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独家|共享办公整合潮来袭,Wework与裸心社合并)
4月12日早上,共享办公企业裸心社的员工被告知,公司将与WeWork合并。不过与裸心社合并的主体是WeWork China而非集团WeWork Global。
第一财经记者独家获悉,WeWork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dam Neumann现身裸心社进行合并的相关演讲,将此事称之为合并而非收购,其表示,两个公司价值观契合,这是最佳的选择。
据接近裸心社消息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裸心社的员工并没有被WeWork团队整合或遣散,而员工也将成为股权持有人,并将全程参与WeWork对新员工的训练。两个公司的合并期预计为半年左右,今年年内,裸心社还将是独立运营。
两大共享办公的合并
WeWork是来自美国的共享办公巨头,也是共享办公领域的启蒙者,于2016年7月正式进入中国市场。WeWork联合办公空间2010年创立于纽约,现已覆盖全球71座城市,200多个办公地点,拥有超过21万会员。目前,在中国,WeWork的办公空间集中在上海和北京两个城市。
2018年2月,WeWork大中华区总经理艾铁成宣布将进入深圳,以及厦门、成都、苏州、杭州等8个城市。艾铁成甚至表示:“今年底之前,WeWork会有更多的店开业。如果中国(扩张)不比全球速度快几倍,就是我的工作没做好。”
为了开拓中国市场,WeWork在中国成立了独立的公司,投资也是独立的投资。2017年7月,软银集团及私募基金弘毅向WeWork投资5亿美元,并设立中国WeWork公司。这5亿美元将专款专用,用于WeWork在中国市场的扩张。
第一财经记者曾采访艾铁成,软银和弘毅在盈利和资金回报周期上有什么要求?艾铁成回答:“(软银和弘毅)与我们的理念非常一致,这种回报就是未来几年整体的增长。我们的首要目标就是扩张。”不过盈利和财务数据艾铁成不愿多谈。
在此逻辑下,WeWork把裸心社收入麾下不难理解,一切为了扩张和规模。
裸心社的创办则颇有意思,其创始人——高天成,在2005年来到中国发展。当他在繁华喧闹的上海工作时,非常思念南非的辽阔空间。他花了6年时间,终于找到避暑圣地——莫干山。在高天成和他的合伙人卢家宝、赖怡凡以及他的夫人叶凯欣的努力下,裸心谷在2011年10月开幕了,这个定义为野外奢华酒店的裸心谷曾经一房难求,一度成为中国最热门的度假旅游品牌之一。从2015年开始,裸心希望通过自己独特的理念和方式, 创造出新的工作生活方式, 裸心社应运而生,其希望创新立异与独具设计感的联合办公空间,为创业者、中小企业,和跨国大公司提供一个平台。
第一财经记者从接近裸心社的消息人士处获悉,目前裸心社的员工员工也将成为股权持有人,并将全程参与WeWork对新员工的训练。两家公司的合并期预计为半年,今年年内裸心社还是独立运营。
截至发稿时,Wework对此未予置评。
资本整合潮来袭
此前,裸心社方面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还表示,裸心社还计划和摩拜单车、湾流国际等进行跨界合作,互相导流客源。截止至目前,裸心社在中国、越南、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和地区扩张,其在上海有17家店、在北京有6家店。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裸心社的资本运作一直存在,但是其融资道路走得并不顺畅。裸心社于2106年11月宣布获得基汇资本的B轮首批融资以打开亚洲市场。2017年年中,裸心社宣布将与JustCo合并,几乎同时,启动C轮融资。但目前,裸心社与JustCo合并计划被搁置,C轮融资仍未能完成。
裸心社联合创始人、董事长高天成此前表示,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合并和融资轮对于共享办公空间而言至关重要。他打算在投资者的支持下,继续迅速扩张。然而如今,裸心社的前程已变。
第一财经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裸心社过去一年在中国运营不佳,人员流失较为明显。加之融资并不十分顺畅,因此对于裸心社而言,谈妥一个价格来出售共享办公业务算是一个不错的出路。而对于WeWork而言,可以扩大业务版图,提升自身市场估值。甚至有业内分析估测,此次与裸心社的合并易完成后,WeWork中国的估值将超过25亿美元。
共享办公的资本潮依然来袭。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共享办公共获得约19.3亿元融资。1月11日,氪空间宣布完成6亿元Pre-B轮融资,是中国共享办公领域最大单笔现金投资。3月27日,梦想加空间宣布正式完成总规模达3亿元B轮系列融资。3月28日,米域MIXPACE宣布完成B-1轮融资,4亿融资款已到账,并将在近期逐步落实B-2轮融资。资本运作的频繁也加速了并购潮的来袭,2018年1月3日,优客工场完成对洪泰创新空间全资并购。同年3月9日,完成对无界空间的并购。3月26日, 优客工场和wedo联合创业社联合发布消息称, 双方即将完成合并。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 京东金融回应“挤兑”传闻:称相关言论完全失实,资金安全受监管保护
- 光刻机巨头阿斯麦业绩爆雷,股价遭重创拖累全球股市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