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记者 黄心怡)讯,随着本周力芯微和工大高科两家公司的挂牌上市,科创板已达到300家上市公司。根据星矿数据的统计,截至6月28日,这300家公司总计募资超过3743亿元,总市值达到5.12万亿。
与此同时,6月份的科创板IPO迎来一拨申报高峰。6月1日至28日,科创板受理企业数量已达到48家,超过1-5月受理企业的总和,占上半年受理总数的55%。
6家市值超千亿!科创板规模稳步扩大
根据星矿数据统计,已上市的300家科创公司合计融资3743.76亿元。其中,中芯国际、中国通号两家公司的融资额超百亿元。
在300家公司中,融资额小于10亿元的企业最多,达到199家,占比66.3%;融资规模在10亿至20亿之间的为67家,占比22.3%;20亿至50亿共28家,占比9.3%;50亿至100亿的为4家,占比1.3%。
大多数企业的市值表现十分强眼。包括金山办公、传音控股、华熙生物、华润微、中芯国际、康希诺在内的6家公司市值超过千亿元,市值超500亿的企业达到18家,超百亿市值的企业达到113家。
数据显示,在300家公司中,相对发行价涨幅最高的五家公司分别为纳微科技、美迪西、爱博医疗、东方生物、心脉医疗,涨幅分别达到1225%、1184%、1054%、1011%、884%。除了纳微科技属于新材料行业,其余四只股票均属于医疗器械服务行业,展现了医疗板块的强劲势头。
业绩再上新台阶营收、净利润双增长
从业绩表现来看,科创板上市公司同样表现不俗。2021年第一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165.61亿元,同比增长73.09%。净利润总计实现136.38亿元,同比增速达到242.89%。
其中251家实现盈利,277家实现营收同比增长,190家净利润同比增长,近45%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幅在50%以上。东方生物、传音控股、中芯国际的净利润位列科创板前三甲,分别为11.86亿元、7.97亿元、7.53亿元。
从上市标准来看,上述300家企业中,有260家选择了第一套上市标准,占比86.67%。在剩余企业中,10家选择了第二套上市标准,2家选择了第三套上市标准,20家选择了第四套上市标准,8家选择了第五套上市标准。科创板所采用的多种上市标准,给予了科技创新公司更多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随着科创板公司达到300家,也诞生了16位百亿科创家。其中华熙生物的董事长赵燕以760亿的持股市值排名第一。雷军以金山办公的259亿元持股市值位列第二。杭可科技作为锂电池后段设备行业龙头,在新能源的东风下市值也水涨船高,董事长曹骥以233亿元持股市值在众多科创家中排名第三。
6月迎来受理高峰,科创板IPO后备军加速扩大
在迎来第300家上市公司的同时,科创板受理企业数量也迎来一拨高峰期。据统计,6月1日至28日,科创板受理企业数量达到48家,已超过1-5月受理企业的数量总和,占上半年总数的55%。
有业内人士认为,6月是常见的IPO申报高峰期,这是由于招股书的年报有效期为6个月,企业如果不能赶在6月底提交 IPO,那么就需要补充新一期的数据,因此出现了扎堆申报材料的情况。
从这48家公司的行业分布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的数量最多,达到26家,占比超过50%,其余公司分布在生物医药行业、高端装备制造行业、新材料行业、节能环保行业和新能源行业。
整体来看,截至 28 日,科创板6月份总计有21家企业注册生效,14家企业过会,5家企业选择终止IPO。
从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开市,到2020年4月29日的100家、2020年12月7日的200家,再到如今迈入300家大关,科创板正在帮助更多创新型的硬科技公司登陆资本市场,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