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特约记者 陈梦婕)讯,在资本加持的时空电动成了被执行人后,也让市场重新认识新能源汽车这个行业。
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与蔚来、理想、小鹏汽车一起追逐新能源汽车风口的200多家企业,截至2020年底,只剩下不到40家。
但即便如此,依然有新入局者出现在造车势力中。4月26日,360就领投哪吒汽车D轮融资。
天眼查显示,哪吒汽车运营方为合众新能源,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10月,目前共融资6轮,公开融资累计超92.5亿元。
此前,华鼎资本、桐乡同众、金合股权、浙华投资等创投机构分别出现在哪吒汽车的A轮、B轮、B+轮、B++轮、C轮等融资中。
据《科创板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仅4月,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就有多家公司获得创投机构的融资。
4月26日,一代电动汽车用锂金属电池开发和制造商“SES”宣布获得1.39亿美元D轮融资。
据悉,该笔融资由通用汽车公司领投,祥峰投资、上汽、韩国SK集团、淡马锡公司、应用创投、天齐锂业等投资机构跟投。
SES创始人兼CEO胡启朝表示,新一轮融资将有助于SES加速技术开发,进一步扩大团队,加速锂金属电池的商业化进程。此前,SES与通用汽车已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建立一条生产线,共同开发下一代锂电池等。
4月22日,自动驾驶汽车制造商的卢又完成Pre-A轮近亿人民币融资。据了解,的卢是一家自动驾驶汽车制造商,致力于打造全时全域L5自动驾驶汽车,已经形成了“新能源整车+核心零部件+车路协同”的智能网联汽车全产业链。
公司的核心成员蒋宁是领沨资本合伙人,具有17年的私募股权投资和在TMT行业丰富的创业和运营、管理经验。
4月15日,汽车及零配件批发商极星汽车也完成5.5亿美元战略融资,投资方为两江基金、SK Holdings、淄博市金融控股、淄博高新产业投资。
《科创板日报》记者发现,两江基金是由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发展集团投资组建的法人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而两江产业集团又是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全资直属企业,注册资本100亿元。
可以说,不仅是PE、VC加注新能源汽车,由政府主导的产业基金也看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除此之外,资本对于共享汽车这一领域的热度也不减。
数据显示,自2014年以来的7年时间,国内共享汽车赛道融资事件共产生162起,披露融资金额302.73亿元。其中2016-2018年是投资最热的3年,其中2017年达到最高峰,当年融资事件达到42起,融资总金额达到145.44亿元。
2019-2020年,赛道融资事件、融资金额双双下降,资本渐趋理性,其中2020年共产生融资事件8起,披露融资总额40.84亿元。
从投资金额来看,近十年汽车租赁赛道投资金额最多的投资方是“北汽产业投资”与“中冀投资”,分别投入了114亿元、110亿元,在“投入最多捕手”榜单中位列第一梯队。“渤海活塞”、“国轩高科”、“建银国际”、“太平资产”、“天安财产保险”、“子沐基金”等投资方紧随其后。从出手次数来看,“险峰长青”以6次位居榜首,君联资本、宝驾出行各以4次位居其后。
面对资本们疯狂的砸金,资深互联网观察家丁道师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创业投资讲究一个逻辑:哪怕做100个项目,失败了99个,但只要一个成功了,就可以弥补之前所有失败的损失。“所以,在宁愿做错也不要错过的思路指引下,巨头和资本在发现一些机会后就会疯狂入局。”
“其实不仅是新能源汽车,之前的团购、新信息流平台等,都是各大巨头争夺的对象。而新能源汽车经过多年的发展,其价值已经被验证并且认可,这一领域所蕴含的前景和机会远很多互联网风口都大得多,所以即便有人离场,资本也依然愿意来押注新能源汽车。”丁道师表示到。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