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上海,郑远方)讯,本周,碳中和领域重要事件包括:中国财政部酝酿财税政策力促绿色低碳发展,专家建议研究开征碳税;宁德时代拟定增募集不超过582亿元,投资锂离子电池、储能、钠离子电池等相关6个项目。
科创板日报持续关注碳中和以及相关背后的公司动态、技术研发、投融资等,若您有碳中和相关案例,可通过以下邮箱与我们联系:chinastarmarket@cls.cn。
【热点聚焦】
宁德时代再抛582亿元定增计划 启动新一轮扩产 设备投资占大头
【国际概览】
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万亿美元基础设施投资法案 包含电动车充电站建设
8月10日,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总额约1万亿美元的跨党派基础设施投资法案,随后该法案将被送交国会众议院审议,但其批准前景尚不明朗。参议院当天以69票赞成、30票反对的投票结果通过了这项“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该法案包括为现有联邦公共工程项目提供资金,同时在5年内新增约5500亿美元投资,用于修建道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电动车充电站建设、更新完善供水系统、电网和宽带网络等。
德国:稳步推进国家氢战略
8月10日,德国国家氢委员会发布了《德国氢行动计划2021—2025》,分析了到2030年氢经济增长预期,并为有效实施国家氢战略提出了包括绿氢获取在内的80项措施。该计划或将成为下一任联邦政府有关氢主题的政府计划的蓝图。2021年以来,德国围绕氢的研发和应用推出了一系列举措,政府资助总额超过87亿欧元,有力支持了德国在整个价值链上实现氢市场的增长。
联合国IPCC:全球升温1.5度时间将提前10年
8月9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预测称,与工业革命前相比的世界气温上升在2021~2040年达到1.5度。与2018年的预测相比提前约10年。断言称人类活动对温暖化的影响“无可质疑”。专门委员会指出,要抑制导致自然灾害增加的气候变暖,有必要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实际为零。
【国内动态】
周五全国碳市场收跌2.58% 报54.00元/吨
周五,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51,001吨,成交额2,754,055.43元,开盘价55.43元/吨,最高价55.43元/吨,最低价54.00元/吨,收盘价54.00元/吨,收盘价较前一日下跌2.58%。今日无大宗协议交易。今日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51,001吨,总成交额2,754,055.43元。截至周五,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6,518,832吨,累计成交额329,274,521.45元。
工信部: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制定氢能发展战略 研究推动将氢气内燃机纳入其中予以支持
8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5736号建议的答复中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制定氢能发展战略,研究推动将氢气内燃机纳入其中予以支持。工信部将根据氢气发动机技术进步和应用推广情况,进一步评估现行标准体系的适应性和差异性,提前布局相关标准预研,适时推动急需标准制定,有力支撑氢气汽车科学合理发展。
财政部酝酿财税政策力促绿色低碳发展 专家建议研究开征碳税
8月10日,财政部在公布的《财政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2284号建议的答复》中透露,财政部正牵头起草《关于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拟充实完善一系列财税支持政策,积极构建有力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充分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引导和带动更多政策和社会资金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家建议,整合现有环境保护税、成品油消费税、煤资源税等,研究开征碳税。
工信部发布第四十五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车车型目录
8月10日,工信部发布第四十五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长续航版特斯拉Model Y在列,NEDC续航里程640km。
我国首个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科研功能全面启动
8月13日,大庆新能源科技研发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并发布首批“揭榜挂帅”科研课题,组织业内专家召开了光伏储能行业技术研讨会,并对技术问题进行选题讨论,更好地组织科技研发方向,这标志着国家首个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的科研功能全面启动。
7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14.8%
8月10日,乘联会数据显示,7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14.8%,1-7月渗透率10.9%,较2020年5.8%的渗透率提升明显。7月新能源车出口呈现爆发式增长,特斯拉中国出口24,347辆,上汽乘用车的新能源出口4,407辆,比亚迪781辆,奇瑞汽车120辆,其他车企新能源车出口也正蓄势待发。
乘联会崔东树:2025年的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目前判断应该超过25%
8月9日,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目前判断今年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到13%,2022-2025年的四年的时间,总体2025年的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目前判断应该超过25%。由此2030年的突破50%的潜力很大。
广东:到2025年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超过1.1万亿元
8月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出,加速新能源汽车整车发展, 提升混合动力系统、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水平, 重点加大电机、电池和电控系统的研发力度, 加快新能源汽车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到2025年, 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超过1.1万亿元,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汽车产业集群。
浙江多家新能源汽车及电池生产企业发布联合声明 规范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流向
8月11日,浙江杭州储能行业协会组织合众汽车、吉利、威马汽车、零跑、万向一二三、瑞浦能源、天能、超威、南都电源等9家新能源汽车及电池生产重点企业共同发起声明,在交易拍卖废旧动力蓄电池环节增加限制性条件,竞买企业须为经工信部公告的规范性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企业,确保电池流向规范性企业。同时,向全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生产企业发起倡议,共同遵守,为废旧动力蓄电池流向规范渠道,为回收利用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做出共同努力。
【行业动向】
宁德时代:拟定增募资不超582亿元
8月12日,宁德时代披露定增方案,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82亿元,投资于福鼎时代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新增锂离子电池年产能约60GWh)、广东瑞庆时代锂离子电池生产项目一期(新增锂离子电池年产能约30GWh)、宁德时代新能源先进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开展新一代动力及储能电池关键材料体系研发、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关键材料及设备开发等)等6个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116.5亿元投向江苏时代动力及储能锂离子电池研发与生产项目(四期)。
蔚来汽车第二季度营收超预期 亏损同比收窄
8月12日,蔚来汽车公布财报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营收84.5亿元,市场预期83.22亿元,去年同期37.19亿元。二季度净亏损6.59亿元,市场预期亏损8.61亿元,去年同期亏损12.08亿元。公司预计第三季度交付量为2.3万辆-2.5万辆,预计2021年第三季度营收89.1-96.3亿元。
蔚来创始人李斌在2021年Q2电话会上表示,蔚来进入大众市场的相关准备工作已经提速,将通过新的品牌进入大众市场,目前已建立了核心团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此外,2022年,蔚来将交付包括ET7在内的基于NT2.0平台的三款全新车型。
隆基股份:与信义光能签订光伏玻璃长期采购框架协议
8月9日,隆基股份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隆基乐叶与信义光能(香港)签订了光伏玻璃长期采购框架协议,根据协议,隆基乐叶及其指定关联公司2021年9月-2024年12月期间向信义光能(香港)及其指定关联公司采购光伏玻璃数量不少于隆基乐叶预计年度需求量的35%,具体采购价格月议,合同总金额以最终实际成交金额为准。
中航锂电248亿合肥基地项目落地
8月10日,合肥市与中航锂电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合作协议正式签署,总投资248亿元的中航锂电合肥基地项目落地长丰县。双方商定,携手推动基地一期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早日建成达产,并带动更多关联项目落户,助力合肥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电动汽车之都。合肥基地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有望形成年产50GWh产能。
小鹏汽车首批11个高速超充站上线
8月9日,小鹏汽车首批11个高速超充站上线,为国内首家。据小鹏汽车介绍,在今年7月充电拓展数据中,新增上线品牌超充站61座,累积覆盖品牌超充298座。
小康股份: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13.45%
8月12日,小康股份公布2021年7月份产销快报,7月份销量累计17810辆,同比下降19.4%;1-7月累计销量15.06万辆,同比增长13.65%。其中,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3189辆,同比增长113.45%;1-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8171万辆,同比增长111.54%。
Hyzon Motors开始向客户交付氢燃料电池卡车
8月11日,氢动力重型卡车公司Hyzon Motors表示,公司正在加强业务,其中包括向欧洲客户运送首批卡车。 Hyzon首席财务官表示,公司有望在今年年底前交付85辆燃料电池汽车,下个季度将迎来首个营收。该公司于当地时间周三公布了第二季度收益,另外还表示正准备在美国开展首次客户试验。
【技术与投融资】
英国一酒厂将威士忌生产废料变汽车燃料
英国达夫敦,苏格兰高地的一家酿酒厂正利用威士忌生产过程中的废料为卡车制造生物燃料。这家酒厂的管理人员表示,这种燃料还可为路上的卡车节省碳排放。
“新型海绵”助力锂硫电池突破瓶颈 手机电车续航有望翻倍
锂硫电池的能量密度可以让智能手机续航5天,或者直接让电动飞机的飞行距离翻倍,因此它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其固有的不稳定性是其广泛应用的关键障碍。近期,日本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很有前途的解决方案,集成了一种新型海绵材料,从而使锂硫电池原型能够安全地承受数百次循环充放电。这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著名科学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