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联会:4月乘用车市场零售160.8万辆 同比增长12.4%
5月11日,乘联会发布最新数据显示,4月,乘用车市场零售160.8万辆,同比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4月增长12.4%,同比2019年4月增长6.5%。1-4月,零售累计670.2万辆,同比增长50.7%,仍处于乘联会2005年开展零售数据统计以来1-4月同期增速的历史高位。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尽管4月国内乘用车销量环比有所下滑,但对比历年平均环比增速来看,国内乘用车市场仍保持相对较好的发展态势。
乘联会:芯片缺货影响厂商排产 不利于5月零售增量
5月11日,乘联会表示,5月有19个工作日,较去年同期持平,但芯片缺货影响干扰了厂商排产,不利于零售增量。虽然受芯片短缺影响,1-4月车市价格促销基本稳定,个别车型缺货涨价现象并不明显,但值得持续关注。生产偏低导致经销商库存建库难度较大,车型零售推广策略需要加快调整步伐,不利于5月产销增量。
财联社汽车:行业正在被芯片“卡脖子”。
4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16.3万辆 渗透率超10%
乘联会5月11日数据显示,4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16.3万辆,同比增长192.8%,环比3月下降12.0%。其中,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排名前四的企业分别为上汽通用五菱(3.06万辆)、特斯拉中国(约2.58万辆)、比亚迪(约2.55万辆)和上汽乘用车(约1.3万辆)。4月国内新能源车出口呈现爆发式增长,特斯拉中国出口14174辆,上汽乘用车新能源出口2378辆,爱驰汽车出口335辆。其中,特斯拉中国单月出口量创最高记录。
财联社汽车:加速“出海”已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新赛道。
环比下降27.15% 特斯拉国内销量2.6万辆
5月11日,据乘联会数据显示,特斯拉4月销量25845辆,环比三月下降了27.15%;1-4月特斯拉累计销量为95125辆。据知情人士透露,4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Model Y生产线曾停产两周以升级产线设备,所以销量产生了波动。不过,特斯拉4月销量下滑速度已超过市场平均水平。
财联社汽车:特斯拉出口激增,遏制了在中国市场的销量?
比亚迪:拟将比亚迪半导体分拆至创业板上市
5月11日,比亚迪公告,拟将控股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分拆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本次分拆上市后,比亚迪仍为比亚迪半导体的控股股东,控制关系和并表关系不变,比亚迪半导体的业绩将同步反映到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中。根据比亚迪半导体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其2020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值计算)为0.32亿元。比亚迪半导体2020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1.87亿元。比亚迪认为,本次分拆有利于上市公司突出主业、增强独立性。
财联社汽车:在车规级芯片短缺成为行业大考后,比亚迪趁势推进拆分上市,可为强化芯片自主能力拓宽融资渠道,并借助市场情绪获得更高的估值。
上汽集团4月销量41.95万辆 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均现负增长
5月11日,上汽集团公告,公司4月总销量41.95万辆,与去年同期41.76万辆基本持平。两大合资公司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单月销量出现了同比负增长,其中,上汽大众销量10.83万辆,同比增长-9.83%,上汽通用销量8.06万辆,同比增长-26.71%;自主板块,上汽乘用车零售同比增长30.33%,批发销量近7万辆,同比增长73%。上汽集团1-4月累计销量156.19万辆,同比增长42.44%。
财联社汽车:上汽集团旗下两大合资品牌继续萎靡。
360周鸿祎:360不造车 与哪吒汽车的合作作为样板
在5月11日举办的360集团智能汽车战略沟通会上,360集团董事长兼CEO周鸿祎表示,360与哪吒汽车是公司参与造车的合作关系。“经过手机的失败之后,我们自己不能造车。”周鸿祎表示,360将把哪吒汽车作为样板,然后把安全技术一视同仁地输出给其他车企。
互联网行业专家宗宁:汽车最后可能是智能技术覆盖的最后一部分,大家都要做一下,没准能找到机会。
2020财年净亏4486亿日元 日产录得创记录年度亏损
共同社5月11日消息,日产汽车公布2020财年(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合并财报显示,2020财年日产净利润为亏损448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65亿元)。此外,公司预计2021财年(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净利润将亏损6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5亿元),将连续3年亏损。
财联社汽车:自从前董事长卡洛斯·戈恩2018年被逮捕后,日产汽车便深陷难以恢复盈利的泥沼,疫情无疑使其经营发展雪上加霜。
(财联社记者 刘阳整理/点评)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