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数据不真实,7%增速哪里来?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经济数据,虽是例行的半年度数据发布,但这次发布会比以往更吸引眼球,因为市场需要从最新数据中判断A股未来走势,而上半年GDP增速是否破7,也成为新闻看点。

上半年GDP增速为7%,此数据不符合大多数经济学家预期,市场可能对数据真实性产生疑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称宏观经济缓中趋稳,但数据显示经济趋稳的效果在6月显现,一改上半年下行趋势,似乎有些突然,毕竟6月货币供给紧张,股市暴跌,至少金融业收入增幅下降。从数据看,6月经济企稳得益于工业增加值的改善,当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高于5月的6.1%。

上半年经济增速下降并不让人感到意外,以货币宽松为特点的刺激政策效果有限。这一方面是因为去产能过程难以逆转,另一方面是新增流动性并未注入实体经济。从数据看,上半年宏观经济呈现如下特点:

一,货币宽松效果有限。

早一天发布的央行数据显示,上半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6.59万亿元,同比多增8742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74.8%,同比高19.2个百分点。

这个数据咋一看相当不错,似乎银行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小,但从更能反映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社会融资规模看,同比少增了1.46万亿,表明整体融资额在下降。而一些与企业经营更为密切的贷款指标,更真实反映了经济运行状况。如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同比低3.1个百分点,委托贷款同比低5.5个百分点,信托贷款同比低4.1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同比低7.4个百分点,企业债券同比低2.2个百分点。这些指标与市场联系更为密切,多个融资数据增速下降,并不是因银行贷款增加所致,而是工商活动弱化的结果。这反映出两种可能,一是银行惜贷,更愿意将资金注入高收益领域,如股市。二是企业主动贷款意愿降低,对投资前景不看好。这既有市场需求不足原因,也有通缩预期。6月PPI同比继续下跌,环比降幅扩大,通缩压力犹在。

在企业融资不足情况下,银行对实体经济贷款增长近两成,贷款去向值得研究,一个基本判断是,这些新增贷款并未形成直接投资,而是用于债务人借新还旧,财政部推出的万亿地方债务置换计划,应该是形成银行贷款大幅增长的重要原因。

二,固定资产投资不振促经济下滑。

在目前经济环境下,稳增长的主要着力点是增加投资。但实际数据显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呈现逐月下降局面,5月增幅为11.4%,上半年增速为11.4%。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主要是地方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投资不足所致。政府投资能力下降,源于地方财政增长受阻,同时融资能力受限。企业投资意愿不强,更多与经济环境和预期有关。

在固定资产投资分类指标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下降,也是影响固定资产投资不足的重要原因。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逐月走低,从两位数降到一位数,同比名义增速2月10.4%,3月8.5%,4月6.0%,5月5.1%,上半年4.6%。虽然房地产销售出现反弹,但无法改变上半年投资下降局面。考虑到长周期调整,以及股市财富效应减退,下半年房地产投资难有超预期增长。

第三产业投资快速增长是近期中国经济亮点,这不仅有利于GDP增速,也有利于促进就业。6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8%,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继续高于临界点,意味着非制造业总体扩张步伐有所加快。不过令人疑惑的是,尽管第三产业上半年投资增长12.4%,但5月第三产业投资增速同比下降,不排除第三产业存在增长波动问题。

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看,用于投资的新增国内贷款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为2月0.2%,3月-3.7%,4月-2.1%,5月-6.3%,这充分说明,上半年对实体经济贷款增长近两成的数据缺乏真实性,因为大幅增长的贷款并没有构成固定投资的资金来源。

三,消费与出口或存在变数。

在中国经济转型中,消费被寄予厚望,但在经济下行背景下,居民收入增长受到限制,因而消费难以扛起稳增长大旗。上半年反映实物商品消费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0.4%,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5%。6月同比名义上涨10.6%,比5月快高0.5个百分点。消费虽然稳定,但是增速并不令人满意,而在股市变盘后,财富效应消失,下半年消费难有大的起色。

出口表现尚好,上半年出口增长0.9%,贸易顺差16128亿元,5月出口降幅较4月收窄3.4个百分点,6月出口增长2.1%,是否预示出口最差局面可能过去,仍有待验证。历年来出口大多会在四、五月份出现增速加快情况,具有季节性特征。从汇率角度看,上半年汇率稳定,不支持出口。而在股市泡沫破裂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受到影响,这不排除中国会暂缓资本开放步伐,并趁此机会更多让市场决定人民币汇率走向,这有利于中国出口,应成为下半年稳增长的应变之策。

面对经济下滑,宏观管理当局应改变稳增长策略,从宽货币向积极财政方向转变。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增加有效投资,这种想法已经在高层形成共识。因此,未来中央政府可能继续推出投资项目,并向地方政府提供适量债券融资,或者通过国开行政策性贷款转化为政府投资。不过此种做法也存在弊端,一是带来道德风险,二是延缓政府去杠杆过程。

从货币政策看,下半年仍会保持宽松,但宽松含义已经发生变化。鉴于股票市场教训,央行降准更加谨慎,6月的“双降”行动看似积极,但降准已经转向定向调控,显示货币政策趋向稳健。从引导利率下行降低融资成本角度看,央行应继续降息,以价格工具替代数量工具,既是调控需要,也是改革方向。当然存准率偏高,仍是问题,未来需要将存准率回归正常状态。由于物价偏低,即便近几月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央行仍有降准可能,但降准时间可能要延后。

从融资分类看,应继续发展资本市场。上半年企业股市融资同比增长3个百分点,占比仍不到社会融资规模的5%,这一方面说明股市波动对企业融资影响有限,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资本市场有着巨大发展空间。不过如果认定信贷增长更多用于债务人借新还旧,那么股市融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应该大大高于统计数据,尽快修复股市市场化机制,是管理层当务之急。从金融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看,如果股市不振,会直接影响GDP增速。一季度金融业增速为15.9%,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7%,有专家测算,如果金融业增速降到去年水平,GDP增速会下降0.6个百分点。因此,股市维稳也是两方面需要,既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也是直接稳定GDP增速。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经济数据,虽是例行的半年度数据发布,但这次发布会比以往更吸引眼球,因为市场需要从最新数据中判断A股未来走势,而上半年GDP增速是否破7,也成为新闻看点。

上半年GDP增速为7%,此数据不符合大多数经济学家预期,市场可能对数据真实性产生疑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称宏观经济缓中趋稳,但数据显示经济趋稳的效果在6月显现,一改上半年下行趋势,似乎有些突然,毕竟6月货币供给紧张,股市暴跌,至少金融业收入增幅下降。从数据看,6月经济企稳得益于工业增加值的改善,当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高于5月的6.1%。

上半年经济增速下降并不让人感到意外,以货币宽松为特点的刺激政策效果有限。这一方面是因为去产能过程难以逆转,另一方面是新增流动性并未注入实体经济。从数据看,上半年宏观经济呈现如下特点:

一,货币宽松效果有限。

早一天发布的央行数据显示,上半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6.59万亿元,同比多增8742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74.8%,同比高19.2个百分点。

这个数据咋一看相当不错,似乎银行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小,但从更能反映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社会融资规模看,同比少增了1.46万亿,表明整体融资额在下降。而一些与企业经营更为密切的贷款指标,更真实反映了经济运行状况。如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同比低3.1个百分点,委托贷款同比低5.5个百分点,信托贷款同比低4.1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同比低7.4个百分点,企业债券同比低2.2个百分点。这些指标与市场联系更为密切,多个融资数据增速下降,并不是因银行贷款增加所致,而是工商活动弱化的结果。这反映出两种可能,一是银行惜贷,更愿意将资金注入高收益领域,如股市。二是企业主动贷款意愿降低,对投资前景不看好。这既有市场需求不足原因,也有通缩预期。6月PPI同比继续下跌,环比降幅扩大,通缩压力犹在。

在企业融资不足情况下,银行对实体经济贷款增长近两成,贷款去向值得研究,一个基本判断是,这些新增贷款并未形成直接投资,而是用于债务人借新还旧,财政部推出的万亿地方债务置换计划,应该是形成银行贷款大幅增长的重要原因。

二,固定资产投资不振促经济下滑。

在目前经济环境下,稳增长的主要着力点是增加投资。但实际数据显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呈现逐月下降局面,5月增幅为11.4%,上半年增速为11.4%。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主要是地方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投资不足所致。政府投资能力下降,源于地方财政增长受阻,同时融资能力受限。企业投资意愿不强,更多与经济环境和预期有关。

在固定资产投资分类指标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下降,也是影响固定资产投资不足的重要原因。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逐月走低,从两位数降到一位数,同比名义增速2月10.4%,3月8.5%,4月6.0%,5月5.1%,上半年4.6%。虽然房地产销售出现反弹,但无法改变上半年投资下降局面。考虑到长周期调整,以及股市财富效应减退,下半年房地产投资难有超预期增长。

第三产业投资快速增长是近期中国经济亮点,这不仅有利于GDP增速,也有利于促进就业。6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8%,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继续高于临界点,意味着非制造业总体扩张步伐有所加快。不过令人疑惑的是,尽管第三产业上半年投资增长12.4%,但5月第三产业投资增速同比下降,不排除第三产业存在增长波动问题。

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看,用于投资的新增国内贷款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为2月0.2%,3月-3.7%,4月-2.1%,5月-6.3%,这充分说明,上半年对实体经济贷款增长近两成的数据缺乏真实性,因为大幅增长的贷款并没有构成固定投资的资金来源。

三,消费与出口或存在变数。

在中国经济转型中,消费被寄予厚望,但在经济下行背景下,居民收入增长受到限制,因而消费难以扛起稳增长大旗。上半年反映实物商品消费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0.4%,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5%。6月同比名义上涨10.6%,比5月快高0.5个百分点。消费虽然稳定,但是增速并不令人满意,而在股市变盘后,财富效应消失,下半年消费难有大的起色。

出口表现尚好,上半年出口增长0.9%,贸易顺差16128亿元,5月出口降幅较4月收窄3.4个百分点,6月出口增长2.1%,是否预示出口最差局面可能过去,仍有待验证。历年来出口大多会在四、五月份出现增速加快情况,具有季节性特征。从汇率角度看,上半年汇率稳定,不支持出口。而在股市泡沫破裂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受到影响,这不排除中国会暂缓资本开放步伐,并趁此机会更多让市场决定人民币汇率走向,这有利于中国出口,应成为下半年稳增长的应变之策。

面对经济下滑,宏观管理当局应改变稳增长策略,从宽货币向积极财政方向转变。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增加有效投资,这种想法已经在高层形成共识。因此,未来中央政府可能继续推出投资项目,并向地方政府提供适量债券融资,或者通过国开行政策性贷款转化为政府投资。不过此种做法也存在弊端,一是带来道德风险,二是延缓政府去杠杆过程。

从货币政策看,下半年仍会保持宽松,但宽松含义已经发生变化。鉴于股票市场教训,央行降准更加谨慎,6月的“双降”行动看似积极,但降准已经转向定向调控,显示货币政策趋向稳健。从引导利率下行降低融资成本角度看,央行应继续降息,以价格工具替代数量工具,既是调控需要,也是改革方向。当然存准率偏高,仍是问题,未来需要将存准率回归正常状态。由于物价偏低,即便近几月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央行仍有降准可能,但降准时间可能要延后。

从融资分类看,应继续发展资本市场。上半年企业股市融资同比增长3个百分点,占比仍不到社会融资规模的5%,这一方面说明股市波动对企业融资影响有限,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资本市场有着巨大发展空间。不过如果认定信贷增长更多用于债务人借新还旧,那么股市融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应该大大高于统计数据,尽快修复股市市场化机制,是管理层当务之急。从金融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看,如果股市不振,会直接影响GDP增速。一季度金融业增速为15.9%,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7%,有专家测算,如果金融业增速降到去年水平,GDP增速会下降0.6个百分点。因此,股市维稳也是两方面需要,既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也是直接稳定GDP增速。

作者刘杉: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南开大学国经所客座教授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专题报道
企业专栏
2015-07-20
信贷数据不真实,7%增速哪里来?
摘要上半年企业股市融资同比增长3个百分点,占比仍不到社会融资规模的5%,这一方面说明股市波动对企业融资影响有限,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资本市场有着巨大发展空间。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