,其游乐设施及周边也是以著名IP为基础。
媒体部门包括NBC环球的电视及流媒体等。其收入来源主要是来自电视网络、流媒体和数字资产上的广告销售; 以及向传统和虚拟多频道视频提供商以及NBC附属和Telemundo附属本地广播电视台分发公司的电视网络节目而收取的费用。 此外,媒体部门还从各种数字资产中产生其他收入。
工作室主要由NBC环球的电影和电视工作室制作和发行业务组成。收入主要来自将旗下的电影和电视内容授权给广播、有线和付费网络以及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流媒体服务提供商等。
在疫情期间不同地区的环球影城都受到了影响。今年第二季度,日本大阪环球影城也关闭了些时日。期内,来自主题乐园的营收为10.95亿美元,同比增长705.15%。
媒体部门的收入占比在三项业务中最高。来自媒体部门的收入为51.48亿美元,同比增长25.7%。工作室营收为22.24亿美元。
(图片来源:康卡斯特财报)
从主题公园的收入来源来看,环球影城的消费点主要在于门票、酒店、园区内的食品及影视周边贩卖等。
类似旅游景点,北京环球影城的物价也偏高。有消费者在网络上表示,北京环球影城的小黄人雪糕售价约40元一只。
迪士尼中的边缘化业务
从主题乐园的数量上来看,迪士尼和环球影业相差无几。迪士尼在全球有6家主题乐园,包括香港迪士尼乐园、上海迪士尼乐园、加州迪士尼乐园、东京迪士尼乐园、佛罗里达迪士尼乐园以及巴黎迪士尼乐园。
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7月3日,2021财年第三财季,迪士尼总营收为170.22亿美元,同比增长45%,略高于市场预期。期内,迪士尼由亏转盈。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9.18亿美元,上一年同期为净亏损47.21亿美元。
目前,迪士尼的重心放在媒体和娱乐业务,迪士尼乐园可以说是边缘化业务。按业务划分,迪士尼媒体和娱乐业务收入达126.81亿美元,同比增长18%,占比74.5%;迪士尼乐园、体验和产品业务收入为43.41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0.65亿美元。
上一季度迪士尼媒体和娱乐业务收入占比也高达79.68%。
从财报可以看出,迪士尼乐园的收入来源也和环球影城相似。具体来看,门票收入为主体乐园的最大营收。第三财季,迪士尼门票收入为11.52亿美元,上一年同期为3400万美元。其次为连锁经营许可和周边零售许可(Merchandise licensing and retail),收入为11.37亿美元,上一年同期为7.21亿美元。再其次是餐饮等乐园商品收入,为9.14亿美元,上一年同期为6300万美元。
(图片来源:迪士尼财报)
受到疫情的负面影响,迪士尼在财报中披露,上一季度仅上海迪士尼和奥兰多迪士尼世界度假区实现整个季度完整营业,香港迪士尼实现营业72天,而巴黎迪士尼乐园仅营业19天。
由于国内疫情情况较好,上海迪士尼贡献突出。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迪士尼接待游客550万人次,相当于2019年的52%,成为疫情以来全球恢复最好的大型主题乐园。
线下转战线上
近年来,迪士尼和康卡斯特都在转型做流媒体,尤其是在疫情的反复导致线下主题乐园无法正常开展的情况下,流媒体收入显得更为重要。
2020年,NBC环球推出流媒体品牌Peacock。NBC环球的媒体部门的营收主要来自于Peacock。2021年第二季度,NBC环球营收的主要来源是媒体部门,营收为51.48亿美元,上一年同期为40.96亿美元,同比增长25.7%。
今年7月,康卡斯特旗下的环球影业把电影的付费窗口从HBO移至自己的流媒体服务平台Peacock。
Peacock获得大量受欢迎电影的特许经营权,其中包括“侏罗纪世界”和“速度与激情”电影,以及“卑鄙的我”电影和衍生电影。新电影将在院线上映后四个月内出现在流媒体服务上。
这项新协议将于2022年启动,但其结构与以往18个月的协议略有不同。环球影城的新电影将由Peacock在院线首映的最初4个月以及窗口期的最后4个月作为付费合伙人。在中期的10个月里,这些电影将被授权给其他合作伙伴。
此外,奈飞、亚马逊也和环球影业签订了部分电影的版权协议。
迪士尼的流媒体板块主要有Disney+、ESPN+和Hulu。财报显示,第三财季,Disney+的付费用户数为1.16亿,同比增超1倍,超过市场预期的1.13亿。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为4.16美元/月,同比降低10%。
第三财季,ESPN+用户数为1490万,Hulu用户数为4280万。据了解,ESPN+主要围绕体育赛事及原创节目等。Hulu曾是一个多个传媒巨头的合资企业,股东包括迪士尼、21世纪福克斯、康卡斯特、全国广播环球公司和华纳公司。随着迪士尼收购21世纪福克斯,从康卡斯特手中收购Hulu的股权后,Hulu正式被迪士尼收入囊中。
早于康卡斯特,迪士尼在2019年就上线了自己的王牌流媒体平台Disney+。倚靠迪士尼的品牌效应,迪士尼吸引了大量的用户。据媒体报道,今年3月,在上线不到两年的时间后, Disney+的订阅用户数量已经突破了一亿大关。
摩根士丹利表示,看好迪士尼是因为该公司正在打造内容资产,使其能够利用未来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流媒体机会。迪士尼的IP能够很好地支撑长期内容盈利机会。
Disney+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倚靠的是公司知名的IP。但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是,除了迪士尼自产的内容外,还有大量的知名IP被不同的流媒体平台不断瓜分。面对激烈的竞争,Disney+的扩张可能会放缓。
而对于康卡斯特来说,由于其此前将影片投放在HBO上已经慢人一步,要想追回差距还需要时间。
国泰君安(香港)表示,后疫情时代,流媒体行业因宅家模式的用户增长红利逐渐消散,优质内容将成为抢夺新用户的关键。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 京东金融回应“挤兑”传闻:称相关言论完全失实,资金安全受监管保护
- 光刻机巨头阿斯麦业绩爆雷,股价遭重创拖累全球股市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