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上海,实习记者 徐川)讯,财联社记者今日从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了解到,上海自2011年起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工作,先后共79家企业获得试点资格,实际投资金额423亿元。
从投资布局来看,QFLP试点企业投资紧随国家战略导向,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国家和上海市重点发展的高新科技领域。
随着试点的推进,上海多家QFLP试点企业已开始步入退出期,通过上市退出项目累计金额已达到50亿元。企业退出方式丰富多样,除通过上市退出外,还有股权转让、企业回购、协议转让、并购等方式。
QFLP聚焦新兴领域,投资占比近六成
2010年12月,上海市印发《关于本市开展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工作的实施办法》,成为国内首个推出QFLP试点的地区。
据了解,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是指境外机构投资者在通过资格审批和其外汇资金的监管程序后,将境外资本兑换为人民币资金,投资于国内的PE(私募股权投资)以及VC(风险投资)市场。
据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介绍,辖内QFLP试点企业集中投资于战略新兴领域,其中生物医药、基础设施及环保业、互联网与信息科技、高端制造业四大重点领域,投资占比近六成。
具体来看,包括华侨星城投资的软件开发服务企业宇信科技、君联资本投资的光学光电子企业联合光电、德同新能投资的科创板首家创新药企业微芯生物、富达斯道投资的科创板首家眼科医疗器械企业爱博医疗等。
在2019年7月科创板开市以来,为被投项目提供了重要退出渠道。两年多来,已有多个QFLP试点企业投资项目在科创板成功上市。
上市也成为QFLP试点企业退出的重要通道。德同资本投资的中成药研发制造企业康惠制药和注塑机制造企业泰瑞机器已通过登陆主板市场退出、启明创投投资的体外诊断试剂研发制造企业透景生命已通过登陆创业板退出。以后者为例,透景生命招股书显示,上市前启明创投持股数量合计超过738万股,持股比例16.4%,业内人士预计,投后估值约2亿元,其投资回报可能超十数倍。
“QFLP是合格合规境外投资者投资国内股权市场的方式,意味着在国内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海外投资者可以通过QFLP参与国内一级资本市场。”宏观分析师周茂华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自上海开启试点以来,取得了积极成果,市场运行平稳,有助于实体经济尤其是战略新兴领域的发展。
多地QFLP试点进入加速时刻 政策支持成最大助力
全国范围内,QFLP试点工作进程加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上半年,全国范围内已有近20个地区推出QFLP试点的政策文件。
近年来,QFLP在全国多地的试点工作稳步推进。财联社记者注意到,自年初以来,多地也迎来了首支QFLP基金。
2021年4月,烟台市成立了首支QFLP境外募资出资基金,基金总规模约3400万美元,主要投资半导体、移动通讯、汽车电子、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等新兴行业;6月,济南市首家QFLP在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备案注册,据悉该基金主要投向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8月,无锡市首支落地的QFLP基金在锡东新城商务区完成注册,总规模2亿美金。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QFLP是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国内股权市场的重要路径,随着QFLP试点的进一步深化,对于国内战略新兴行业发展的支持作用也逐渐凸显。
周茂华认为,随着我国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开放程度,各地QFLP试点也在稳步推进改革,将逐步拓宽QFLP企业试点和企业投资范围。同时,从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发展来看,应在监管能力匹配、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快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
同时,政策层面的支持也成为QFLP试点进程的“推进剂”。此前,外汇管理局副局长王春英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稳妥有序推进资本项目高水平开放,支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开展跨境产业和实业投资,扩大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试点和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也就是QDLP和QFLP的试点。
在今年6月的陆家嘴论坛上,人民银行副行长、外汇局局长潘功胜曾指出,将推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跨境投资改革。拟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开展QFLP试点,助推上海成为全球重要的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市场。
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也指出,QFLP管理人和投资人关注的核心问题在于项目能否顺利退出、资金能否便利汇回。将根据QFLP基金的运作特点和企业诉求,会同外汇、税务、证监等多部门,协助企业在项目退出时明确政策适用,简化项目退出和利润分配等关键环节流程。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