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半导体有望持续降本 3-5年向硅基看齐 产业各方竞相布局

《科创板日报》(上海,研究员 宋子乔)讯,全球功率半导体IDM龙头及其他赛道的佼佼者正持续加码第三代材料。据《电子时报》报道,英飞凌大中华区电源与感测系统事业部协理陈志星日前表示,英飞凌预期三至五年后有机会把SiC(碳化硅)、GaN(氮化镓)成本降到跟硅基元件相仿的程度,后段制程技术也持续推进。公司旗下已有Cool SiC、Cool GaN系列产品线走入量产。

就在上周(8月5日),富士康旗下鸿海收购旺宏的6英寸晶圆厂,董事长刘扬伟直言,计划将该厂用于研发生产第三代半导体,特别是电动汽车所用的碳化硅功率元件

7月27日,意法半导体宣布,制造出业界首批8英寸SiC晶圆片。

让人“又爱又恨”的第三代半导体

与硅(Si)相比,碳化硅是最成熟的WBG宽带隙半导体材料,耐高温性能卓越, 它已经广泛用于制造开关器件,例如MOSFET和晶闸管。氮化镓的效率跟功率密度无可取代,具有作为功率器件半导体的潜力,在射频应用中是对硅的重大改进。

SiC、GaN与传统Si材料的性能比较

性能优势为碳化硅、氮化镓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开辟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有多位分析师预计2021年汽车领域碳化硅有望进入放量元年,但复杂的制造工艺流程和更高的原材料、技术要求大幅提高了第三代半导体的量产难度,进一步抬高了成本。具体来看,氮化镓的生产难度在晶格和基板,碳化硅则需要高纯度晶种,长晶时间也相当慢。

陈志星表示,碳化硅、氮化镓两者之间价差不大,但与硅产品之间的落差确实存在。目前,碳化硅、氮化镓相关宽能隙(WBG)功率元件价格已经出现很大的降幅,成本仍是打开市场的关键。

另据CASA统计,碳化硅价格近几年快速下降,2020年较2017年下降了五成以上。随着6英寸衬底、外延晶片质量提高、8英寸产线实现规模化生产,降本效应有望显现,推进碳化硅器件和模块普及。

碳化硅降本效应有望显现,然而站在当下,考虑到性价比因素,Si、SiC及GaN三种材料的产品仍将长期共存。

第三代半导体现状、投资机会一览

当下的全球碳化硅产业格局呈现美国、欧洲、日本三足鼎立态势,国内企业在衬底、外延和器件方面均有所布局,但是体量均较小。

技术层面,碳化硅以往以2、4英寸厂生产,现今6英寸碳化硅为主流,一流厂商正力推8英寸碳化硅晶圆的量产。碳化硅衬底和外延方面,国内仍然是4英寸为主,已开发出6英寸产品并实现小批量供货;国内批量生产的氮化镓衬底仍以2英寸为主。

产业方面,目前CREE等国际大厂和国内企业纷纷大力布局碳化硅。国内各地不断有新项目开工,碳化硅投资扩产热潮已然来袭。

具体到投资机会,天科合达、露笑科技、三安光电等厂商主要生产导电型碳化硅衬底,山东天岳主要生产半绝缘型碳化硅衬底。天科合达、露笑科技和晶盛机电布局碳化硅长晶设备。产能/收入方面:2020年山东天岳约4.3亿元,天科合达1.6亿元(2019年),露笑科技500台炉子产值预估约15亿元收入(25万片/年),三安光电衬底年产能规划约3.6万片。

另外,光大证券分析师刘凯还建议关注三安光电、比亚迪半导体、闻泰科技、华润微、士兰微、斯达半导、扬杰科技等器件厂商。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1-08-09
第三代半导体有望持续降本 3-5年向硅基看齐 产业各方竞相布局
《科创板日报》(上海,研究员 宋子乔)讯,全球功率半导体IDM龙头及其他赛道的佼佼者正持续加码第三代材料...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