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告别鲁冠球: 造车梦未竟,斯人已归去)
[有许多企业家,不管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在一个企业长期居于高位,几年、十几年之后,他可能会高度膨胀,对企业失察,企业就会出现问题,原因就是他不够冷静,超越了自己的能力]
“从田野走向世界的中国农民的儿子。”这是万向集团官网首页的左上角,“创始人”一栏对于鲁冠球的描述。
出生农民家庭,一生克勤克俭,在生养他的土地上,以4000元的微薄资金起家,将诞于草莽的万向集团,一手打造成了一个横跨十几个行业、公司遍布全球多个国家,营收破千亿,盈利超百亿的庞大产业帝国。在2016年胡润富豪榜上,其家族以550亿元排在汽车富豪榜榜首。
多年后,当他逝世时,很多人用“敢为天下先”、“浙商教父”、“商界常青树”等富于溢美的辞藻去形容他和他的一生。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感慨鲁冠球:他骨子里就有那种与生俱来的企业家精神。当年很多人都在说“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鲁老不一样,他说“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死死抓住这个篮子”。有人说,他是企业界的愚公,他的成功源于坚持,“一天做一件实事、一月做一件新事、一年做一件大事、一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但他却说,成功没有规律。“别人每周工作5天,你就一年365天都不休息,尽心、尽责、尽力去做,一定能成功。”鲁冠球的座右铭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人友、创万年业。他说,前两句是知和行,第三句是获取各种信息,第四句是目的,少一句不行,次序颠倒也不行。
从0到1
业内人都知道,鲁冠球自我管理严格,再忙也要每天抽出一两个小时读书、做笔记。他早上要读报,公司里的《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等主要报刊,都会第一时间送到他办公室;看《新闻联播》的习惯40多年来雷打不动。他曾写过一篇讲业余时间如何利用的文章:每天早上5点10分起床,6点50分来公司,18点45分回家吃饭,19点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20点处理白天没有处理完的文件,21点左右开始看书看报看资料,大约到22点30分感到疲倦的时候,冲个澡再继续学习,到零点上床睡觉。每天,他的秘书会为他准备3万字左右的材料。
专一和坚持,让诞生于草莽的万向40多年来踏着荆棘前行,成为汽车零部件领域世界一流企业。而鲁冠球身上的勤学和努力,又让他在没有受过正规高等教育,也没有成体系的管理体系可供参考的情况下,修炼出具有普世价值的商业哲学体系。这位当年的修理匠,从田野到世界,成为民营企业中,第一个走出国门,在世界站稳脚跟的跨国企业。“万向的并购是中国最好的典型。”南开大学教授、博导、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副主任葛顺奇谈到他对万向的看法,“最好,没有之一”。
作为一个企业,万向无疑是成功的代表。但作为一个企业家,鲁冠球的被追忆,并不单纯因为他是万向的创始人和董事局主席。“而是他身上所具有的那种企业家精神和人格魅力。”多位曾经和他有过接触的人在回忆起当初的点滴时都用“鲁主席”来尊称他,谦虚亲和,是他留给所有人的第一印象。质朴节俭,即便是一度登顶胡润汽车富豪榜首富,他依然保持着非常简朴低调的生活,没事一个人去子公司视察,在出差的路途中吃盒饭。“像爱家一样爱公司。”算话征信CEO蒋庆军20多年前虽然仅在万向集团短暂工作过一年,但他回忆起自己注意到的一个细节,“当时万向办公楼下面进门处有一块上面写着‘欢迎光临’字样的迎宾地毯,我们很多人走过时都直接走了过去,但鲁主席每次走到上面,都会很仔细地将鞋在上面擦干净,不把脏东西带到办公室里面”。他说,多年后自己创办公司后,回忆起这个细节,才真切地体会到这个老人对于自身素质的严格要求和对于企业的深切的爱。
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实力
鲁冠球将其创业的经历比喻成“逼上梁山”的无意之举。但这么多年,支撑着万向成为企业界的“常青树”的,却是背后的实力。
在鲁冠球的访谈和演讲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实力”。虽然他一口萧山话常常让外人听不懂甚至需要翻译,但他却讲得抑扬顿挫、底气十足。讲到兴奋处,还会用一只手拍着对方的肩膀、俯身凑近,另一只手摇晃着大拇指高声地说:“要有实力!”
他的实力从何而来?勤奋和努力缺一不可。鲁冠球的好友、财经作家吴晓波曾透露,在鲁的床头柜里,有画满了条线圆点的《资本论》,有松下幸之助传记,有最新版本的经济专著;每天再忙也要抽出一两个小时读书,做笔记;他爱和浙江大学的老师、媒体记者讨论问题,这个习惯多年来一直保持。
1995年他在接受《今日浙江》记者采访时说道,他认为自己的两大缺点是,知识不够、时间不够。所以,“别人每周工作5天,你就一年365天都不休息,尽心、尽责、尽力去做,一定能成功。”他说,“这就是我的成功秘诀。”
博闻强识培养了他对商业的独有敏锐,让他能够从细微之处捕捉到社会的变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在中国的汽车行业,大概没有哪个企业家会像鲁冠球一样坚持读《人民日报》,更不用说坚持研读几十年。也正是因为在1979年,他看到《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国民经济要发展,交通运输是关键》,于是判断中国将大力发展汽车业,决定砍掉其他项目,专攻万向节。这是汽车传动轴和驱动轴的连接器,像一个十字架,大的长度近一尺,小的长不过一手指。鲁冠球毕生的梦想是造汽车,但他事业的起步却是从汽车底部这个不起眼的零件开始的。
虽然看到汽车领域的机会,但鲁冠球也走过弯路。上世纪80年代,“立体农业”风行一时,农民出身的鲁冠球就曾尝试养猪、养鳗鱼,但最终鳗鱼产业亏损过亿,给尚在起步阶段的万向造成危机。此外,他也曾跟着热潮大建钢厂,后来照样亏得一塌糊涂,只好“壮士断腕”。此后多年,他一直专注在汽车零部件领域,从万向节到其他零件,然后又发展到部件、模块,汽车的“内脏”几乎摸了个遍。
从生产万向节开始,万向此后的每一步动作,都汇集着他的睿智和胆略。眼光前瞻,行为大胆,关键时候,知道边界和反省。
鲁冠球很喜欢总结别的企业的失败案例。据说他40余年来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当一个知名企业出现大起大落,他就让下属找来该企业的所有资料,认真研究,将高层召集到自己不足15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和大家一起分析这个企业为什么会倒掉,总结经验教训。
学习和反思,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他曾经说过,成功是没有规律的,但失败是有规律的。失败有两条规律,一是做超过能力的事情,二是决策失误。“有许多企业家,不管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在一个企业长期居于高位,几年、十几年之后,他可能会高度膨胀,对企业失察,企业就会出现问题,原因就是他不够冷静,超越了自己的能力。”鲁冠球后来总结说。和他同时代的企业家年广久、马胜利、步鑫生等纷纷倒掉,盲目扩张就是诱因之一。这些教训,均成为鲁冠球谨慎行事的借鉴教材。
鲁冠球很有危机意识。纵观万向的发展,并不是一开始就有了既定的总体战略,而是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观察、思考、总结、学习再实践、再试错、再设定战略。鲁冠球说,形势好一点,大环境好一点,我的步子就快一点。大环境差一点,我的步子就小一点”。无规划背后的支撑力量,是体察和思辨。
初中没毕业的鲁冠球,被管理学大师们尊为“农民理论家”。这些年,率领万向征战四方之余,他还撰写了120多篇切中中国经济要害的理论文章,是中国企业家著述最多的人之一。
从专注走向多元,从田野走向世界
不做超过能力的事,但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鲁冠球在将万向节做到了世界第一之后,开始尝试多元化。他说,这是“市场的规律”。
征战市场,需要人才支撑。“企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有自己的人才,企业才能走自己的路,圆自己的梦。没有自己的人才,企业负责人想得再多、走得再早,也是步履蹒跚、寸步难行。”鲁冠球对于人才非常重视。“万向能走到今天,和鲁主席对于人才的渴求和重视分不开。”蒋庆军认为。
鲁冠球在对外的访谈中谈到,1980年整个万向集团只有两个高中毕业的员工,更不要说什么大专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但是,随后,他就开始大量地招募大学生进入单位。到1994年,蒋庆军从北大毕业那年,万向当年的大学生招募数量达到150余人。
“他对这些人非常重视,是真的重视,而非作秀。”蒋庆军多年后回忆起在大学毕业进入万向工作的短暂时光,依然对“鲁主席”充满感激和认可。“当时我们大学生,基本上都进入了管理岗位。”他谈道,集团给予这批大学生的待遇也非常好,“两人一间宿舍,鲁主席说了保证年收入不低于一万元。”记者翻阅资料发现,在1994年,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基层国家工作人员每月工资也仅为200元左右,但蒋庆军等进入万向的大学生们,当年的月薪就能达到1200元左右。除此之外,集团每每下发关于大学生的福利或者政策通知,都会以《关于蒋庆军等大学生的……通知》来命名,多年后,当蒋庆军自己创业、组建公司时,才又体会到当年万向对优秀人才的那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和认可,“现在反过来看,鲁主席的一言一行,对我现在的用人观都有很大的影响”,他说道。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现在的动车组不一样了,用的是动力分散技术,每节车厢都有动力装置,所以又快又稳。在新的竞争格局中,原有的人力资源、产业格局、发展模式都会面临新的变化,我们每个企业、每个岗位上的每个人都必须保持锐意创新的竞技状态。”2010年,鲁冠球在接受《杭州日报》采访时再度谈起对于人员配置的理解和用人策略。
要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看准了就要敢于放手。万向钱潮的上市,鲁冠球旗下大将管大源居功甚伟。1963年出生的管大源,与鲁冠球同为萧山人,17岁即进入万向工作,历任杭州万向节总厂统计员、计划员、科员,万向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等职务。万向钱潮上市后,管大源出任董秘职务,此外万向德农、承德露露、顺发恒业3家上市公司董事长都由管大源担任,鲁冠球逝世后,万向钱潮公告称,暂由公司副董事长管大源代为履行公司董事长的职责,整个集团对管大源之器重可见一斑。
在海外布局上,鲁冠球的另一得力助手是三女婿倪频。1994年,万向集团就成立了美国公司。但鲁冠球很少飞来飞去,万向美国公司的事务,基本都由万向美国公司总经理倪频打理,包括收购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菲斯科一役,也是倪频主打。在新金融领域,万向版图迅猛扩张的背后,也离不开原公募基金大佬肖风的辅佐。
人才是“万向”从制造走向多元的基础,也是助推其从田间走向世界的重要动能。在当时,乡镇企业进不了汽车产业的国家计划,这意味着万向的产品进不了主流市场。国内吃不开,鲁冠球决意去国际市场一搏。
早在1984年,拥有世界上最多万向节专利的美国舍勒公司,就在广交会上“相中”万向,并给了万向3万套订单。这是中国汽车零部件首次进入“车轮之上的美国”。上世纪90年代,鲁冠球先后进入日本、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1994年,万向钱潮上市后,正式在美国成立公司。公司逐渐壮大,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后,他开始考虑引进来的问题。
1999年,在倪频的主导下,万向美国收购QA1公司,2000年,曾经的客户舍勒公司濒临破产,万向以42万美元将其整体纳入囊中……此后,万向的海外并购几乎从未间断,ID、QAI、UAI、A123、Fisker,在鲁冠球辞世时,万向已经在海外拥有30家公司和40多间工厂。
“万向的并购是中国最好的典型。”南开大学教授、博导、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副主任葛顺奇曾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走访万向,并对它的并购案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是:“最好,没有之一”。
他说,万向的收购,每一步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都是出于企业内生的主动需求,严格按照产业布局规划来决定而非被动接纳。正是因为深思熟虑,所以万向多年来在并购领域的步调非常从容,从尽调到支付方式,到如何去规避政策风险以及如何为竞争对手设置壁垒,思路都非常清晰。比如,在资金上,近20年来,万向投资的美国公司超过30家,拥有雇员一万多人,合法经营,履行责任,信誉良好。万向在美国多年的经营经验累积了大量商业资产,令美国当地银行愿意提供并购贷款,省去从国内汇款需要外管局审批的复杂流程。
第二,由于万向管理团队积累了丰富的美国企业并购操作经验,双方仅用了3个月的尽职调查与收购谈判,就在企业战略优化、员工留用、运营资金支持和管理团队业绩激励等方面达成一致。甚至连A123最大的客户兼债权人菲斯科汽车公司也支持万向并购。为了帮助万向争取时间,竞拍前菲斯科出面申请法院将破产拍卖延期了一个月。
第三,在对并购企业的未来规划方面,也有非常系统的规划,比如对新能源电池制造商美国A123公司的并购,在并购A123之前,万向已成功收购美国UAI公司、洛克福特(Rockford)公司等近30家国外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已经形成了较好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平台。同时,在鲁冠球的造车梦中,对动力电池这一核心零部件的布局势在必行。
在成功将A123收至麾下之后,万向又击败李泽楷财团,以1.49亿美元收购美国电动车巨头菲斯科。
未竟造车梦
与此前的收购相比,万向收购菲斯科,一度被业内认为是老爷子为圆造车梦而“不惜血本”之举。对于收购,鲁冠球一贯的作风是,先谈成本,再谈效益,非常精打细算。但是最终收购菲斯科的价钱,却是当年万向联合美国VLAutomotive提出收购陷入破产保护的菲斯科时报价的数倍,在当时,鲁冠球的报价仅是2000万美元。
万向对于造车的执着,人尽皆知。“我们万向集团,尤其是鲁冠球父子,一旦进入了这一领域,就退不出来了。”他说。
但是,他想要进入的并非传统汽车领域,而是新能源汽车。在当时,国内几乎没有车企在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而国家产业政策也没有往新能源方面倾斜的倾向,但鲁冠球敢为天下先,在后来回忆起这个决定时,他提到“经过调查研究以后,我们发现整个世界范围内的汽车产需已经基本平衡了。德国的一些大公司早就已经在从事电动汽车方面的研究了,但是我们国内还没有开始,我们认为这可能是一个机会,所以我们在1999年定下来电池-电机-电控-电动汽车这一战略”。
为实现造车梦,现任万向集团研究院总经理的陈军博士坦言,他进万向后,就只做这一件事。鲁主席只让他做这件事。今年年初,万向集团给予陈军1900万元的奖励,以表彰他为推动万向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所做出的贡献。
在这时,回过头来看,就不难理解鲁冠球高价收购菲斯科的缘由了。当产业链的所有环节都准备就绪,菲斯科在他看来,已经是临门的关键一脚了。虽然濒临破产,但这确实是一家与特斯拉齐名的公司,而且,在新能源领域,放眼全球,除了它,也没有别的更好的标的。
2014年,电动车百人会在北京成立,一位参会的媒体人士告诉记者,当时鲁冠球走路已经不是特别方便了,但是依然在会上发表了演讲,为万向造车摇旗呐喊。“虽然他说的东西听不太懂,但是感觉很有激情、很有感染力”。在完成对菲斯科的收购之后,鲁冠球以及他一手创立的万向,终于离“造车梦”又近了一步。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