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 了解到,证监会网站显示,7月1日,贝莱德基金上报一只公募基金,该基金名为贝莱德中国新视野混合,从产品名称上看或为1只主动权益基金。资料显示,今年6月11日,全球资管巨头贝莱德获得中国监管部门批准其在中国开展公募基金业务的牌照,6月18日,贝莱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开业。
贝莱德内地首只公募基金产品正式上报
作为首家外资全资公募基金公司,贝莱德基金获得牌照之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就上报新产品,可以看出其布局中国的积极。两家监管机构发出的牌照许可让贝莱德能够为中国的所有客户群组提供更全面的产品、服务以及深入的投资洞察分析。
需要了解的是,公募基金常规产品实施分类注册,即便是未纳入快速注册机制的权益类基金审批一般情况下也不超过30天,产品正式获批后,应该在6个月之内对外发行。
另外,除筹备首只公募基金,贝莱德基金的业务团队也正在搭建,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止7月1日,贝莱德基金公司已有45名员工,涵盖投研、监察稽核、产品等部门,最为关注的投研领域也有不少业内熟悉的身影,例如,贝莱德中国首席投资官陆文杰的从业机构就已从贝莱德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变更为贝莱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此前,贝莱德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劳伦斯·芬克表示:“中国正积极推动金融业的开放。我们很荣幸能够帮助更多中国投资者进入金融市场,并通过构建投资组合为人生不同阶段的财务需求提供保障。我们期待与中国投资者分享贝莱德的全球投资专业知识,并为他们提供更独特的投资解决方案。”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对外开放进程推进和政策的逐渐放宽,越来越多的国际资管金融巨头加快了布局中国的步伐。
自从2002年10月,国内首家中外合资基金公司国联安获准筹建,后来中外合资公募数量不断增多。随着国内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外资进军国内基金业市场的脚步也越来越快。
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5家,其中,中外合资公司44家,内资公司91家。其中,中外合资基金公司中,海富通、泰达宏利等十多家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为49%,另有10家合资基金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超过30%。
部分市场人士分析,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推进,国内中小规模的合资公司、外资方担任总经理的基金公司以及中外持股比例为49%的公募,外资股东更有可能会希望谋求基金公司的控股权。
值得注意的是,除控股权之外,部分外资巨头还通过设立外资独资机构,谋求在国内市场的展业,比如今年6月18日在上海正式开业的贝莱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此外,路博迈、富达、范达集团、施罗德基金等外资机构也递交了设立公募基金公司的申请。
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
据悉,贝莱德是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晨星官网介绍,截至2021年3月末,贝莱德管理的资产管理规模为9.007万亿美元(按当时汇率,约合59.20万亿人民币)。
从旗下产品组合来看,公司管理资产的53%为股票策略,28%为固定收益,8%在多资产类别中,货币市场基金占8%,另类基金占3%。可看出,产品组合相当多样化。
此外,贝莱德业务分布也很多元化,客户遍及100多个国家,超过三分之一的管理资产来自美国和加拿大以外的投资者。
对于今年下半年,贝莱德表示,在全球经济持续复苏的环境下,尽管与疫情相关的社会和经济压力仍在,亚洲风险资产仍将从中受益,贝莱德依旧对亚洲风险资产在未来数月的前景仍感乐观,经济复苏、通货再膨胀和可持续发展是贝莱德的亚洲信贷和股票组合布局目前的三大投资主题,同时,贝莱德也会更关注发行人和企业能否成功应对当前气候变化的挑战。
贝莱德透露,由于预期全球需求将逐步恢复常态,去年秋季,贝莱德已开始为周期性景气回升进行投资部署。
展望未来,可持续发展投资尤其是与新能源有关的主题正在崛起,有望带来投资良机。中国已经制定积极的目标,在2025年前提高电动车于汽车市场销售额的占比至25%,并在2030年前将此比例提高到40%;同时,非化石燃料在能源供应市场的占比也将在2030年前提高到20%。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比亚迪上半年研发投入超200亿元,比特斯拉多出约40亿
- 英伟达第二财季营收300.40亿美元 净利润同比大增168%
- 知名特斯拉投资人“心灰意冷”:持仓已砍半,AI和机器人都救不了它!
- 腾讯音乐Q2持续高质量增长:总收入71.6亿元,付费用户数1.17亿
- 微软Q4营收647亿美元净利220亿 盘后一度大跌7%
- 英伟达市值接近苹果 高增长可以持续吗?
- 优信发布财报:零售量环比同比均增长 预计2025财年业务量增长超200%
- 36氪Q4季报图解:营收1亿同比增7% 净亏1766万
- 联想控股2023年净亏损38.74亿元同比转亏,营收下降10%
- 腾讯音乐Q4及年报:在线音乐强劲增长,持续促进产业共赢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