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晚间,阿里巴巴发布了2021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注:阿里巴巴财年与自然年不同步,从每年的4月1日开始,至第二年的3月31日结束)。
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这个季度,阿里营收2210.8亿元,同比增长37%;从盈利能力来看,非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润592.07亿元,同比增长27%。
财务数据的几个关键指标,都超出了市场预期,但天猫实物GMV(平台交易额)增速有所回落,当越来越多的挑战者对其发起冲击,从京东、拼多多,到抖音快手,从传统电商到直播电商,各个领域都面临挑战。淘系电商的增长动能是否还能保持,在接下去几个季度有待观察。
要完整观察一家企业,需要多维度视角去看。阿里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在财报后的电话会重点提及了“社会责任”这个词。创造就业,服务中小企业,生产端的改造,要跟业务一样,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阿里过去会这样,未来也会这样。”
通过财报的不同侧面,我们看看刚刚过去的这个季度,阿里巴巴分别做了什么,以及表现如何。
电商业务不再单打
阿里财报将整体业务分成了四大业务版块:核心电商,云计算,数字娱乐以及创新等其他业务。
营收比重上,淘宝天猫在内的「核心电商」继续扮演着引擎的角色。
「核心电商」是一个大的商业范畴,包括2C的线上线下零售、2B的批发、O2O、物流等。翻看财报中阿里近几年的营收情况会发现,核心电商占总营收的比重都超过了80%,贡献了大部分的经营利润,尤其是其中的淘系电商(淘宝天猫聚划算等)。
这个季度,传统的两项营收支柱:客户管理即广告营收(Costomer management)与佣金营收(Commission)合并后,在总营收的占比为46%。
1688、阿里国际站等2B业务,都保持着双位数的增长。菜鸟网络收入113.6亿元,同比增长51%,实现正经营现金流。这几项主力收入,支撑起了阿里稳定增长的动力。
不过新零售业务(核心电商分类下的“其他”收入),增速已经超过淘宝天猫了。
判断一个业务的成长性,离不开这些因素:1、增速;2、重要性。
阿里的新零售业务收入,包括高鑫零售、天猫超市、盒马、天猫进口直营、考拉等自营业务。这部分收入为517.6亿,同比增长101%, 占总收入的23%,成了这段时期的增速担当。
在财报后的电话会,阿里CFO武卫表示,即使去掉这个季度并表的高鑫零售部分,新零售业务同样增长了40%,总营收增速也有27%。
阿里早已不是一家电商公司,通过自营、收购、合并的方式,搭建起新的业务线。控股的高鑫零售这个季度开始财务并表,稍早前,大润发换帅,阿里林小海接任CEO,有望解决大润发超市与集团其他业务打通融合的障碍,进一步加强和天猫超市以及淘鲜达的协同。
1月31日,高鑫零售刚刚公布了2020年业绩。去年开出24家小润发,其中20家在南通市,4家在泰州市。「电商在线」曾在报道《大润发加速“变小”,下沉版盒马有什么想象力?》中观察到,无论是大润发、盒马还是永辉,中国零售卖场都开起了中小型超市,500平方米左右小业态挺进社区,下沉市场,触达更多的人群。
截至12月,盒马共开了246家门店。升级为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的饿了么,日均付费会员数同比增长了近30%,从送吃的到送水果蔬菜、日用品,不断增加着品类。
同城零售+本地生活服务+生鲜电商构成了我们的“身边经济”,是比网购还要大的市场,阿里从2015年就开始培育新零售生态,投入巨大,最近的一些列布局,不难看出是从过去被动及防守的策略,到进入主动进攻发展。一旦打通彼此间的业务壁垒,增加效率,占领这块高频市场,将为阿里抵御来自不同方向的炮火(京东、拼多多、美团最近都在发力社区团购)。
问题解决的了吗
用户增长,是资本市场对电商平台最关心的指标之一。
截至12月31日,阿里在中国零售市场的年活跃消费者AAC达到7.79亿。这个季度,年活跃消费者环比净增2200万,为近8个季度来的最好表现。
自2019年初以来,下沉市场就成了阿里用户增长的重要来源,几乎每个季度都贡献了60%至70%的增长。淘宝特价版的表现被单独拎出来,上线不到一年,已经取得了上亿MAU(移动月活数)。
淘宝主打丰富,天猫为品牌主阵地,淘宝特价版主攻工厂货上行。可以看出阿里针对不同的客户人群,进行分类管理,推出多元的商品供给,满足不同的用户。
不过在用户总量上,京东年活跃购买用户数4.41亿,拼多多年活跃买家7.31亿,都在追赶阿里。
在手机月活用户MAU这个指标上,12月底MAU为9.02亿,单季增加2100万。能在9亿月活的槛上完成临门一脚,这个数值已经非常接近中国现有的9.4亿网民,当增长不再是唯一目标时,接下来的发力点将聚焦于用户的使用时长、消费 上。
「电商在线」采访过的一些商家,最近都在尝试内容化,学习怎么拍视频。
今天的电商,变化巨大,特别是在流量侧。上游的流量也许是内容平台,也许即时通讯工具,也许是社区平台,他们以各种各样的形态锁定了用户。于是今天的电商有了新的课题——如何从抖音、快手、微信、微博、B站这些上游的这些流量池中,引入用户,在自己选择的平台中成交。
张勇认为,互联网用户产品增多,商家多平台经营成为常态。淘系平台的差异化价值,是能够提供成套的经营工具,而不是一种解决方案。
过去一段时间,淘系平台一直在做的事情:不断改版升级,增加商品信息流,新增内容中心「逛逛」。
一个新入口会产生多大价值?你看看直播就知道了,淘宝直播、快手、抖音都是千亿GMV,快手和抖音直接晋级成了电商公司。
这个季度,淘宝首页推荐带来的页面访问量同比增长了90%。淘宝直播年GMV超过人民币4000亿元。
淘宝正变得富媒体化,从最初的购物场,逐渐生长成一个看中内容的新场。从这个角度看,淘宝推出「逛逛」与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提出的「视频号」,都是意在加速App体内的流量循环。
每一项举措目标不一定能开拓新用户,但可以留住已有用户并促进消费。用户在平台上待的时间长了,就能实现逛买-吸引商家来开店-推新品新品牌-多元需求得到满足-更多用户来平台逛买,形成飞轮效应。
在最近的商家春节团拜会上,天猫发布了今年新的策略。「电商在线」在《天猫新策略》中梳理了三个关键点:
•提升消费者体验;
•降低运营成本,优化产品(旗舰店、数据产品),提升全域运营效率;
•推新品、新品牌、新品类。
不支持“二选一”,简化营销玩法,让商品价格更直接,物流体验更加确定性,提升体验成头等大事,淘系电商想要变得“简单”
阿里的新动能
当进入2021年之后,所有大公司都会回归到相同的命题:如何保住现有的增速,以及如何获得新的增量。
对于未来的投资直接关系到一家企业未来的成长性,阿里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说过,会用8到10年的时间孵化新业务。阿里的核心业务是商业,但阿里的业务有着不断突破边界更深入搭建基础设施的动力和意愿。
2009年春节后,一群年轻人在北京上地汇众大厦一间快要废弃的办公室里,写下了阿里云计算操作系统“飞天”的第一行代码,开启了中国云计算的新篇章。
阿里云成立已经第11年,菜鸟成立至今已经7年。“阿里有句话叫‘履带式发展’,就是我们永远为今天而工作,为明天而投资,为未来而孵化。”张勇说。
就好比一辆装甲车,履带一截连一截,要前轮领着,后轮跟着转动,才能扎实向前推进。
从最初的B2B(1688)→C2C(淘宝)→B2C(天猫)→金融(支付宝)→云计算(阿里云)物流(菜鸟),最终体系越来越完善,从单纯的交易平台演进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
这个季度,云计算收入161.15亿元,同比增长50%,经调整 EBITDA(一项非公认会计准则财务指标))实现了正增长。
这个季度,新零售和直营业务在总收入中占到23%,菜鸟5%,本地生活服务4%,云计算7%。多元发展带动阿里整体收入结构发生变化。
“我们说播种、壮大、盈利,今天菜鸟就是壮大的业务,云是走向盈利的业务。”阿里CFO武卫说。
几年前,阿里对于盒马等新零售的投资已成为拉动平台增长的动力,实现多引擎的稳定增长是阿里巴巴投资明天的结果。阿里对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投资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项目当中,物流、芯片、人工智能等领域都可以看到新技术的影子,这同样是阿里巴巴投资明天的结果。如今投资商家、投资明天,这些投入短期或难以在财报上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企业着眼于为企业提供持续性增长。
财报电话会议末尾,有投资者提问,阿里如何平衡利润和对新业务创新的投入?武卫的答复很干脆,“在利润和增长上,我们会毫不犹豫投资未来。”(来源:猎云网)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 京东金融回应“挤兑”传闻:称相关言论完全失实,资金安全受监管保护
- 光刻机巨头阿斯麦业绩爆雷,股价遭重创拖累全球股市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