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李东生透露了一个大消息,明年TCL将推出一款颠覆性的手机产品)
图片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如果不能适应变化,很有可能就会在竞争中淘汰。我们没办法改变世界,我们只能适应变化。”李东生表示。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王芳洁
12月10日,TCL集团董事长、CEO李东生前来参加由《中国企业家》杂志主办,一汽-大众奥迪作为首席战略合作伙伴的2017(第十六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他拿着新款黑莓智能手机,大屏,全键盘,让人很想借来体验一下久违的按键快感。
2016年12月,TCL通讯与黑莓达成协议,由TCL来设计、制造和销售黑莓手机。恰好一年过去了,李东生告诉《中国企业家》,由TCL制造和销售的黑莓手机在海外市场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国内市场也正在发展过程中。
采访过程中,李东生还透露了一个大消息,明年TCL将推出一款颠覆性的手机产品。未来已来,李东生在闭幕演讲上表示,他相信任何成功的企业、成功的事业都基于对未来的洞察,而中国企业家的这种意识和能力也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身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面对人工智能、5G通讯、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迅速发展,李东生认为,新技术的兴起带来新的产业、新的商业模式,将加剧冲击传统的产业和商业形态,传统企业必须要不断地转型,要适应这种智能化和互联化技术发展的这种要求。
“如何将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和落地?如何建立智能制造的能力?这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一个基础。”李东生认为,只有快速的转型,适应新的变化,才能让企业在竞争中持续占据有利地位。
“如果不能适应变化,很有可能就会在竞争中淘汰。我们没办法改变世界,我们只能适应变化。”李东生表示。
李东生举了电视的例子,以前将电视销售到用户那里去,生产企业的业务就结束了。但现在不一样,销售行为的完成意味着另一项业务的开始。因为顾客看电视的时间已经只有过去的三分之一,顾客买电视也并不是只为了看电视节目,而要用于浏览其他的应用和服务。电视厂商必须搭建支持智能电视应用和服务的平台,这个平台将更多的智能终端产品和用户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大的应用生态。现在这种应用生态的搭建,配合未来的高速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技术,将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多新的体验和新的价值。
在面对行业变化时,企业能够选择的只有两条路,一是转行,二是适应变化,建立自己的能力。李东生认为,第二个选择对于企业家来说,是更为正确的选择。企业一定要在自己有优势的领域去建立自己新的优势、新的能力。
当然,很多传统厂商自觉缺乏对标互联网企业的竞争能力。但李东生认为,他们不会输,当互联网企业还在苦苦寻找终端用户的入口,甚至采用亏本的方式来拓展用户时,传统厂商往往已经有了几千万的用户基础,他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搭建一个应用服务的环境。
包括TCL在内的传统电子企业在自下而上的发展,从终端到网络平台,而互联网应用企业是自上而下的走,李东生认为大家都有机会,最终很可能是互相合作和互相融合。
那么,在洞察未来之后,企业家应如何把握未来的趋势呢?李东生分享了几件TCL的往事。
2000年中国加入WTO时,TCL便认为全球化是必然趋势,开始着手于全球布局。但2004年,TCL在国际并购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经营上也面临很大压力,但是回头看看,当时公司对未来的洞察是正确的,做出的战略选择也没有错误,最终也把握机会度过了难关。
2009年,TCL投资了半导体显示行业,这是一个高门槛、高风险的行业,但TCL判断,任何智能显示产品,无论是手机、电视,显示器件都是最关键的技术,其技术水平决定了产品的竞争力。所以TCL决心投入半导体显示产业,事实证明这个产业不单自身能够创造很好的利润,也给整个TCL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一个战略的支撑。
李东生还透露,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和未来的大数据应用等方面,TCL正在建立新的能力。过去几年,TCL已经在上述领域加快布局,凝聚队伍、投入资源,公司三年前提出的“双+”转型战略(智能+互联网、产品+服务),就是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现在看来这个大趋势已经确定形成。”李东生表示。
以下是李东生在2017(第十六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的演讲内容: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天闭幕会议的主题是未来已来。我相信,任何成功的企业、成功的事业,都基于对未来的一个洞察,这种洞察能力也是逐步建立起来的。
对企业而来,只有站高望远、洞察未来,才能顺势应变、带领企业走上发展的正确道路。这种体会,我自己做企业30多年,中国企业家那种洞察未来的意识和能力也是逐步培养起来的。82年我大学毕业、在后来经营公司初期的时候,那时候真的没有这种意识说我们要洞察未来、要有发展战略,那时候更多的是说怎么把握赚钱的机会,怎么积累我们第一桶金,让企业能够生存下来,能够发展。但是企业到一定的规模,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一些挑战,经历了一些困难,当然也营造了很多成功之后,回头来看,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在企业发展当中,如何能够洞察未来,如何能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制订好的战略,对一个企业持续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人工智能、5G通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迅速发展,深刻的影响未来的经济形态。企业家必须敏锐的察觉和响应这些变化和趋势,为迎接未来挑战做好准备。
新技术迅速兴起,带来新的产业、新的商业模式,将加剧冲击传统产业和商业形态,带来新的产业、新的商业模式。比如说工业服务业、新零售、共享经济等等。传统企业必须要不断转型、适应这种智能化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要求。如何将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加快与制造业的融合和落地,如何建立智能制造的能力,这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一个基础。当然这一轮转型升级,不只是对中国企业的挑战,也是对全球企业的挑战。挑战就是机遇,在这轮挑战中,我们能不能快速的实现转型,适应新的变化,这就是一个企业能否保持竞争力,能否在未来的竞争中继续占据有利地位的一个重要的基础。这也是对企业和企业家的挑战。
应对变化,如果你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就很可能在这个竞争中被淘汰。因为我们是没有办法改变这个世界,没有办法改变环境,当然我们也没有办法去改变我们的竞争状态。所以我们只能适应这种变化。譬如说TCL是从一个消费电子信息产品硬件制造商开始发展起来的,现在这种产业形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产品已经不是以前简单的一个设备,而是带有更多的智能技术,嵌入到产品当中。而且这些智能技术又会和互联网、物联网的应用紧密相连,它能够给用户带来新的价值和新的体验。
简单说,以前我们做一台电视机,销售到用户那里去,我们的业务就结束了,但现在不一样,这是我们另外一项业务的开始。因为顾客买了电视机,并不是只看电视节目,甚至他们看电视的时间不到1/3,他会拿电视机浏览很多其他的应用和服务。在这个应用和服务当中,如何给用户有更好的体验,这是我们厂家需要介入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搭建支持智能电视应用和服务的平台。同时这个平台会把更多的智能终端产品用户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大的应用生态。现在这种应用生态的搭建配合未来高速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将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多新的体验和新的价值。企业就必须要适应这种变化,面对这种变化,作为传统企业,你可以有两个选择,一是承认我们落后,慢慢把资金转到金融、房地产投资,我们在这块干不过那些互联网企业,卖硬件越来越难赚钱,这是事实;二是你得适应这个变化,要建立起自己新的能力,我认为第二个选择对企业家来说应该是更为正确的一个选择。企业一定要在自己有优势的领域去建立自己新的优势、新的能力,在这轮竞争当中,可以说我们并不会输给互联网企业,我们是从终端用户、智能终端产品网上建立智能应用服务网络平台,我们可能有很多机会和互联网应用企业进行合作对接。互联网应用企业会从上面的应用服务往下走,但是目前它们比较缺少这种终端用户的入口。
前段时间我们看到国际上亚马逊给用户很便宜的销售智能音箱产品,实际上就是家庭智能入口,这个产品是我们帮它生产的,它是低于成本价很多倍销售给用户,拓展用户基础。国内一家大的互联网企业也是以相同的方式增加自己的用户,它卖硬件产品是赔钱的,但是它为什么那么做,就是要积极拓展用户的基础。对我们来讲,我们本身就有几千万的用户做基础,我们如何搭建一个应用服务的环境,如果作为企业家,能够清晰的洞察未来,你能够把自己的优势长处充分的发挥出来,在这轮竞争当中,我们同样是有机会的。最终来讲,可能是大家的相互合作、相互融合。
如何把握自己的趋势呢,我跟大家分享我经历的几个事情。
一是全球化,2000年中国加入WTO的时候,我们就认定全球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围绕全球化加快做布局,虽然在04年并购的时候,我们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两个大的跨国并购项目给带来很大的当期的经营压力,但是这个战略的选择,你对未来的洞察是正确的,所以你一定有机会度过这个难关。现在大家看国际化、全球化已经是中国企业一个必修的功课,对未来的洞察,未来战略正确把握比你在战术层面正确操作更为重要。
二是我们产业技术发展方向,2009年我们投资半导体显示行业,当时这个行业进入门槛很高,风险也很大,但我们看到显示相关的产品,无论是智能显示产品,包括智能电视,还是手机,它的显示器件都是当中最关键的一项技术,而且这个技术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我们主要产品的竞争力,所以我们下决心往这个产业去投。当时我们也预测到未来需求是会快速增长。这个决定虽然冒了很大的风险,但事实证明,今天这个产业,不但自身能够创造很好的利润,也给我们整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一个战略的支撑。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比亚迪上半年研发投入超200亿元,比特斯拉多出约40亿
- 英伟达第二财季营收300.40亿美元 净利润同比大增168%
- 知名特斯拉投资人“心灰意冷”:持仓已砍半,AI和机器人都救不了它!
- 腾讯音乐Q2持续高质量增长:总收入71.6亿元,付费用户数1.17亿
- 微软Q4营收647亿美元净利220亿 盘后一度大跌7%
- 英伟达市值接近苹果 高增长可以持续吗?
- 优信发布财报:零售量环比同比均增长 预计2025财年业务量增长超200%
- 36氪Q4季报图解:营收1亿同比增7% 净亏1766万
- 联想控股2023年净亏损38.74亿元同比转亏,营收下降10%
- 腾讯音乐Q4及年报:在线音乐强劲增长,持续促进产业共赢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