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有多重要?GDP排名全国第一的广东心里是最懂的。
日前,《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正式印发。《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广东将努力打造世界先进水平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创新集聚地、制造业高水平开放合作先行地、国际一流的制造业发展环境高地等四个发展定位。在具体的产业指标上,广东的目标是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30%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3%。
据笔者了解,广东应该是国内首个提出制造业在GDP占比目标要求的省份。这份《规划》直接呼应了中央关于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的判断。值得注意的是,广东省从2019年12月开始就组织开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系列调查、研究、论证,最终出台了这份《规划》。
整本《规划》,广东提出了三点机遇和两点挑战,这也可视作是中国制造业当下面临环境的缩影。三点机遇分别是: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加速创新融合,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新市场和新机遇;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加快调整,将进一步拓展制造业开放合作的广度和 ;我国经济开启新的战略性转型,支撑制造业取得竞争新优势的条件正在形成。
两点挑战,也很有针对性。第一是国际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特别是发达国家在关键核心领域对国内制造业发展的限制升级;第二则是中国制造、广东制造面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端挤压”。
在这种环境之下,广东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是什么?笔者注意到,《规划》总共列举了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若干未来产业。以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广东的关注焦点包括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区块链与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新能源、激光与增材制造、数字创意、安全应急与环保以及精密仪器设备等等。
这样的布局,与广东对自现状的清醒认识密不可分。广东认为,尽管目前本省产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总体处于全球制造业第三阵列向第二阵列跃升阶段,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因此,这次《规划》中,特别强调未来五年,广东将大力实施“强核、立柱、强链、优化布局、品质、培土”六大工程,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融入全球产业链。
以近期社会反映热烈的“芯片门”为例,5G芯片的封锁让华为只能生产4G手机,而汽车芯片的短缺让比亚迪的畅销车型不得不减产,面对这样的现实困境,《规划》明确提出,在芯片制造方面,依托广州、深圳、珠海做大做强特色工艺制造。珠海重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生产线, 推动8英寸硅基氮化镓晶圆线及电子元器件等扩产建设。在化合物半导体方面,依托广州、深圳、珠海等市大力发展氮化镓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制造及相关化合物半导体器件和模块的研发制造, 推动化合物半导体产品的推广应用。
在未来产业上的布局,广东的思路也是一大看点。《规划》认为,未来产业是会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支撑和巨大带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而广东的目标,则包括卫星互联网、光通信与太赫兹、干细胞、超材料、天然气水合物、可控核聚变-人造太阳等等。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