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注商标恶意投诉已成破坏营商环境的“商业水军” 专家呼吁刑事打击

1月25日消息,日前,清华大学法学院组织邀请十余名专家、学者及字节跳动、快手、阿里巴巴等平台代表,研讨商标抢注和恶意投诉现象的治理与规制。

与会嘉宾指出,商标的抢注、囤积以及随之而来的以恶意投诉进行牟利问题已成社会公害,是一股扰乱商业秩序、破坏营商环境的“商业水军”。专家认为,此类“打着法治来破坏法治”的恶意行为愈演愈烈,应予刑事打击。

“由于网络平台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规模效应,抢注者往往不只针对单一的商家或者产品,而是批量抢注、批量投诉,并借此谋取高额利益。”专家认为,商标的抢注、囤积以及随之而来的恶意投诉并非全新的社会现象,但在平台经济的语境下已呈现出新的样态,即通过抢注各平台上被用于描述商品的关键字、网络热词、网红店铺名及网红的名字(姓名、花名、艺名),然后向平台进行商标侵权投诉,其意图并不在投诉本身,而是通过投诉索要高额授权费、撤诉费,甚至以电商平台“通知-删除”规则相要胁,对商家进行敲诈勒索。

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童驰表示,对于此类严重影响网络营商环境的“商业水军”行为,阿里已经建立起一套规则进行监控和识别,同时配合执法司法机关、联合权利人及商家进行打击,一方面积极引导商家进行在先销售证明或者商标构成通用名称等证据材料取证,同时通过正向引导、技术赋能,提供品牌保护等知产服务。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崔国斌认为,要彻底解决类似的问题需要花费很多资源,成本非常高,这已经成为社会公害。除了从源头上通过规制恶意抢注来规制恶意投诉,在商标法意义上强化使用目的,也可在刑法上设立规制措施。

另外,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申卫星教授指出,商标流氓问题的出现,是一种“以法治的名义破坏法治”的法律异化现象,当私法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时需要公法的参与,“应当通过司法裁判指导性、有影响力的案例使得通过法治来谋利、借助法治反对法治的法律异化现象被消除。”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1-01-25
抢注商标恶意投诉已成破坏营商环境的“商业水军” 专家呼吁刑事打击
【TechWeb】1月25日消息,日前,清华大学法学院组织邀请十余名专家、学者及字节跳动、快手、阿里巴巴等平台代表,研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