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额支付市场硝烟再起 银联卡小额免密上限将升至千元)
■本报记者毛宇舟
在争夺的如火如荼的小额支付市场,银行系公司再迎利好。近日,多家银行表示,5月1日开始,银联芯片借记卡的小额免密免签单笔限额将由300元提升至1000元,同时根据各家银行自行调整,单日累计限额也将有所提升。
从本月开始,根据“296号文”,条码支付规范要求,使用静态条码进行收款时,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一涨一降中,小额支付市场硝烟再起。
银联芯片卡限额将提升
银联官网显示,银联小额免密免签是中国银联联合各家成员机构于2015年推出的一项小额快速支付服务,自2018年6月1日起,中国银联将与各成员机构联合对“小额免密免签”功能进行优化,届时银联芯片借记卡、信用卡的小额免密免签单笔限额将由300元提升至1000元。
在完成限额提升的双免商户中,当持卡人使用具有“闪付”功能的银联芯片卡或移动支付设备,进行1000元以下(含1000元)的非接触式交易时,都可实现“一挥即付”的支付体验,无需输入密码、无需签名。
不过,本报记者咨询多家银行信用卡中心得知,多家银行都将在5月初开始实施。例如招商银行客服表示,自2018年5月2日起,中国银联将与该行联合对“小额免密免签”功能进行优化,届时其发行的银联芯片借记卡的小额免密免签单笔限额将由300元提升至1000元,单日累计限额将提升至2000元。
光大银行称,带有“QuickPass”标识的银联芯片信用卡和ApplePay、小米Pay和华为Pay等手机闪付产品均默认开通小额免密免签功能。自2018年5月1日起,小额免密免签单笔限额将由300元提升至1000元,单日累计限额将提升至3000元。
而从4月1日开始实施的《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规定,使用静态条码支付的,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
根据本报记者了解,在目前的小额支付场景中,静态也就是纸质二维码一般以微信、支付宝居多,银行二维码自工商银行推出首个二维码产品开始,产品多为动态二维码,需要商家用扫码枪扫描客户客户端的动态二维码进行交易,因此受限较小。
银行支付结算手续费降低
Analysys易观发布2017年第四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机构综合支付市场交易份额占比显示,支付宝、腾讯金融和银联商务分别以44.51%、30.36%和12.12%的市场份额位居前三位,三者市场份额总和达到86.99%。
而在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2017年第四季度交易规模达377274.5亿元,环比增长27.91%。其中前三名分别为支付宝、腾讯金融(微信支付)和平安壹钱包,市场占比分别为54.26%、38.15%和1.35%。
截至2017年年底,移动支付使用人数已达5.27亿人,较2016年年底增加5783万人,年增长率为12.3%,使用比例达70%。然而对于银行而言,受到多方面影响,多家银行支付结算相关业务的收入正在下降。
工商银行年报称,以满足消费者金融需求为立足点,继续加大结算类业务优惠力度,积极推进普惠金融措施落地,持续向实体经济和消费者减费让利。2017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396.25亿元,比上年减少53.48亿元,下降3.7%
农业银行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年末,结算与清算手续费收入111.13亿元,较上年减少56.02亿元,下降33.5%,主要是由于本行贯彻落实国家金融服务收费政策,减免部分业务收费。
某股份制商业银行电子银行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现在支付市场争夺太激烈,第三方支付前几年贴钱做,这几年逐渐盈利。银行进入得晚,只能打价格战,手续费越来越低。
包商银行总行渠道管理部总经理王双洋指出,支付是银行最基础的业务,如果支付业务被第三方机构占据,对于中小银行将是巨大的打击。支付业务是直通客户的纽带,如果丢失了这一部分业务,会切断与客户的直接联系,久而久之可能会被客户抛弃。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 京东金融回应“挤兑”传闻:称相关言论完全失实,资金安全受监管保护
- 光刻机巨头阿斯麦业绩爆雷,股价遭重创拖累全球股市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