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B轮融资5亿美元 中国WeWork却更加焦虑了)
7月27日,WeWork宣布中国WeWork获得由挚信资本、淡马锡控股、软银集团、软银愿景基金及弘毅投资领投的共计5亿美元B轮融资,用于加快在华业务的发展,这意味着WeWork对中国业务的进展并不满意。
作为共享办公的鼻祖,WeWork近年来的发展可以说是顺风顺水,虽然华尔街对于WeWork超高的估值还存在争议,但全球第二大独角兽企业的光环,让WeWork在欧美市场高歌猛进。
目前,WeWork已经在全球22个国家、75个城市拥有283家办公地点,超过25万会员。2016年WeWork首次进入亚洲,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办公地点,显然WeWork是将中国作为亚太地区最重要市场来对待。
两年多过去了,WeWork中国的发展速度却迟迟提不起来,只有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开设了十几个办公地点。与中国本土的共享办公企业相比,这样的速度难以让WeWork总部满意。
2018年4月,WeWork斥资4亿美元并购了中国的另一家外资联合办公品牌裸心社。双方合并之后,中国WeWork的办公地点提高到了40个,会员数量提升到20000,但裸心社也只在北京、上海两座城市发展,中国WeWork的城市覆盖量还是二。
其实,中国WeWork的发展并不缺资金,也不缺实力雄厚的股东,此次入股的挚信资本、淡马锡控股和老股东弘毅投资都是实力派。中国WeWork最大问题还是在于速度,拿到融资也解决不了发展速度落后于本土竞争对手的现状。
就拿和WeWork模式最为接近的氪空间来说,氪空间今年在国内一线城市拓展的速度非常惊人,仅1-4月新签物业面积就达到15万平方米,氪空间创始人刘成城表示,目前氪空间每个月新拓展的面积5万平方米,这一数字比中国WeWork在2017年全年新增的面积都多。
完成新一轮融资,并不能减轻中国WeWork的焦虑。
中国WeWork的第一个焦虑是竞争对手速度持续提升,差距在拉大:氪空间目前已经覆盖国内11个城市,据称今年内就要提升到20个城市左右,新社区就像变魔术一般接二连三的出现,线上线下的推广也是不遗余力。
按照氪空间宣布的发展计划,2019年底管理面积要达到150万平方米,这意味着氪空间有信心在一年之内新增百万平方米,这样的速度是中国WeWork很难追赶的。
第二个焦虑是有钱却没有好的收购对象。收购其他联合办公企业,是中国WeWork迅速扩大规模的捷径,但中国很多联合办公企业复杂的股权结构、糟糕的财务状况,社区的软硬件品质,都让中国WeWork不敢轻易下手。
另外,中国排名靠前的联合办公企业大多倾向于独立发展,中国WeWork肯出钱也不一定能买得下来,而管理面积5万平方米以下的中小型联合办公企业,收购需要投入的大量时间、精力以及后续的整合工作,买下来也意义不大。
第三个焦虑来自于估值的上升。中国WeWork本轮融资之后,估值从10亿美元升至50亿美元,看起来是好事情,但仔细分析对其发展可能埋下的是隐患。
中国WeWork50亿美元的估值不低,何况市场上还有氪空间这样一个参照物,业务规模和发展速度都比中国WeWork强,其估值只有十几亿美元,对于有意投资联合办公的资本,氪空间成长性更好,未来回报更高。
就在几年前,另一家共享经济巨头Uber在进入中国市场后,Uber中国拿了百度、中信等公司的十几亿美元融资,但最终败给了滴滴。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发布会后股价重挫,市值单日蒸发超4700亿元
- 爱玛科技董事长被留置,股价大跌市值缩水
- AMD股价下挫 发布新型AI芯片但未带来投资者盼望的信息
- 比亚迪上半年研发投入超200亿元,比特斯拉多出约40亿
- 英伟达第二财季营收300.40亿美元 净利润同比大增168%
- 知名特斯拉投资人“心灰意冷”:持仓已砍半,AI和机器人都救不了它!
- 腾讯音乐Q2持续高质量增长:总收入71.6亿元,付费用户数1.17亿
- 微软Q4营收647亿美元净利220亿 盘后一度大跌7%
- 英伟达市值接近苹果 高增长可以持续吗?
- 优信发布财报:零售量环比同比均增长 预计2025财年业务量增长超200%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