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接近千亿白马股,就要在A股画上了句号!
5月27日晚间,康得新(002450.SZ)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深交所《股票终止上市复核决定书》,根据相关规定,深交所作出维持对康得新作出的股票终止上市决定。本决定为终局决定。
2021年4月6日,深交所作出对康得新终止上市的决定,康得新于4月14日进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为三十个交易日,5月28日为康得新在退市整理期的最后一个交易日,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对康得新予以摘牌。从A股摘牌后,康得新将将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股份转让。
【曾经的辉煌,不复存在】
康得新,全名为康得新复合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并于2010年登陆深市中小板,从事高分子复合材料、功能膜材料、预涂膜、光学膜、光电新材料等研发。
2017年,康得新入选《福布斯》发布的“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年度榜单,也是当年唯一入选的中国科技型新材料公司。同一年11月,康得新市值曾一度跃升至945.8亿,被誉为新材料领域的千亿白马股、“中国的3M”。
可截至2021年5月27日,康得新每股报0.21元,市值仅剩7.436亿,缩水逾99%!曾经的白马股,如今沦落强制退市,是何原因使得康得新沦落至此?
简单来说,就是该企业4年财务造假115亿,百亿造假曝光后,企业的一切光环和荣誉都烟消云散。
【连续多年财务造假】
早在2019年1月,康得新因无法按期兑付15亿短期融资券,各界纷纷质疑公司2018年三季报披露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在调查中,证监会把发现的犯罪线索同步移送公安部门。
证监会于2019年7月、2020年6月两次进行告知、听证,并于2020年9月22日对该案作出行政处罚。
2020年9月9日,公安部门对康得新财务造假等行为侦查终结,以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等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根据行政处罚决定,康得新对2015年至2018年的财务报表进行了追溯调整,更正后的报表显示连续四年净利润为负,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即扣除处罚认定的造假金额后,相关财务指标触及终止上市标准)。
根据此前公告披露,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康得新通过虚构销售业务、虚构采购、生产、研发、产品运输费用等方式,虚增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导致2015年至2018年年度报告虚增利润总额分别为22.43亿元、29.43亿元、39.08亿元、24.36亿元,分别占各年度报告披露利润总额的136.22%、127.85%、134.19%、711.29%。
根据行政处罚决定,康得新对2015年至2018年的财务报表进行追溯调整。2021年2月28日,康得新披露追溯调整后的财务报表,公司2015年至2018年更正后的净利润分别为-14.81亿元、-17.55亿元、-24.60亿元、-23.57亿元,连续四年净利润为负,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个别投资者质疑大股东康得集团占用康得新大量货币资金的问题,经调查认定,康得新涉案银行账户主要是为了配合财务造假,便于完成虚假销售收入回款。2018年末,该账户显示余额122亿元,是累计归集金额,并不是真实的银行存款余额。虚假销售收入回款打入涉案银行账户后,被归集到康得集团账户再被循环用于造假所需虚假销售收入回款,故未有证据证明大股东单方面占用康得新资金。
在证监会发布的2020年稽查20起典型违法案例中,康得新财务造假事件被放在了第一位。证监会表示康得新编造虚假合同、单据虚增收入和成本费用,累计虚增利润115亿元。同时监管部门坚决依法从严查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等恶性违法行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