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吴晓波:都市精英的“美”与“执着”)
在中国的财经媒体界,吴晓波无疑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
从最初的财经记者,到后来的财经作家,再到现在的财经自媒体人,每一次身份更替,回顾看来都是一次成功的创新与转型——其背后映射的,则是吴晓波作为现代都市精英的代表,对于“美”的追求和执着。
“人的一生,到最后都会成为价值观的选择,价值观这种东西,最后又归结到广泛意义的审美上。”在吴晓波看来:“我们的人生,在很大程度上,是这种选择的一个结果。”
吴晓波坚定的认为,坚持在大部分情况下,肯定是一件好事,很多创新都是长时间的尝试-失败-坚持-再尝试之后,最后才做出来的。但是创新也不意味着破釜沉舟般的冒险,相反,它需要一种健康、理性的精神:“你需要在创新前和创新的过程中做很多工作,包括系统化的论证、有效的管理,需要建立在有目的、有规划的认知基础上。”
“我一直都是一个写字的人”
“我觉得自己一直都是写字的人,这一点我是挺坚持的。”即便现在作为最具光环的财经媒体人,对于文字之“美”,吴晓波依然保留这份最初的坚持与执着。
“我大学毕业之后,最早是在新华社做了十几年记者,中间开始每年写一本书,后来从新华社出来做蓝狮子财经出版,再后来做自媒体,很多事情在变化,这一点(指文字写作)是没有变化。”吴晓波这样表达自己对财经类文字写作的执着与热爱。
回顾最初的记者生涯,吴晓波至今记忆犹新。“我当记者的时候,杭州不像北京、上海、广州,根本就不是一块大记者的土壤,但我又不愿意离开杭州,我的父母和女朋友都在杭州。现在回想起来,就是把规划做好,然后适时地做一些转变。”当时吴晓波给自己记者身份的定位是——“决定只做财经”。
从1990年开始,吴晓波花几年时间采访了大量的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和企业家,中间有三年时间几乎不着家。“跑完之后,就是开专栏,再三年之后决定要写书,我希望成为一个职业作家,每年写一本书。”吴晓波回忆。
但财经作家之路,也绝非一路坦途。吴晓波坦言:“我的第一本书一点也不畅销,还是我自己买了一个刊号印的,第二本书、第三本书也没卖好。当我写《大败局》的时候,已经是我的第四本书。”《大败局》讲述了多个国内知名企业由盛极衰,如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突然的枯萎所给人们震撼。该书在2001年问世,旋即销量突破百万册,俨然那个时代的“爆款”。
但这样的“爆款”,并未得以延续。吴晓波坦承:“《大败局》出来以后,有一段时间我还是找不到好作品。《大败局》2001年出的,销量过一百万册,但是第二本过一百万的书已经是2007年了,中间七年我又写了六本书,很多也是默默无闻。”
吴晓波说:“今天回头去看,人生还是一个不断坚持、不断执着,就是写的过程。”
从1996年开始算起,吴晓波从事财经写作已经超过20年。回顾近20年中国商业跌宕起伏的企业和人物命运,吴晓波不禁无限感慨:“到后来你会发现,十几年下来当年跟你一起跑的人十个人里面已经六个不见了,再过十年,可能就剩一到两个人了,别人都不在,就剩下你了。”
执着与创新
执着与创新并不是矛盾的对立面,相反,两者恰好是一种依存关系。“我的文字最早是在报纸上出现的,后来出现在网站上,再后来发现来自网站专栏的读者反馈也越来越少,我知道网站也开始没人看了,才开始做自媒体。你看到写作本身可能变化不大,但是写作的载体其实一直在变化,在创新。”作为一个专业的财经作家,吴晓波也是不断创新的实践者。
没有科技的创新,世界就不会存在进度,但是科技从创新到普及有一个过程,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红利。吴晓波举例:“比如互联网,我们用20年时间,把互联网做成了基础设施,当所有人都会运用互联网这个工具之后,你就发现所有产品的竞争,最后还是回到了产品本身,回到了匠人精神。”
这意味着,创新精神的本质,并不是摒弃对于“工匠精神”的坚持与执着——相反,两者互为依托。而中国的创新能力,最大的体现在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造上,中国应该是目前世界上被互联网改造得最彻底的国家。
吴晓波表示:“全球各个关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排名榜单,中国的IT和互联网公司或多或少已经开始进入到TOP10的级别,有的方面,我们在全世界范围是做的最好的,比如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规模是美国是50倍,中国的创业和创投市场很发达,排在世界第二。”
对于中国创新的问题,吴晓波比较认同彼得蒂尔写过一本书叫《从0到1》,该书作者在中国跑了很多城市之后发现,中国的创新主要是从1到N,从0到1的比较少。“我同意他的观点,一个方面的原因是供给端的,从0到1的创新很多是从底层科技出来的,需要几十年的投入才会出成效,另外一个原因是需求端的,是中国过去很长时间经济不够发达,是一个特别讲究物美价廉的社会,缺少一个愿意为创新和品质买单的群体,现在这个群体出现了,大概有2亿人,叫新中产。”在吴晓波看来,中国的80后90后,不管是消费者,还是企业家,都会有想法:“我想供需两头同时发力,这个问题慢慢回得到解决的。”
“创新、执着”与“美”
事实上,创新是执着的自我革命和延续,而创新与执着都是对于美的不懈追求。
2014年,吴晓波曾经写过一篇“爆款”文章《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回顾写作初衷,吴晓波说道:“我还是觉得,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国家、每个时代、每个家庭的年轻人都有权利去追求自己所喜欢的未来。所以,如果你侥幸可以,请千万不要错过,要好好去把自己的生命,浪费在那些美好的事物上。”
热爱生活的吴晓波,在工作之余也喜欢去世界各地旅行,每一段旅途他都会有意无意留心“身边的美好”。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