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科研究院2020教育科技融合趋势前瞻正式发布,聚焦数字化人才

12月21日,以“Digitalent数字化人才”为主题的慧科研究院2020教育科技融合趋势前瞻发布会在慧科集团总部举行。慧科集团合伙人、慧科研究院院长陈滢博士基于对未来2-3年教育行业发展趋势的洞察,从教育与科技 融合的视角,与到场的专家学者、高校老师、媒体等共同探讨后疫情时代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经之路。这是慧科研究院自2014年以来,连续第7年发布的教育趋势报告。

慧科研究院教育科技融合趋势前瞻2014-2020

另外,在发布会现场,陈滢博士邀请北大创新评论执行主编谢艳,在线教育资讯网CEO、博奥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岩,以及慧科集团合伙人、轮值总裁刘媞,就“数字化人才培养”的主题进行圆桌对话,分享他们在各自领域的的思考和实践。

数字化转型成企业必修课,数字化人才是核心驱动力

长久以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门选修课,一些传统企业虽知其重要性,但推进相当缓慢。而今年以来,疫情的突袭迅速暴露出企业在运营模式、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商业设计等方面的不足,疫情“黑天鹅”以一种极端的外力迫使企业不得不直面这个问题。

过去十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飞快,数字经济产值从9.5万亿涨到了35.8万亿,占GDP的比重从20.3%上升到36.2%。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同时随着5G、云计算等新基建的提速,进一步放大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迫切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字化转型变成企业的必修课,而数字化人才是核心驱动力。

快速发展的新技术和新产业对全行业的岗位提出了新的需求,企业的用工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社会对数字化人才的渴求和争夺前所未有。

数字化人才可以简单归纳为具有数字化信息素养、将数字化思维运用到工作中,能熟练应用数字化工具并进行数字敏感度分析的个人。数字化人才分为数字化领导人才、数字化专业人才和数字化应用人才三种,三者有机整合,阶梯式递进,组成了数字化人才金字塔模型。对于不同层次数字化人才的培养,不但要从学校的教育抓起,同时很多企业和个人也非常重视对应的能力提升。

陈滢博士分别从“能力捷径——快速敏捷的能力形成”“场景渗透——面向场景设计课程”“学于交点——强化面向实战的学习”“云上实践——云端训练加速能力形成”“众评众议——开放的多角度成果评估评价”这五个方面,对未来教育趋势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趋势一:能力捷径——快速敏捷的能力形成(Momentum of Competency)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根本来自于人。人才能力的形成需要企业根据战略进行持续(时间)地推动(外力)。

在经典物理学中动量公式 动量 = 质量 X 速度 (p = mv),这个公式本质上表述作用于物体上的外力在时间上产生的累积效应,这一概念同样很好地阐释了当前社会对数字化人才能力培养的要求,即在保证内容“质量”的基础之上,同样要提升能力建设速度,去满足科技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对人才能力“冲量”要求。

过往,社会对于数字化人才的培养和需求,以“质量”为主,社会对数字化人才普遍求“精”,更有耐心慢慢等候其发展成果。后疫情时代,由于消费行为、协同方式等变化,进一步提升到对“速度”的要求。

今年8月,职场社交平台脉脉联合开课吧发布《中国数字化人才现状与展望2020》,报告显示,疫情之后市场对数字化人才的总体需求量猛增,相比去年同期增长91%。

数字化人才培养迫在眉睫,左手是质量,强调的是培养过程中对于内容体系的提升;右手是速度,追求的是更快速和敏捷的效率提升。

这种“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要求,同时体现在企业和高校对于人才的要求。对于企业而言,因为市场需求倒逼,希望职场员工能迅速掌握数字化技能,摆脱困境,抓住新经济机遇。对于学校来说,也迫切需要专业课程体系与产业接轨,希望尽快跟上企业的发展节奏,精准输送人才。

这种能量的形成需要的是更好的方法和工具。这些方法和工具,在后疫情时代可以归结为4点:来源于面向场景的课程设计,面向实战的强化学习,云端训练能力的形成,还有开放的众评众议模式。

趋势二:场景渗透——面向场景设计课程(Scene in Course)

“无处不场景”的概念广被认可,场景化学习正成为主流趋势。

场景化学习是真实地还原现实工作中面对的情景和问题,以此来构建教学内容的一种方式,其关键在于构建特定的学习场景,还原真实的工作环境,解决学习场景和实际工作场景脱节的问题。

场景化学习的价值在哪里?在场景化课程设计中,搭载了真实的业务场景,这些业务场景不是来自于理论,不是来自于专家,而是来自于距离客户最近的一线业务人员。从一线人员的实际工作中,萃取有价值的经验,挖掘业务痛点,梳理工作流程,为制定企业策略和提高工作效率找到支撑点,同时能找到赋能人员的关键点。

作为数字化人才在线教育平台,开课吧在课程设计中就很注重场景的应用。开课吧的明星产品Python 中设计了多个真实的工作场景案例,通过项目的方式,手把手指导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这些场景覆盖了办公自动化、金融、新零售、电商、人力资源、企业管理、社群运营、营销、医疗卫生等行业和领域,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电商运营人员经常面临这样的工作场景,需要给平台运营的负责人汇报网站当月整体运营情况,具体要怎么做呢?课程中代入该运营人员面对的问题,梳理他手里掌握的数据和工作思路,提出解题目标,然后再指导他怎样制作漏斗图来分析平台转化率,如此通过业务指标数据来反映网站运营情况。

“办公室的千手观音”课程中,行政人员面对海量的文件需要同时修改名字,课程就从这个场景出发,教会学习者怎样批量修改文件名;“快速搞定全员绩效”课程中,结合人力资源的这个工作场景,课程具体指导学习者怎样完成多表合并、数据清洗、数据排序、绘制数据可视化图表等任务。

这些面向场景设计的课程就是这样通过还原实际情况,找出业务痛点,给出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趋势三:学于交点——强化面向实战的学习(Learning at Crossing)

数字化人才的培养,不是在一条轴上单向地传授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多轴线同时铺开,多维度培养交叉复合人才。复合人才包括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讲究的是综合素质的培养。

出身印度的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从工程技术人员成长为全球顶尖科技巨头微软的CEO,并在微软被唱衰之时,带领其重回浪潮之巅。有人问,为什么是纳德拉?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表示,因为他同时具备良好的工程师技能、商业眼光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素养。

懂专业、会战略、擅长沟通和人际关系,这种复合能力是其成功的关键。在全球数字化经济转型的当下,复合型人才最能经受时代的震荡和考验。

这种复合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学习的过程中具化为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判断力、责任心等多种维度,其强调的是面向实战的能力。

在产教融合的实践中,企业创新训练营是培养学生实战能力的最佳模式。训练营围绕前沿科技与信息产业,联合行业领军企业,在融合产业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实例分析,实境训练、实战检验的“三实”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战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

在这种模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以真实的企业项目进行全流程实操,制定目标,搭建团队,分工协作,公开答辩,后期复盘等,在这个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经验相结合,加深对专业和未来工作岗位的理解,掌握面向未来职业所缺的“软实力”。

趋势四:云上实践——云端训练加速能力形成(Practice on Cloud)

随着5G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教育正在发生一个质的变化,从连接信息,变成了连接行为和活动等。以往,线上课堂就是相对单向的远程教学,缺乏实时、多元的交流和互动;有了5G技术的加持,传递速度和整体体验得到明显提升,实现了在互联网上模拟现场教学的真实环境,打破了空间的限制。在这种技术的支撑下,我们得以在云端开展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和交流实践。

疫情期间,慧科因应在线教学的需求进行了很多基于云端的实践,包括工学结合项目、新型混合式金课、云中实验室等。

去年10月,慧科与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以现代学徒制的形式共建视觉营销产业学院,疫情期间,老师和同学们通过线上的方式学习进阶课程,即VR+工业,期间做了很多电商的三维产品,而学生们完整参与的“西藏变电站点云数据数字模型还原项目”在全网公开答辩中获得评委们的一致赞誉。

慧科与东北大学软件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在疫情期间开展了160课时的《互联网金融实践项目》线上教学,44名学生通过跨专业、混组、远程协作的形式,分组完成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规划-设计-开发-运营,并进行最终的线上答辩和产品演示。课程将线下实训移至线上,模拟疫情防控期间企业线上协同工作环境,积极探索线上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学生可以在课上实时参与答题互动。同时,课程录播与回放便于学生课下复习巩固,充分体现了线上实训的优势。

针对高校线上学习面临的挑战,慧科在疫情期间实践新型混合式金课模式。大数据分析应用、短视频制作与运营两门新型混合式金课率先在盐城师范学院和渤海大学落地。学生一方面可以通过大量的学习资源,如录播课程、线上实验平台、人工智能助手和教师辅助的模式进行自主学习,并以测试、实验为辅助,验证学习成果;另一方面,课程以关卡式学习为路径,学生们在任务驱动性的课程设计中完成爬虫程序实验或脚本创作等实操,不断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实践能力;最后,以小组制、项目式的形式,将企业真实需求作为导向和评价,完成从立项到交付的完整项目流程。

趋势五:众评众议——开放的多角度成果评估评价(Evaluation by Crowd)

众评众议好比一个具象的开放的广场,创新的探索和实践在这个广场上进行公开展示,广场四周围坐着各种各样的观众,基于不同的知识背景和经验对所展示的内容进行观点发布和交流。

疫情期间,慧科把这个“开放的广场”搬上了云端,邀请全国各地高校来到一个“云上广场”进行广泛交流。

因应线上教学和分享交流的需求,期间慧科组织了多场跨校、跨地域、跨专业的直播课堂,通过线上课堂、训练营答辩、跨校评审等多种形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促进高校之间的交流互动,激发教学创新动力。该系列课堂覆盖了全国30多个省市,1700余所高校的近万名教师参与。

在这个开放的平台上,同时聚集了来自不同学校的老师,针对同一个项目的展示进行不同维度的分享。这种探讨既收到很多肯定的评价,也夹杂着质疑和建议。肯定的声音表示,这种跨校、混组、远程协作的教学模式,不仅为国内高校的在线教学起到了示范试点作用,也为高校教师线上线下教学能力的双重提升和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起到了促进作用;质疑的声音则对邀请的嘉宾、互动的方式、评分的占比、分组展示等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优化的建议。

众评众议的开放平台,打破了高校与高校之间的藩篱,通过兼听多种不同的声音,广纳各方不同的建议,不断对教学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打磨和升级。

一直以来,慧科致力于深化产教融合,充当高校和产业之间的桥梁,搭建高校和产业之间的交流圈;同时,在这其中,慧科也推动着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横向交流,构建了一个无边界的交流空间。(来源:猎云网)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简版
  • 原版
  • 投稿
  • 回顶部
2020-12-22
慧科研究院2020教育科技融合趋势前瞻正式发布,聚焦数字化人才
众评众议的开放平台,打破了高校与高校之间的藩篱,通过兼听多种不同的声音,不断对教学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打磨和升级。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