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记者 莫洁)讯 ,7月和8月,科创板减持相对高发,为市场关注热点之一。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期间,在集中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等传统减持方式之外,询价转让正在科创板兴起,近期多有落地。
数据显示,自去年7月《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股东以向特定机构投资者询价转让和配售方式减持股份实施细则》(下称“《实施细则》”)正式实施以来,迄今已有9家科创板公司的股东选择以这一新渠道实施减持,在满足资金退出需求的同时,不至于对二级市场造成太大冲击。
这9家公司“试水”询价转让
询价转让的市场认知度越来越高。
今年5月,石头科技一度抛出了股东询价转让计划书,相关股份最终获景林资管等私募,广发、永赢和博时等公募基金,UBS AG、Barclays Bank PLC等QFII,国泰君安,长江养老保险,中国人寿养老保险共计13家机构受让,是科创板询价减持方式最为“惊艳”的一次亮相。
近期随着科创板减持季到来,多家上市公司陆续公告首发前股东将通过询价转让方式进行减持,更是将询价减持推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高度。
据《科创板日报》记者统计,截至目前已有9家科创板上市公司选择以这一方式实施减持,减持股份数量均超百万股,对应减持比例均不低于1%(含)。
其中,科创板上市公司威胜信息在7月23日发布了询价转让结果报告书,显示股东拟转让的1200万股中已有591.30万股获机构接盘。嘉必优和天奈科技有关股东同样在7月份完成了询价减持。
除此之外,还有这些科创板公司——西部超导、石头科技、华峰测控、安恒信息、金山办公、中微公司,股东曾试水询价转让。
“询价转让是科创板的新机制,相比集合竞价和大宗交易,减持价格将更贴近市场供求,同时也更能反映市场机构对减持的态度和立场。”国内一家头部投行执行董事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
南方、富国基金等询价获配最多
机构也正在试水询价转让业务。
据《科创板日报》记者统计,华夏、南方、富国、中欧等公募,高毅资管、景林资管等私募,摩根大通、UBS AG、Barclays Bank PLC等QFII,均认购过上述9单询价转让。
不过机构对各公司的认可度不一。
根据《实施细则》,科创板询价转让的底价不得低于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下称“参照价格”)的 70%。最终底价和转让价格如何确定,实质上是公司股东与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取决于公司的受欢迎程度。
以石头科技为例,103.72万股减持股份获得了来自24家机构的51张报价单,有效认购金额为41.87亿元,对应认购倍数3.74倍,最终只有13家机构获配。
天奈科技,有关股东拟询价减持232万股,底价86元/股,已是参照价格的92.24%。最终收到23份认购报价表,参与机构15家,有效认购金额14.26亿元,有效认购倍数达到 7.15 倍,最终的转让价还溢价了22.21%,仅7家机构能够获配。
嘉必优、西部超导、石头科技、华峰测控的询价转让同样获机构积极参与。
威胜信息则相对遇冷,有关股东原计划转让1200万股,但实际上只减持了591.30万股,不到一半。
从配售结果来看,这些参与机构最终斩获较多:南方基金获配威胜信息、石头科技和华峰封测控有关股份,富国基金接手了嘉必优、天奈科技、金山办公有关股份,UBS AG(瑞士银行)接下了西部超导、石头科技、中微公司减持股份,广发基金接手了华峰测控和石头科技减持股份,摩根大通银行接手了天奈科技、安恒信息相关股份,等等。
询价转让制度如何优化?
尽管部分公司勇于“试水”,当前在科创板询价减持远非主流,传统的集合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更为常用。
“询价方式是科创板一项极具创新、符合市场化预期的减持制度,有关成效值得肯定。但目前尝试询价转让的科创板公司还是少数,主要是受‘7折’底价掣肘,因博弈空间较小,无法充分调动机构参与询价,机制未发挥预期效果。”投行人士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20%涨跌幅的情况下,锁半年(小K注:询价转让锁定期为6个月)打7折的风险补偿不够。”
他认为,明确“7折”底价,初衷是为了规避利益输送,实际上可能是过虑了。减持仅影响交易双方,并不涉及其他股东利益。所谓市场化,就是要真正放开价格,不设底线,通过市场充分询价,来决定锁定期下的接盘价格。
“另外6个月的锁定期,改成3个月可能更合理一些。”该人士称。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