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接班和出海:中国企业的历史节点)
现在中国的成长型企业正在面临两个问题,一方面是第一代企业家岁数较大,有一部分人因为工作太忙没有时间进行健康管理身体出现一些状况,或者希望休息移民等等,要考虑企业接班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在中国业务发展是不是到一定瓶颈,要考虑出海的问题。
未来,接班和出海将是企业面临的两个重要节点。
接班:谁来接、怎么接
第一代企业家要退出,谁来接班?
比如在意大利,通常企业家有很多子女,可能有五六个,企业是家族控股,相对成熟。但中国上市企业面临一个情况是,要对股东负责并公开披露,有一天董事长离职的话,公司谁来接管特别受关注。
我们从海外看到很多不同的个案,比如我们服务了澳大利亚150个家族企业,这些企业在家族传承方面做得比较成熟。我们服务什么呢?主要两个方面,第一是家族企业怎么顺利的传到下一代,要怎么传才能避免家族纠纷。第二是让家族企业从一代传到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第四代可以顺利过渡。德勤会帮企业设立一个独立的董事会,成立家族宪法,在宪法中规定如果股东发生意外情况时股份如何管理,组成成员是家族人士,为的是保障家族利益和家族财富。
家族独立董事会和公司董事会的概念类似,两者基本上在决策方面是不会发生冲突的,因为它们都是为了保护家族的利益。
例如美国的一家做番茄汁的公司,董事长的女儿嫁给了一个骗子,骗走了所有的钱,如果不进行传承保护,有可能家族的钱都被骗子骗走。如果只有一个孩子并且对家族企业传承没兴趣要如何处理?有个做法是跨代传承,比如说香港某集团,家族第二代对接班企业没有兴趣,第三代有投行和实业从业经历,他的父亲虽然对企业没有兴趣,但是可以保持家族企业的精神。另外也可以找有经验的CEO暂时处理公司事务,等二代或三代成熟一些再接班。并寻找一个独立的人进行监管,类似于独立董事。
香港的一些大公司对接班人是有固定方案,如果找不到合适的CEO,就会让职业经纪人暂时接班,并且担任类似于辅导员的职责,教导下一代如何管理公司。
我们认为对于接班人的教育问题,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出国留学背景还是国内企业培养都各有好处,宽阔的视野带来新鲜的决策,企业内部培养更了解企业。下一代想法多样,如果对企业没兴趣,希望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思路。比如家族是做房地产,而二代对IT感兴趣,可以设立信托,在信托下再设立创投基金,类似于创业贷款,家族借钱给二代创业,等盈利再还钱。
在接任过程中还会发生两代对公司未来发展意见不同等问题,解决这类问题会花费很长的时间,比如3年、5年才可以解决。这个过程需要漫长的协调,两代需要互相理解。
全球化:何时走、怎么走
现在企业有充足资金,希望可以将业务拓展到全球。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并不是出海一味对企业有利,出海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去哪个市场、产品在该市场竞争力如何、在这个市场能否学到新的技术等。
什么叫全球化?首要衡量指标是30%收入来自海外。
前段时间,德勤对一带一路进行调研,在这个大环境下,我们可能会推荐去东南亚的国家,这些国家非常欢迎中国企业,会在政策方面给予很多优惠。对于具体去哪个国家,我们认为主要根据企业主营产品,或者是企业对资源的需求。
出海也要考虑企业在中国市场的饱和度,比如海尔、联想、华为这类企业在中国的增长出现瓶颈,很自然选择出海,谋求更大的发展。
走出去过程中,在当地会因为一些文化的差异出现管理上的问题。德勤就会成为一个桥梁,在沟通和连接上起到帮助。
一带一路刚刚起步,现阶段走出去应该做到第一批是进口原材料和技术,第二是以海外代理方式销售产品,或者通过代工的方去销售产品。基本在海外建立独立的机构进行当地化的管理运营相对是少数。
现在处在一个过渡阶段,由产品这个角度做全球化,逐步过渡到说当地的运营以及全球化的管理。那么可能十年之后我们就会看到大量的中国公司是全球化公司。
尽管很多公司的产品卖到国外,市场份额也很大,但是并不是全球化公司。无疑,我们在全球化管理方面存在很多短板。全球化的资金平台如何打造、对风险的判断是否准确还有待学习。另外,国际化人才还待培养。
比如日本在人才培养方面经验丰富,日本财团大量外派高管人员,作为在其他地区分公司的董事,一方面通过投资,把团队派到公司内,一方面输出管理思路,也监管着公司,来制定全球协同的统一化战略,意味着所有的指令在全世界各地要统一执行,这种能力背后需要很多东西来支撑,中国现在很难做到这一点,原因就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的走出去,管理的范畴还局限于本土。例如人才管理,一旦出去不知道如何管理外国人。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比亚迪上半年研发投入超200亿元,比特斯拉多出约40亿
- 英伟达第二财季营收300.40亿美元 净利润同比大增168%
- 知名特斯拉投资人“心灰意冷”:持仓已砍半,AI和机器人都救不了它!
- 腾讯音乐Q2持续高质量增长:总收入71.6亿元,付费用户数1.17亿
- 微软Q4营收647亿美元净利220亿 盘后一度大跌7%
- 英伟达市值接近苹果 高增长可以持续吗?
- 优信发布财报:零售量环比同比均增长 预计2025财年业务量增长超200%
- 36氪Q4季报图解:营收1亿同比增7% 净亏1766万
- 联想控股2023年净亏损38.74亿元同比转亏,营收下降10%
- 腾讯音乐Q4及年报:在线音乐强劲增长,持续促进产业共赢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