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宝保险7年增资13次仍难脱困 偿付能力连降8季度

(原标题:利宝保险7年增资13次仍难脱困 累亏超12亿偿付能力连降8季度)

长江商报记者但慧芳

外资财产险公司利宝保险对增资如此迫不及待。

7月20日,利宝保险在其官网上公布了注册资本从15.6亿元人民币变更为16.01亿元人民币的公告,同日,利宝保险在中保协官网披露增资公告,称母公司已于7月3日同意将利宝保险的注册资本金从16.01亿元变更为17.26亿元,该增资方案尚待中国银保监会的批准。

这是利宝保险在2018年完成两次增资变更注册资本之后的再次启动增资计划。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利宝保险的增资行动,自确切可查的2011年以来,已经完成13次增资,母公司美国利宝互助保险集团(简称利宝互助)累计增资额已高达12.46亿。

然而,“不断输血”下,利宝保险仍困难重重——2009年-2017年间亏损已超12亿,车险业务承保亏损非车险业务拓展乏力,偿付能力充足率连续两年下滑至接近100%……

“外资险企在规模和竞争力上,确实处于弱势地位。”7月22日,华中地区一位资深的保险专家对长江商报记者直言,“车险本身竞争过于激烈难以实现盈利,非车险业务外资险企也缺乏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品牌优势、管理和营销优势等。外资中小险企想要崛起突围,短期来看比较困难。”

一年3次推进或完成增资计划

利宝保险在今年的保险公司“增资潮”中,显得尤为主动。7月20日,利宝保险先后在官网和中保协官网上披露了2次增资公告的进展。而在2017年12月28日,中国保监会还批复了利宝互助对利宝保险进行的6000万元增资,该增资计划在2018年4月已经公告注册资本变更完成。

一年3次推进或完成增资计划,可谓速度很快,然而利宝保险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已经出现了连续8个季度的下滑。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自2016年第二季度以来,利宝保险虽然启动并完成了多轮增资计划,但仍阻挡不了偿付能力下滑的局面。在2016年第2季度,利宝保险的核心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由上季度的319%下滑至303%。此后,其核心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下滑至251%、168%、164%、155%;在2017年第三季度下滑至150%以下,仅为141%。到2017年第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其核心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下滑至140%和130%。

特别是其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已渐逼100%的监管红线。从下滑速度来看,利宝保险在2016年核心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下滑最为明显。而这两年间,利宝保险业务发展增速也较为明显。历年年报数据显示,2016年利宝保险营业收入及保险业务收入分别达到11.54亿和12.31亿,在2015年的基础上实现增速达33.10%和38.47%的高增速。2017年利宝保险营业收入及保险业务收入分别达到14.51亿和15.33亿,在2016年的基础上增速又均超过20%。

有行业人士曾对长江商报记者分析,保险公司业务的迅速扩张、连年的利润亏损容易导致资本消耗较快,继而影响偿付能力充足率,而对于内生资本补充能力相对较弱的险企,进行外部融资显得尤为重要。

在利宝保险的发展历史中,频繁增资一直贯穿其中。长江商报记者通过官网可查阅的数据发现,2011年利宝保险的注册资本金仅为3.55亿人民币,经过7年的13次增资行动,利宝保险在目前的注册资本金已变更为16.01亿人民币(1.25亿的新增资计划还未获批),总增资高达12.46亿,所有的增资额全部来自于母公司利宝互助,无一新增股东。

车险业务承保年亏过亿

今年一季度,利宝保险的保险业务收入达4.4亿元,净利润亏损1939万元,虽然亏损额在上季度的基础上有所缓和,但其净资产规模在上季度的基础上出现下滑,比去年同期净利润亏损幅度有所扩大。

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7月,美国利宝互助保险公司在中国的分公司正式改建为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利宝保险有限公司,“分改子”工作进行11年,利宝保险至今仍未盈利。

历史可查的利宝保险公开的年报数据显示,2009-2017年,利宝保险分别净亏损9171.06万元、8570.20万元、1.05亿元、1.55亿元、2.45亿元、1.77亿元、1.59亿元、1.4亿元和9806.47万元,9年间累计净亏损达12.56亿。

从利宝保险历年的保费收入前五名的保险产品经营信息来看,机动车辆保险产品承保亏损最大。从2010年到2017年,利宝保险的车险保费收入分别约为3.06亿、4.13亿、5.72亿、7.6亿、7.33亿、7.23亿、8.60亿和9.82亿,对应年份的车险承保利润分别为-6776.94万元、-9023.6万元、-1.28亿元、-2.3亿元、-1.95亿元、-1.6亿元、-1.70亿元和-1.48亿。

此外,意外伤害险是利宝保险一直未能实现承保盈利且亏损仅次于车险的保险产品,其2017年承保亏损1626万元。

利宝保险2017年年报数据显示,在其营业支出中,赔付支出所占的比重最大,在15.88亿营业支出中,赔付支出为9.14亿,占比为57.54%,相比于2016年同期所占比重48.53%,占比呈快速增长态势。此外,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业务及管理费两项成本支出所占的比重也较大,约占20%左右。不过这两项支出在2016年的基础上占比上升尚不明显。

在投资收益上,利宝保险2017年的投资收益为2890.36万,在2016年2692.51万的基础上略有增长,增幅为7.35%,投资能力未展现出明显改善。

“外资财险公司在中国开展车险业务实际起步于2012年,此前受政策限制,外资财产保险公司只能经营商业车险而不能开展交强险业务,但是,由于消费者往往倾向于在同一家购买车险产品,且交强险具有投保的强制性特征。故而中资车险其实多年畅享‘政策红利’,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平洋财险作为财险‘老三家’市场份额超过六成,全外资财险公司生存状况一直堪忧。”有行业资深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在2012年以后,外资财险公司既无历史优势,又无品牌优势、人才优势、管理优势以及股东优势,在车险市场的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并未出现明显的转机。

“逃离”车险业务或仍难扭亏

从利宝保险的业务构成来看,“逃离”车险市场和“去车险化”正在正在逐步推进之中。

其2017年年报称,本公司的保险业务收入主要为源自机动车辆保险业务的保费收入。2017年度,机动车辆保险业务已赚保费占总已赚保费的比例约为65.3%(2016年度:70.6%)。

长江商报记者查询发现,2015年,机动车辆保险业务已赚保费占总已赚保费的比例为86.0%。而在2014年,其机动车辆保险业务的占比高达93.4%,2010-2013年度,机动车辆保险业务占比约为84.7%、85.3%和91.3%。

相比于2014年的最高峰时期,2017年利宝保险的车险业务已赚保费占总已赚保费的比例已经下降了28.1个百分点,几乎是历史最低水平。

但是,利宝保险在“去车险”后,责任险、意外伤害险、企财险、货运险这四项保费收入排名前五的保险产品,在2017年经营情况并不算特别理想。以责任保险为例,利宝保险在2017年前所未有的实现责任保险保费收入4.64亿,相比2016年的2.97亿保费收入增长56.23%,但在承保利润上,2017年承保利润仍只有3072万元,且还存在-3014万元的未决赔款准备金的缺口。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7-23
利宝保险7年增资13次仍难脱困 偿付能力连降8季度
利宝保险7年增资13次仍难脱困 偿付能力连降8季度,保险 利宝 险企 保险公司 财险公司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