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凌晨在社交平台上收到了关于消费倾向的私信或是评论回复,不要怀疑,这些发信人的身份很有可能是位投资人。
搞懂年轻人,正在成为一些投资人们的必备功课之一。
特别是那些投资消费类项目的投资人,在研究年轻人这件事情上,可是拿出了各种大招。为了最大限度地观察年轻人的消费动态,还原心理动线,他们有的经常半夜不睡觉逛社区论坛,混迹于各类线上社交场所,有的则直接去线下潮流店面“蹲点”。
总之就是,有年轻人在的地方,这些投资人基本都在。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多数投资人眼中,当前对于年轻人的概念定义是95后。有投资人甚至直言,要判断一个To C投资人是否可称为“好投资人”,就得看他与95后的共振范围有多大。
日前,投中网就与四位主要投消费的投资人聊了聊,这届年轻人究竟在想什么?他们分享了一些日常的观察方式。
热衷网上冲浪,经常在半夜逛“实时广场”北极光创投 投资人Alice
我们相信,同理心是做好新消费投资的基础。对于北极光来说,从互联网投资转型到新消费投资,不变的是产品经理式的用户视角。
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因为我自己就是“95后”,所以对新消费热点的感知和理解相对容易。事实上,我自己也是很多新消费品牌的忠实用户,并且是在它们还没有成为投资热点的时候,以消费者的身份接触到这些品牌。
从消费者到投资人的身份切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伴随着理性思考维度的增多,而忽略对新信号的识别。对此,我也会有意识地强化对消费者的理解,保持开放心态。
在对年轻人具体的研究上,我个人用的比较多的形式就是网上冲浪以及去逛线下店。比如我会经常在半夜睡不着的时候去微博搜索品牌或品类的实时动态广场,看看大家都在说什么;我还会去翻很多生活分享博主视频下的各种评论,里面有很多人都会问哪些东西好用等等。
概括来讲,我的关注角度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时动态以及长线趋势。
我将消费者的即时性动态分为两类:一类是相对真实的声音,一类是经过美化后的“噪音”。前者比如微博的实时动态广场,抖音、快手、B站的评论区,豆瓣等。在豆瓣的“零食拉踩小组”里,没有对热门品牌的追逐,只有美味至上。
另一类声音则是类似于淘宝买家评价、小红书笔记等运营相对成熟的内容板块。这类声音并不是完全没有意义,但是需要通过相对充分的信息收集和处理,再从中提取出共性的标签。
长线趋势上,我很关心年轻人对于社会议题的态度、对于流行文化的偏好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在社会层面,个体的独立意识和两性间的平等意识正在逐渐增强,映射到消费品上,“悦己型”消费正在成为潮流。比如,内衣行业,“内外”、“Ubras”等的火爆。
如果用一组词去概括我对新消费投资的态度,我觉得应该是“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一头是扎根进产业,一头是和正在成为消费市场主力的“95后”、“00后”同学一起成长。
加入“三坑”,与“粉头”保持沟通梅花创投 投资人牛菲
我们整个投资团队相对比较年轻,所以95后00后的一些审美偏好其实都在我们的观察之内。
我们机构对于新消费群体最直接的研究方式是综合各种数据,包括我们会调取被投消费品公司相关品类的用户画像及消费者数据,从理性的维度来判断年轻人的消费偏好。
我自己日常的话,除了逛B站外,还会加入95后00后的QQ群,参加他们线下的漫展等等。因为这些人群比较显著地喜欢追星,我还会去跟一些“粉头”(粉丝团头目)、KOL、KOC等保持沟通,以便取得更深入的交流。
我印象比较深的事情就是从去年开始加入了“三坑”,即包括汉服,lolita服饰,JK制服等这些圈子。
我记得,有一次,在一个漫展上,我碰到了一个“小女孩”,她可能比较喜欢我的服装,就主动加我带我玩,还把我拉到了由她发起的一个漫画二次元社群。
作为投资人,要做到“比年轻人更了解年轻人”其实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我们只能保证尽量抓住一些趋势性的消费行为。因为在互联网及新媒体的影响下,现在年轻人“信息孤岛”的现象非常严重,不是一群爱好的人基本聊不到一起。
比如年轻人的一些喜好,投资人必须亲自参与其中才能有所感知。之前我遇到过一个创业项目——针对95后00后的社交平台。这个项目创始人就说,95后00后其实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很容易去完成关系的“破冰”动作。只有具有同一爱好或者在同频的情况下,双方才愿意尝试互动。
不过,这些年轻人一旦实现破冰,他们很愿意把对方拽到自己的私域空间里。举个很生动的例子:这些年轻人可能会在某个彩妆群里大方地分享自己的感情话题,这样一来,这个彩妆群就会轻易地变成闺蜜群。
经过这一系列的研究与观察,我个人可能会继续关注“汉服”、“华服”等赛道的机会。这个领域目前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大行业的增速大于头部玩家的营收增速。
在新潮的线下业态“蹲点”,观察“小哥哥”、“小姐姐”们的真实消费体验青山资本 投资人周剑红
因为青山做的是天使投资,我们需要相对早地预见年轻人未来的消费行为及消费趋势。
我们的研究角度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现成可观察的部分,比如年轻人经常出现或聚集的地方,包括线上的社交和社区平台及线下的网红打卡地等,另一方面就是事后的数据监测与用户分析。
为了能够离“年轻人”更近,我个人更喜欢在线下业态“蹲点”,有时候会在一些比较新锐潮流的线下店待上四五个小时,观察那些“小哥哥”、“小姐姐”的真实消费体验,包括他们在消费的过程中会说什么、关心什么等等,我会当场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之所以会选择这样的方式研究年轻人的喜好,是因为我觉得线下的消费行为更加鲜活。虽然这可能并不是一个效率最高的方法,但其实几个小时“蹲”下来,获得的信息密度与能量密度相对更高一些。
以往大家概念里的年轻人,可能通常都是不积极不主动的状态。其实观察下来你会发现,他们多数人非常有自己的想法,有些角度和观点甚至是你从来都没有考虑到的。
通过线上与线下的年轻人行为洞察,我们也挖掘到了不少的投资机会。比如之前我们在看B站的时候,发现有大量虚拟主播存在,而且还拥有不少粉丝。我们因此就会想象——是不是可以抓住年轻人对二次元文化的追逐,去做一些虚拟主播的尝试。这个主播除了生产故事和内容外,可能还会卖货,与用户成为朋友进行互动等等。
目前我主要base在北京,未来,我可能会计划多去一些年轻人相对更多、消费观更加新潮的城市连续“蹲”上一段时间,比如成都、重庆、长沙、广东等等,更加直观地感受年轻人的消费体系与行为画像,以便更大程度地了解他们。
混迹豆瓣种草群,偶尔还担任大学创投活动导师众海投资 投资人胡滢
从我们的视角,目前的年轻人概念主要集中于95后。
在了解这些年轻人的喜好上,我们有几个固定的方式。比如从我们身边的实习生抓起,看看他们最近喜欢什么,推荐种草什么;另外豆瓣也有很多年轻人的种草群,我偶尔会去做大学生创投活动的导师,和他们做一些互动交流;在周末的时候,我也会去年轻人比较喜欢打卡的网红场所亲身体验一下。
通过这些方式,我觉得自己的确更加了解年轻人了,至少避免了自己盲目地以用户视角看产品看趋势。与年轻人交流下来,其实最终会发现在底层思维上,大家还是有共性的地方,比如关于生活的一些焦虑,比如分享的意愿,以及对小确幸的追求等等。
一个印象深刻的例子是,之前我有个推测——小吃的兴起会压缩正餐空间、茶饮的甜品化会挤压点心甜品的空间,毕竟人们的胃是有限的。但和00后实习生一起探店发现,不能用自己的新陈代谢来思考当下的年轻人。他们一天经常吃4-5顿,下午喝杯茶吃点心,晚上一顿火锅,更晚些时候居然还可以来顿炸串宵夜。
最近,在与年轻人的交流中,有关注到一些可能会关注的投资方向,即他们喜欢的休闲零食品类。我发现,这些95后除了对日益刚需的奶茶、高颜值甜品、点心很有消费力之外,炸鸡也是他们喜欢高频消费的,甚至会经常当正餐吃。
当然了,在某些时候,我也会因为对年轻人的某个消费行为没有足够了解而错失一些项目或机会。比如我之前觉得像汉服、低度酒等这些品类都太小众了,但这些后来也都在市场中快速崛起,成为了增长较快的热门赛道。(来源:猎云网)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