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消息,据相关媒体报道,在美国联邦上诉法院的案件中,有官司指控Facebook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其主要行为是在用户推出社交媒体网站后,也会追踪他们的网络活动。
虽然Facebook的相关发言人表示该诉讼没有法律依据,他们也将继续为自己辩护。但在该法院的首席法官托马斯表示“Facebook的用户资料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披露个人的喜欢、不喜欢、兴趣和习惯,而不给用户提供有意义的机会来控制或阻止未经授权的探索他们的私人生活的动作。”
这已经不是Facebook第一次陷入隐私安全的旋涡了。
近日澳大利亚隐私监管机构就曾对Facebook的数据泄露事件对其提起诉讼。这一指控针对的还是Facebook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与Cambridge Analytica分享用户个人信息的事情,该事件发生时曾一度成为Facebook当年的丑闻,直接导致公司市值蒸发超过数十亿美元。除了被美国FTC罚款超过50亿之外,Facebook也将面对着来自澳大利亚相关机构的起诉。
自2018年“数据门”以来,Facebook表示已经对平台进行了重大修改,以限制应用程序开发人员获取信息。但这并没有改变Facebook在隐私泄露上频发不断的事故发生。
2019年10月,伊利诺伊州居民对Facebook滥用面部识别数据的事情进行了集体上诉。原告称Facebook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从数百万用户的照片中获取面部识别进行标签建议,与此同时美国最高法院拒绝了Facebook希望撤回面部识别集体诉讼的请求,为了尽早技术这一诉讼,Facebook不得不向所有受侵犯的用户支付5.5亿美元的和解金。
隐私事件的发生,让Facebook不得不将旗下的各项业务进行更为密切的技术整合,确保用户对话安全私密,并加入了其他隐私功能。
在过去的两年中,或许是Facebook创办以来最为艰难的日子,隐私规定的违反、开发权限滥用、用户隐私泄露,一次次的将Facebook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并且截止到现在还没有完全走出隐私危机,未来极有可能面临来自全球其他地区相关机构的处罚。
大数据时代,用户隐私的泄露在全球范围内其实已经是极为普遍的现象。
谷歌就曾因在瑞典违反数据保护法而被罚款5568万元,并且有媒体报道谷歌员工会收听来自Google Home智能音箱以及语音助手应用程序里的音频文件,即便谷歌表示“这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发语音技术,改善用户体验。”
但对于用户来说,个人隐私意味着秘密,始终包含着敏感的信息,被他人收听仍然有被“监视”的感觉。包括苹果、亚马逊其实也曾被报道过类似的隐私安全事件。
科技的快速发展让用户享受着便利性的同时也随时面临着隐私被暴露的可能性。在商业价值的驱动下,不少公司以用户数据为筹码抬高自身利益,大数据商业化与用户隐私安全之战愈发激烈。
除了法律法规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外,公司也应该慎重的对待用户隐私,过度的商业化数据挖掘侵犯只会招致用户的反感。但当所得超过所供时,即使面临着风险,不少企业可能还是会继续使用。
对于用户来说,更重要的还是要加强自身的信息安全,看似我们离大数据很远,但其实你的一言一行或许都是大数据的组成部分,都随时面临着被泄露的可能性。只有从自身做起,提高隐私保护意识,才可能会远离被恶意使用隐私。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