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阿里洽购饿了么尚未定局 未来双寡头对决几无悬念)
作者:⊙记者 温婷 ○编辑 邱江
外卖配送业务对于零售业变革“最后一公里”的作用日益凸显,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阿里急于收购饿了么的原因。阿里系资本对饿了么的持股比例达到32.94%,超过了饿了么管理团队。饿了么归于阿里麾下只是时间问题。如果收购顺利,饿了么将大概率并入口碑,并助力后者对战美团点评。生活服务类平台的两强格局,再度沦为阿里与腾讯对垒的战场。
⊙记者 温婷 ○编辑 邱江
华联股份一纸公告透露了阿里收购饿了么的最新进展:阿里的确已经接触饿了么股东,但转让价格等细节尚未谈拢。业界认为,一旦收购成功,饿了么将大概率并入口碑,在生活服务类平台形成与美团点评两强并立的格局。
收购势在必行
华联股份28日公告称,阿里巴巴近期已接触Rajax(饿了么运营方)全体股东并表达收购意向,但公司目前未与阿里巴巴就Rajax股权转让事项签署任何协议,涉及股权转让的价格、时间、数量及交易方式等核心条款尚在磋商中。
根据公告,华联股份通过全资子公司对Rajax的持股比例从最初4.83%降为2.04%。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比例变化正是阿里系资本两次增资后的结果,也暗示饿了么发展路径的微妙变化。
当市场纠结于饿了么95亿美元估值是否真实,殊不知价格已经不是影响交易的最终因素。在美团点评以300亿美元的最新融资估值冲刺IPO时,阿里收购饿了么以夯实口碑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话语权”势在必行,关键在于接下去双寡头的仗该怎么打。
公开资料显示,饿了么是2008年创立的本地生活平台,主营在线外卖、新零售、即时配送和餐饮供应链等业务。截至2017年7月,饿了么已获融资总额达23.4亿美元,投资方包括阿里巴巴、蚂蚁金服、中信产业基金、华人文化产业基金和红杉资本等。2015年前后,O2O大热,饿了么以强劲的拓展能力飞速崛起,并吸引了腾讯、京东、大众点评和滴滴的投资。
事态的转机源自2015年底饿了么获得阿里巴巴12.5亿美元投资。与此同时,阿里与蚂蚁金服分别注资30亿元成立口碑,大众点评与美团合并。资本的整合改变了整个生活服务类平台的竞争格局,也打破了饿了么独立发展成为独角兽的预期。
此后,阿里携蚂蚁金服分别在2016年和2017年两次向饿了么进行投资,其中阿里的投资总额接近12亿美元。完成投资后,阿里系资本对饿了么的持股比例达到32.94%,超过了饿了么管理团队。饿了么归于阿里麾下只是时间问题。有投资界人士告诉记者,当时已经有饿了么老股东持股观望,待价而沽。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8月,在阿里的融资支持下,饿了么合并百度外卖,百度通过换股方式成为饿了么股东,并承诺给予新平台流量入口、智能技术、金融保险等支持。此次阿里全面收购饿了么,百度将以何种形式退出也是一大关键。
双寡头直面开战
事实上,饿了么外卖业务已经接入口碑,从业务层面成为口碑本地生活服务的重要一环。口碑CEO范驰此前透露,口碑已于今年1月被纳入阿里新零售体系,成为阿里新零售四路大军之一,主要负责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尤其是餐饮行业探索与实践新零售模式。基于口碑在阿里新零售版图中的定位,其与美团点评必将正面开战。
目前,美团点评合并后已完成两轮融资,融资额分别高达33亿美元和40亿美元,获得腾讯持续增资。更重要的是,公司已在2017年5月实现盈亏平衡,正在谋划独立上市。业务层面,美团外卖已经接入腾讯旗下微信第三方服务,与滴滴、京东、摩拜并列。无论从线上引流还是智慧零售等技术输出上,腾讯对于美团的支持都在加大。
美团点评CEO王兴在最新内部信中透露,2017年美团点评公司整体收入增长实现翻番,超过330亿元;GMV交易额突破3600亿元,线上日订单量峰值超过2700万,额外的还有线下超过700万单的交易。
不仅如此,美团点评配送业务也在积极拓展品类。日前,腾讯25亿入股海澜之家后,海澜之家与美团点评购物频道合作的“海澜之家品牌馆”上线,海澜之家的配送业务将由美团骑手在1小时内完成配送。未来,美团点评配送业务还计划向生鲜、零售等更多品类拓展,并已经有品牌商抛来橄榄枝。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比亚迪上半年研发投入超200亿元,比特斯拉多出约40亿
- 英伟达第二财季营收300.40亿美元 净利润同比大增168%
- 知名特斯拉投资人“心灰意冷”:持仓已砍半,AI和机器人都救不了它!
- 腾讯音乐Q2持续高质量增长:总收入71.6亿元,付费用户数1.17亿
- 微软Q4营收647亿美元净利220亿 盘后一度大跌7%
- 英伟达市值接近苹果 高增长可以持续吗?
- 优信发布财报:零售量环比同比均增长 预计2025财年业务量增长超200%
- 36氪Q4季报图解:营收1亿同比增7% 净亏1766万
- 联想控股2023年净亏损38.74亿元同比转亏,营收下降10%
- 腾讯音乐Q4及年报:在线音乐强劲增长,持续促进产业共赢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