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长鑫二期厂房奠基 下一工艺节点进入前期准备 存储芯片国产化顺利推进

《科创板日报》(上海,研究员 郑远方)讯,国内唯一的 DRAM 芯片存储基地传来好消息。据行业公众号问芯Voice,昨日(28日),合肥长鑫第二期12寸厂房举行奠基仪式。据悉,新厂房是为未来进入1y nm以下工艺节点(接近15nm工艺)所做的前期准备。

据长鑫规划,第一个量产的工艺节点是19nm(10G1工艺),目前正在研发17nm(10G3工艺),之后拟研发10G4工艺节点(接近国际大厂15nm/1y nm工艺)。这次举行奠基仪式的二期厂房,主要生产10G4工艺技术以下芯片。另外,公司计划今年完成17nm工艺DDR5 和LPDDR5芯片研发。

若合肥长鑫成功实现规划,有望跻身三星、SK 海力士、美光全球三大DRAM巨头之列,成为第四大DRAM芯片厂。

需求高企 存储器产业迈入成长周期

受终端产品需求旺盛、数据中心回温带动,存储需求大幅拉高,推动存储器产业持续成长。

存储大厂美光CEO看高产业存储需求,指出NAND和DRAM供给面紧俏态势将延续至2022年。广发证券分析师蒲得宇、张晓飞也认为,由于买方急于欲拉高DRAM库存,DRAM价格已正式进入上涨周期。

DRAM Q2报价涨幅已进入全年峰值,从4月至6月累计涨幅将达到20-25%。不过,由于供需缺口持续拉大,分析师相继看好价格上扬空间,认为涨势并没有就此止步。

研究机构TrendForce表示,存储器原厂库存偏低,DRAM原厂平均库存仅3-4周,预估Q3整体DRAM价格将续涨约3-8%;IC Insights也上调对产值预估,预期全年将成长41%,并看好下半年价格继续上涨。

国内市场空间稳步上升 国产化比例加速提高

存储芯片市场集中度较高,市场中DRAM产品占比约53%,NAND则约为42%。据川财证券数据显示,我国存储芯片市场规模已从2015年的45.2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183.6亿美元,预计2024年将突破500亿美元。

然而,存储器行业目前主要被海外公司垄断,大陆进入产业较晚,因此作为全球存储最大市场,自给率水平较低。针对这一现状,国家已出台《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刚要》《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产业政策,支持存储产业发展。

这次合肥长鑫的DRAM扩产、先进工艺制程研发的举动,无疑是为国产化注入一剂强心剂。方正证券分析师陈杭曾指出,短期内我国DRAM自主化最大的希望就是合肥长鑫。

上市公司中,兆易创新与合肥长鑫发挥优势互补,于 2020 年 4 月签署了《框架采购协议》《代工服务协议》及《产品联合开发平台合作协议》日常交易框架协议,推动双方在DRAM产品销售、代工及工程端的紧密合作;

安集科技的抛光液产品在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大客户均规模放量,兴业证券此前预计,公司今年也将在合肥长鑫快速上量,后者有望成为第三大客户;

晶瑞股份的i线光刻胶已向合肥长鑫、中芯国际、士兰微、扬杰科技等行业头部客户供货;

鼎龙股份抛光垫产品已通过长江存储、武汉新芯、中芯国际、合肥长鑫等国内主流晶圆厂的认证。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1-06-29
合肥长鑫二期厂房奠基 下一工艺节点进入前期准备 存储芯片国产化顺利推进
《科创板日报》(上海,研究员 郑远方)讯,国内唯一的 DRAM 芯片存储基地传来好消息...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