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 了解到,上海吉凯基因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吉凯基因”)回复科创板二轮问询。
图片来源:上交所官网
在科创板二轮问询中,上交所主要关注公司业务、技术、客户认定、客户情况、收入、研发费用、持续经营能力等八大问题。
具体看来,关于发行人技术,根据问询回复,靶标筛选包含样本收集、样本质检、样本建库、上机测试、获得原始基因分型数据、生物信息分析等环节,发行人在靶标筛选环节掌握生物信息分析技术、实验标准化技术等。报告期内,发行人科研服务(靶标筛选和靶标验证)的毛利率由58.58%下降至26.61%,科研服务的成本分别为2,858.04万元、3,849.80万元和4,744.66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科研服务采购外部委托服务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系采购了测序、细胞及分子检测、蛋白质组、动物学等外部委托服务,合计分别为96.86万元、460.98万元和1,311.75万元,其中绝大部分为测序服务,采购测序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NGS测序、单细胞测序服务,发行人目前主要在建库、测序、生信分析等环节采用外部委托服务。发行人认为,就测序环节而言,采购外部服务的主要原因系发行人未自主购入NGS测序技术的测序设备及搭建测序平台。
上交所要求发行人说明:(1)靶标筛选业务外购委托服务成本占该业务总成本的比例;(2)外购委托服务在报告期内快速上升的原因,相关服务或技术是否为靶标筛选的核心技术或发展趋势,外购委托服务与公司技术、公司技术与相关设备在靶标筛选过程中各自发挥的作用,公司靶标筛选业务的开展是否对委外服务、特定设备存在重大依赖,公司是否掌握该领域的核心技术。
吉凯基因回复称,靶标筛选业务外购委托服务成本占比在报告期内增长较快,其原因系靶标筛选业务中外部委托环节较多的NGS线业务规模增长较快。NGS线业务中,随着
NGS测序、单细胞测序相关技术成熟和价格下降,更多客户选择使用此两类技术进行靶标筛选实验。若公司自行采购设备并培训操作人员后,也可具备自主开展NGS测序、单细胞测序的能力,但由于这两类技术已较为成熟,市场有多家供应商可选择,因此报告期内公司考虑成本效益,在NGS线业务的多个环节选用外购委托服务的方式进行。
公司采购外部委托服务中增长金额较快的主要为测序相关服务,主要对应靶标筛选业务中的NGS线产品。外购委托服务在报告期内快速上升的原因具体如下:
1、报告期内NGS线收入增长较快
NGS线包含NGS测序和单细胞测序,其中NGS测序技术是一种高通量、高解析的测序技术,随着NGS测序技术的日趋成熟,测序价格不断降低,更多的研究者运用此技术进行靶标筛选研究;其中单细胞测序技术是指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对基因组、转录组、表观组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的一项新技术,它能够弥补传统高通量测序的局限性,揭示单个细胞水平的基因结构和基因表达状态,反映细胞间的异质性,也越来越多的被研究者使用进行靶标筛选研究。
综上,报告期内NGS线收入增长较快,主要原因系NGS线相关技术不断发展,客户对于NGS线的服务需求不断增长。
2、公司NGS线产品中对测序环节以采购外部委托服务的方式开展
NGS测序、单细胞测序环节主要技术已经日趋成熟,若公司自行采购设备并培训操作人员后,也可具备自主开展的能力。目前市场有多家测序服务供应商,报告期内公司结合成本效益考虑,对NGS测序、单细胞测序中业务环节以采购外部委托服务的方式开展。以北京诺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315.SH,以下简称“诺禾致源”)为例,相关成本效益具体测算如下:
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诺禾致源2020年度的测序服务相关收入为127,258.99万元,截至2020年末诺禾致源拥有近60台测序仪,2020年度平均单台测序仪贡献收入超过2,000万元(测序仪可能产能存在差异,仅平均考虑测算)。相比之下,公司2020年度NGS线收入为1,524.95万元,低于诺禾致源单台设备的贡献收入,公司测序相关的全部收入尚未达到单台测序设备的规模收入水平。
诺禾致源2018年度、2019年度及2020年度的测序服务平均销售价格分别下降13.11%、19.44%及11.97%,体现出测序外包行业随着竞争激烈,服务价格呈持续下降趋势。2020年度,诺禾致源主营业务毛利率为35.11%,其中建库测序平台因没有生物信息分析环节,价格相对较低,其业务线毛利率为20.75%。
经考虑测序环节的单台设备规模收入水平、测序外包市场定价趋势、测序外包环节毛利率水平等因素,报告期内公司对测序环节以采购外部委托服务的方式开展。
综上,报告期内采购外部委托服务较多的NGS测序、单细胞测序业务规模增长,导致了相关外购委托服务成本金额快速上升。
公司外购的NGS测序、单细胞测序服务为行业通用技术,技术体系较为成熟,若公司自行采购设备并培训操作人员后,也可具备自主开展的能力。目前行业内有多家测序服务供应商,选择范围较广,报告期内公司结合成本效益考虑,对NGS测序、单细胞测序中业务环节以采购外部委托服务的方式开展。行业内NGS测序供应商包括北京诺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慧算医疗科技(上海)
有限公司、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普洛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细胞测序供应商包括上海烈冰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伯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晶能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等,均有多家供应商可选择,公司对特定供应商的服务不存在重大依赖。
公司自主开展的业务环节中使用的关键设备主要为流式细胞仪、酶标仪、质谱仪等,均为实验室常用设备。行业主要流式细胞仪供应商包括BDBiosciences(BD生物科学)、BeckmanCoulter(贝克曼库尔特)、MiltenyiBiotec(美天旎)等;酶标仪主要供应商包括Tecan(帝肯)、BioTekInstruments(伯腾)、PerkinElmer(珀金埃尔默)等;质谱仪主要供应商包括ThermoFisher(赛默飞世尔)、Bruker(布鲁克)、AgilentTechnologies(安捷伦)等。行业中流式细胞仪、酶标仪、质谱仪均有多家供应商可供选择,公司对特定设备不存在重大依赖。
靶标筛选流程前端的样本收集处理及后端的个性化生信分析是靶标筛选领域的核心技术。靶标筛选的流程中,样本的质量以及收集方案决定了靶标筛选的结果是否指向待解决的临床问题,个性化生物信息分析可利用多种模型工具,结合客户研究情况,从差异基因集中挑选与特定研究高度相关的候选研究基因。因此,在靶标筛选业务中,如何获取合适的样本,以及如何通过个性化生信分析从大量数据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进而获得候选药物靶标,是靶标筛选的核心。
公司经过十余年的实验经验积累,在靶标筛选环节建立起样本收集、样本质控及放行、样本数据质量等标准化管理体系,已拥有5项样本处理相关的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靶标筛选实验标准化技术确保了靶标筛选结果不会因为实验操作的不一致而产生偏差。公司建立了包括基因识别、基因关联功能预测、蛋白共表达分析、基因突变进化模型等在内的生物信息分析技术。公司生物信息分析团队结合GRP平台对基因的不断标注,持续优化完善生物信息分析模型,提高疾病靶标预测的准确性。公司自主开发了个性化生物信息分析相关软件,截至报告期末拥有7项软件著作权。
综上,公司掌握靶标筛选领域的核心技术。
关于持续经营能力,根据招股说明书及首轮问询回复,报告期内,公司靶标筛选及验证服务收入分别为13,663.35万元、16,475.98万元和15,848.45万元,2020年10-12月各月度收入变动趋势和往年不一致。其中靶标验证业务收入分别为6,023.53万元、6,636.87万元和3,645.08万元,降幅较大。公司毛利率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系靶标发现及其衍生业务的毛利率有所下降。靶标筛选及验证服务毛利率分别为68.20%、65.94%和52.82%。毛利率较可比公司成都先导、金斯瑞生物科技相似业务的毛利率更低、且降幅较大。报告期内发行人净利润分别为-4,080.55万元、-4,299.15万元和-7,245.70万元,亏损幅度呈扩大趋势。
上交所要求发行人结合靶标筛选及验证服务收入下滑、毛利率下滑、报告期内持续亏损且亏损幅度扩大等情况,分析披露发行人持续经营能力的变化趋势,是否存在《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问答(二)》第13问第(八)款的情形;制约公司盈利的主要因素,公司为改善盈利状况拟采取的措施,并完善重大事项提示。
吉凯基因回复称,在国家政策支持及研究人员积极参与下,中国靶标筛选及验证行业预计将持续增长,公司基于其在靶标筛选及验证服务上的竞争优势,有望进一步参与行业的增长和市场竞争,扩大市场占有率,实现靶标筛选及验证服务的收入增长。因此,公司靶标筛选及验证服务收入不存在持续下滑的趋势。
公司靶标筛选及验证服务、新药研发及其知识产权交易作为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未来将保持持续增长,并有望实现收入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其他业务版块中,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服务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医学检测业务、科研仪器和耗材销售业务亦有一定收入增长空间。公司营业收入将有望实现进一步的增长,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重大不利变化。
对于靶标筛选及验证服务,基因操作工具2020年毛利率下滑主要因低毛利率的GMP质量水平的病毒制备服务产生的收入导致相对较低的毛利率的收入占比提升和原材料血清价格上涨所致。GMP质量水平的病毒制备服务占基因操作工具的收入的比例预计未来不会发生显著增长;对于原材料价格水平,公司将积极有效控制原材料成本。因此,基因操作工具的毛利率不存在持续下滑的趋势。
对于科研服务,2020年毛利率下滑主要因服务类型变化而导致采购外部委托服务增加及收入下降、单价下降、产能扩张所致:1)针对采购外部委托服务,短期内将随着相关业务的收入的增加而有所增加;随着相关业务规模的增长,公司自建生产环节的成本将低于采购外部委托服务的成本,公司未来将在实现一定规模效应的基础上将建库、生信分析等环节进行自主生产,综合平衡采购外部委托服务和自主生产的成本情况,自主开展利润率较高的生产环节,以提升毛利率水平;2)针对收入下降、单价下降,受新冠疫情影响带来的医生客户的科研需求有所下降将不会构成科研需求的长期影响因素,公司亦在对服务范围进行优化调整,提升公司在高发少药疾病的研究领域为客户提供更丰富和深入的靶标验证服务。公司未来亦将综合考虑市场需求、成本情况,维持价格体系的稳定和竞争力;3)针对产能扩张,长期随着收入规模的逐渐扩大将覆盖人工及设备等相对固定的成本的影响。综上,靶标筛选及验证服务的毛利率预计不存在持续下滑的趋势。
对于新药研发及其知识产权交易,单项对外授权/转让交易的毛利率情况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预计不存在毛利率持续下滑的趋势。
对于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服务,公司该板块业务预计随着收入规模的增加,毛利率水平将有望与同行业水平趋近。同时,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服务具有一定的定制化生产的特点,毛利率可能存在一定的波动。综上,公司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服务预计不存在毛利率持续下滑的趋势。
综上,公司上述靶标发现及其衍生业务下各业务类型的毛利率均不存在持续下滑的趋势,毛利率水平的变动对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重大不利影响。
对于销售费用,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分别为5,434.39万元、6,556.76万元和7,057.07万元,销售费用率分别为34.51%、31.54%和29.02%,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公司已建立一支成熟的销售团队,覆盖全国的销售和技术支持团队为客户开拓奠定了坚实基础,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客户服务模式,并已与全国超过300家研究型医院的研究型医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报告期内,公司客户数量和收入持续增长,销售费用率持续下降。预计随着客户数量、业务收入的持续增长,销售费用率将呈现小幅下降趋势,公司成熟的客户服务模式对业务开拓和盈利提升作用逐步显现。因此长期来看,公司预计未来销售费用率有望得到降低,对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重大不利影响。
对于管理费用,报告期内,公司剔除股份支付后的管理费用分别为4,089.61万元、4,818.49万元及4,611.10万元,管理费用率分别为25.97%、23.18%及18.96%,呈现逐渐下降。公司收入规模尚较小,随着收入规模的增长,当前公司搭建的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将发挥管理的规模效应,公司管理费用率有望进一步下降。同时,公司将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能力,进而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因此,公司预计未来管理费用率有望有所下降,对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重大不利影响。
对于研发费用,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3,711.66万元、5,729.87万元及6,608.87万元,研发费用占收入比例较高,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3.57%、27.56%及27.18%。公司研发投入主要用于公司GRP平台的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以及新药研发项目的产品管线进展的推进,GRP平台的建设将有助于公司提升靶标筛选
及验证服务的技术能力和整体实力;新药研发项目的产品管线进展的推进将有助于公司进一步实现新药研发及其知识产权的交易收入。因此,研发费用的投入将有利于公司提升研发实力,为靶标筛选及验证服务、新药研发及其知识产权业务实现收入打下坚实的基础,将有助于公司提升自身的持续经营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分别为-4,080.55万元、-4,299.15万元及-7,245.70万元,剔除股份支付的影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354.81万元、-3,394.37万元及-3,998.11万元。公司报告期内持续亏损,主要系公司持续进行研发投入且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同时存在一定的股份支付相关费用。剔除股份支付的影响后,公司亏损扩大幅度较为有限。
公司在2021年度、2022年度将面临金额较大的股份支付费用,2023年度至2025年度的股份支付费用金额相对较少,股份支付费用预计将对公司的盈利状况产生影响。
综上,公司于报告期内持续亏损的主要原因系持续进行研发投入且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同时存在一定的股份支付相关费用,亏损幅度扩大主要系股份支付的影响以及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上述因素预计将不会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333.35万元、-5,218.58万元及-1,162.21万元,2019年度经营活动现金流有所减少的主要原因系:(1)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有所增加,主要原因系一方面为适应公司业务规模扩大,公司对生产、研发、销售、管理的人员队伍进行了扩张,另一方面考虑到保持在行业内薪酬的竞争力水平,公司对上述人员的薪酬亦每年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提升;(2)付现的研发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均有所增加,主要系公司加大研发项目的投入、销售和管理的投入所致。经营活动现金流于2020年度有所改善,主要系公司加大对销售收入的回款管理,应收账款回款情况有所提升。报告期内,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98.27%、83.70%及105.58%,经营活动回款情况总体良好。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状况整体正常。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股权融资获得一定的资金支持,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0.00万元、11,190.00万元及28,759.20万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余额为37,670.22万元,公司目前营运资金的储备较为充足。公司无有息负债,资产负债率(合并)为31.48%,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为2.92和2.81,公司财务结构稳健,短期和长期偿债风险较小。
综上所述,报告期内,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发生重大不利变化的情形。公司管理层认为,基于公司所处行业符合国家战略且存在广阔的市场空间,公司拥有关键核心技术且核心技术在主营业务中已得到成熟的应用,公司具有稳定的商业模式、市场认可度高,公司具备持续经营能力。
对于《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问答(二)》第13问第(八)款“发行人多项业务数据和财务指标呈现恶化趋势,短期内没有好转迹象”,对于基因操作工具,报告期内交付项目数量持续增加,平均单价呈上升趋势,其业务数据不存在呈现恶化趋势的情形。对于科研服务,2019年度项目数量、项目平均单价均有所上升,2020年度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销售人员、科研顾问与客户现场交流受到限制,影响了靶标验证业务的开展,同时公司逐步聚焦于高发少药疾病领域,缩减细胞学产品服务范围,因此科研服务的项目数量及单价有所下降,报告期内科研服务的业务数据亦不存在持续恶化的情形。
就新药研发及其知识产权交易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分别实现了0单、1单及3单的项目转让或许可交易。截至本回复出具之日,公司通过自主创新研究已主要开发出15个进入IND研究阶段的新药研发项目,其中7个已许可或转让(其中1个项目为部分许可,公司仍在对该项目继续开发),公司仍继续开发的9个项目中有1个已取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因此,新药研发及其知识产权交易业务亦在正常开展,不存在持续恶化的趋势。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保持稳健增长,毛利率2018年度至2019年度较为平稳,2020年度公司综合毛利率小幅下降。销售费用率、剔除股份支付的管理费用率呈现下降趋势,研发费用率由于研发投入不断增加于报告期内有所提升。公司净利润为负的主要原因系持续进行研发投入且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同时存在一定的股份支付相关费用,亏损幅度扩大主要系股份支付的影响以及研发投入持续增加。
因此,公司上述损益相关的主要财务指标不存在呈现恶化趋势、短期内没有好转迹象的情形。公司仍将持续投入进行业务拓展和推进研发项目的进展,同时在2021年度、2022年度仍将面临金额较大的股份支付费用,因此预计在短期内公司实现盈利面临一定的压力,可能面临无法实现盈利的风险。公司目前报告期内持续亏损符合生物医药领域研发型企业的特征。
截至2018年12月31日、2019年12月31日及2020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比率分别为1.15、1.61及2.92;速动比率分别为1.01、1.50及2.81,流动比率及速动比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公司合并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3.29%、48.70%及31.48%,合并资产负债率呈下降趋势。报告期内,公司存货周转率呈上升趋势,主要系公司的存货管理水平逐步提升。上述资产负债相关的财务指标均呈现出改善的趋势。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较低且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原因系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不断增长,应收账款增长速度快于营业收入增长速度,公司应收账款的增加与公司靶标筛选及验证服务的业务模式相关,公司应收账款的对象主要为研究型医生等个人客户,其通过自主申请的科研课题经费、自有资金等进行支付,具有一定的科研经费支付能力和个人支付能力,预计不存在应收账款大面积无法收回的情形。
因此,公司资产负债相关的财务指标不存在呈现恶化趋势、短期内没有好转迹象的情形。
综上,经核查分析,公司不存在《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问答(二)》第13问第(八)款所述的“发行人多项业务数据和财务指标呈现恶化趋势,短期内没有好转迹象”的影响发行人持续经营能力的情形。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比亚迪上半年研发投入超200亿元,比特斯拉多出约40亿
- 英伟达第二财季营收300.40亿美元 净利润同比大增168%
- 知名特斯拉投资人“心灰意冷”:持仓已砍半,AI和机器人都救不了它!
- 腾讯音乐Q2持续高质量增长:总收入71.6亿元,付费用户数1.17亿
- 微软Q4营收647亿美元净利220亿 盘后一度大跌7%
- 英伟达市值接近苹果 高增长可以持续吗?
- 优信发布财报:零售量环比同比均增长 预计2025财年业务量增长超200%
- 36氪Q4季报图解:营收1亿同比增7% 净亏1766万
- 联想控股2023年净亏损38.74亿元同比转亏,营收下降10%
- 腾讯音乐Q4及年报:在线音乐强劲增长,持续促进产业共赢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